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人性化管理,就是以刚柔并济的人本管理为核心、以打造和谐高效教师团队为切入点和着力点,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充分聚合、盘活学校内部的活力。要建立以人本化管理为核心的校本管理机制,就必须坚持人本思想,实施人文管理,追求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发展,才能促进和引领学校的发展。当我们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就必须将办学理念体现在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管理目标方面就必须是开展优质服务,提高学校的服务质量,努力让学校每个人的生命质量获得提升,让更多的人感到幸福。学校目标的制定充分考虑教师的合理要求。在管理中,尊重教师的人格,尊重教师的工作,关心每一位教师的情感,关注每一位教师的价值和奉献。政治上关心他们,工作上依靠他们,学习上支持他们,生活上帮助他们。用教师自己创造的荣誉去激励他们,激发教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形成良好的教风和校风。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起完整的规章制度,才能规范师生行为,保证校园各方面工作和活动的开展与落实。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既是广大师生的行为准则,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和表现形式。学校要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体现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学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实施,要按章办事、不徇私情,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通过不断改进不科学的管理办法,提倡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学校能够形成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性发展的生动活泼的制度环境,促进广大师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以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培养良好的精神文化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和被全体师生员工认同的共同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意识形态。它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的巨大的精神财富,是推动学校前进的精神力量。
校园精神文化的基础是校园人的心理层面,其内容是校园成员的思想观念和素养,而表现形式则是精神创造活动及其产品。在这方面可以根据教育发展的宏观环境及发展趋势,依据人本发展理论,大力开展各种主题文化活动,全面培养学生个性特长,铸造新时期的校园文化精神。如:开展好各种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往往是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提高精神文明建设水平方面起生力军的作用。坚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如“中小学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月”、“安全教育周”、“心理健康教育周”等;坚持利用国旗下讲话、校会、团队会、段会、班会、课堂、板报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坚持举办“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读书节”等活动,对学校的文化建设进行全面检阅;坚持举办科技讲座、卡拉OK比赛、演讲比赛、书法比赛、朗诵比赛、征文比赛、画展、手抄报比赛、文艺汇演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参与其中、乐在其中,在娱乐和轻松中,既全面展现学生的个性特长,又从中培养了学生良好道德品质。
(四)遵循“总体规划、分步实施、促进发展”的原则,形成良好的物质文化
校园物质文化,属于校园文化的硬件,其每一个实体以及各实体之间结构的关系,无不反映了某种教育价值观。物质文化既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又是校园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苏霍姆林斯基说:“要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自然景观建设要达到美化、绿化、亮化、净化的要求,校园人文景观的创设,要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怡情励志促进主动发展。优美的环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以它的感染力唤起人们对美的追求,陶冶人的情操,使人心旷神怡,大脑更聪慧,思维更敏锐,行为更文明,激发人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约束人的不良风气和行为,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
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应该力求做到:建筑营造整体美,绿化营造环境美,名人佳作营造艺术美,人际和谐营造文明美。如:必须要有完善的学校德育常规设施。广播、橱窗、黑板报是进行良好文化氛围建设的重要设施。要发挥广播、橱窗黑板报等宣传工具的作用,营造正确的舆论氛围。文化阵地的开办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自办、主办为基础,充分发挥和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文化阵地还应该与社区、文化团体密切联系,丰富校园文化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