|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与对策
来源:互联网 sk010 | 郭江华 王海波 彭海红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独立学院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如何提高《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学水平,始终是高校教改研究的热点,成果颇多,但以独立学院作为研究背景却十分罕见。经调查发现,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如何改革,本文结合独立学院办学实情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独立学院 《西方经济学》 教学改革

  一、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问题

  (一)师资力量总体较为薄弱

  1.教师总量不足,教学任务繁重

  高校师资队伍总量的确定,涉及较多的因素,但一般认为生师比在15∶1到20∶1之间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水平。但是,当前大部分独立学院基于经济效益考虑,教师数量偏少,生师比超过了教育部规定的18:1,[1]而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生师比问题就更为严重。以《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为例,有的独立学院组织多个专业或多个班级合班学习的教学方式,只雇佣1--2名教师主讲《西方经济学》课程。[2]

  2.师资来源渠道多样化,难以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

  独立学院建院之初,绝大部分课程基本上都是由母体院校派遣教师来承担,这对于教学质量的保障起了重要途径,但是随着独立学院办学模式、办学定位的变化,其师资来源也日趋多样化,形成“专职教师、母体教师和外聘教师三者共存的局面”,且这三者的比例又因独立学院办学模式不同而不同,但专职老师的比例总体来讲,还是过低。[3]这样不仅容易产生委托代理风险,而且造成任课教师之间的难以沟通、学习与合作,事实上很多课程没有形成稳定的教学团队。

  2.专职教师队伍年青化,缺乏教学经验。为了独立学院的发展,许多独立学院管理层日益注重专职教师队伍的建设,近年来大量地引进了刚毕业的硕士研究生,但毕竟因时间短,同时又因《西方经济学》课程在我国开设时间晚,反聘的老教授很少主讲《西方经济学》课程,所以导致独立学院担任《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教师队伍年青化现象十分明显。根据本课题组调查发现,在独立学院担《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的教师以35岁以下讲师或助教为主,且多为女性。[4]

  (二)教学、管理环节不够科学、严谨[5]

  1.开课时间有的不够合理。在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开课时可谓五花八门,有的一个学期就讲完微观、宏观两个部分。另外,就不同的经管类专业开设《西方经济学》课程的时间也不尽相同,如我院金融专业第一学期开微观经济学,会计专业第二学期开微观经济学。

  2.学时量有的不足。目前,我国各独立学院在制定本科培养方案时,大多数将《西方经济学》课程学时量定为96个学时,但也有的偏少,微观和宏观两个部分加起来只有64课时,另外,有些独立学院因管理上困难,一旦遇上节假日则“冲课不补”。

  3.教材、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环节高度复制母体高校。由于独立学院办学时间短,没有成熟的教学经验,因此《西方经济学》课程教材选定、教学大纲、教学内容等环节高度复制母体高校。

  (三)学生基础差,学习难,厌学情绪较为普遍[6]

  据调查了解,独立学院经管类专业,特别是金融、国贸等经济学方向的学生在开课之前,对《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积极性普遍较高,认为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可了解一些经济热点问题,有助于解决今后的工作、生活中面临诸多的经济问题。但学习过程中普遍感觉《西方经济学》难学,甚至学不懂,分析的问题也过于抽象,认为学而无用,以至最后对《西方经济学》缺乏热情,普遍定位于通过考试就可以,或者学好该课程也只是迫于考研之需要。

  二、独立学院《西方经济学》课程教学现成问题成因

  (一)师资力量薄弱的成因

  1.收入水平低,吸引不了、留不住人才。独立学院在性质上属于社会力量办学,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于社会资本的投入与培养经费。由于近年来办学成本的不断提高,而培养经费有的省份一直没有提高,有的也只是小幅度提高,这导致独立学院办学经费相对过去要紧张,相应的教师待遇增长也较慢,以至很难吸引高水平的教师来校任教。

  2.福利差,满足不了教师的攀比心理要求。独立学院专职教师多数属人事代理制度,相对母校事业编而言在住房、子女学习、医疗保健等方面水平要低。在攀比效应的作用下,专职教师长期任职的愿意是较低的。

  3.科研机会少,评职称难,教师感觉无前途可言。因为独立学院成立不久,其科研基础还是较为薄弱,缺乏申报课题的领军人才。另外,独立学院管理层,重教学轻科研,导致教师教学负担普遍较重,没有足够的精力去从事课题研究。最后的结局是,独立学院专职教师很难有机会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论文或论著的撰写,而这又严重影响了其职称的晋升。据了解,许多独立学院教师感觉前途渺茫,随时有跳槽的可能。

  (二)学生厌学的原因[7]

  1.家庭条件优越,缺乏自我奋斗的压力。独立学院有很大部分学生来自于中、高层收入家庭。优越家庭条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在一定程度上本可以为他们的学习创造有利条件。但相反,正因为家庭条件优越,导致他们缺乏自我奋斗的压力、精神。因为,没钱用,伸手就可以向父母要,找工作也不用他们操心。根据大多数教师反映,《西方经济学》课程的学习过程中,独立学院有不少学生怕吃苦,遇到难一的点知识就灰心丧气,有的甚至自暴自弃,厌课程大难,或老师教得不好。

  2.自卑感较为盛行。独立学院属于三本院校,对很多学生而言不是理想大学,所以总认为自己考的学校档次低,感到失落、难过。这些情绪很容易对学习、生活产生重大影响,如很多学生认为,学校的名气对其前途帮助不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到独立学院学习只是为了混一张本科学历。

  3.数学基础相对要差。众所周知,独立学院属于第三比本科,其录取分数要低于一、二本院校,加之经管专业学生多属文科出身,且女生占有很大比重,在思维方面偏重感性认识,而数学基础相对要差,逻辑思维能力普遍不够理想。因此,在《西方经济学》课程的讲授中,一旦遇到、数学公式、假定、定理等逻辑较强的知识点,他们总感觉学习压力较大。

  (三)教学、管理环节不科学、合理的原因

  1.缺乏有办学经验的管理队伍。目前,我国独立学院管理队伍来源较为复杂,既有举办方母体高校选派的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人员,又有不少由出资方直接指派的人员,这样导致独立学院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尤其是一些由出资方直接指派的管理人员,有的甚至不懂高等教育管理,缺乏高校管理经验,不能针对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科学决策。[8]

  2.办学理念过于追求营利性

  根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目前我国独立学院从管理模式上可划分为“内生型”和“外生型”两种模式。如果管理层由母体高校人员担任,则一般为“内生型”。如果董事长由企业负责人或社会出资人担任,则一般属于“外生型”;“内生型”独立学院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由校本部派遣过来,在办学理念上比较注重教育的公益性而非营业利性,因此一系列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参照校本部结合实际严格执行,对于保障教学质量起了重要作用。“外生型”独立学院中高层管理员多数出身于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功利性极强,往往在教师的聘用、教材的选定、课程的设置、课时的安排以及教学效果的评价等重大环节都存在一定的随意性和利益性。[9]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杂志,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
思想与文化《思想与文化》
《思想与文化》半年刊,创刊于2001年,是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主办。 《思想与文化》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
《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652/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
现代哲学《现代哲学》
《现代哲学》(双月刊)创刊于1985年,是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管、广东哲学学会主办的现代哲学学术刊物。本刊是国家哲学类核心刊物、社会科学类国际交流刊物,该刊...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现已更名为《装备制造与教育》。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的宗旨是:促进本院及本地区的职业教育改革,反映本院及本地区新职教改...
东北亚论坛《东北亚论坛》
《东北亚论坛》(双月刊)创刊于1992年,是由本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中心(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主办的,研究东北亚地区发展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学术性刊物。 《东北亚论坛》连续...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