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 促进学校持续发展
杨毅清
( 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 福建厦门 361009 )
摘要基础教育的深入发展需要不断探索校园文化的建设问题。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具有强大引导功能,它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新时期的校园文化建设要确立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理念,构建良好的制度文化、培育优良精神文化。
关键词校园文化;人本管理机制;精神文化;物质文化
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如何积极稳妥地以新的教育观、质量观、人才观建设新的校园文化,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是每位学校管理者不可回避和必须解决好的重要问题。
一、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校园文化是由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组成的有机整体,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表现一个学校精神的价值取向,是具有强大引导功能的教育资源。中小学校园文化是一种以社会文化为背景,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学校管理者和全体师生员工组成的校园人为主体,以校园环境和师生实践活动为载体,以精神文化为核心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相统一的一种具有时代特征的群体文化。
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大力加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有利于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校园文化,将以鲜明、正确的舆论引导学生,以内在的力量凝聚、激励学生,以独特的氛围影响、熏陶学生;良好的校园文化,有利于抵御各种消极、颓废文化对学生的侵袭,有利于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潜移默化地了解社会、认识人生。
其次,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学校教育不单是知识的简单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气质、行为习惯和道德风貌,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导向,以中小学生为主体,以建设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以优化、美化校园环境为重点,以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形成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和清新的校园文明风尚,必将使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身心得到健康发展,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第三,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精神力量,对塑造思想、陶冶心灵、发展个性、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激发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和凝聚力,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保持高昂的情绪和奋进的精神,形成学校活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校园文化是整个社会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可以为广大师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工作环境,陶冶师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师生的文明程度,而且可以通过学校辐射社会、带动家庭、推动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之,当今世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所肩负的功能越来越多。要创造优质的教育,必须高度重视学校文化建设。
二、构建新时期优秀校园文化的方法
在新时期一个优质的品牌学校必须是积极为师生创设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一个健康的心理环境和一个勤奋的学习环境,融思想道德教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之中,为学生的成长、教师水平的提高和学校的发展,创设优良的人文环境与和谐的发展氛围,使校园成为师生健康成长的乐园的学校。如何有效地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功能,推动了学校持续发展,我认为应着重抓好四方面工作。
(一)确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校园文化建设新理念
新时期学校教育的根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与发展,学校工作的着眼点,应当聚焦在未来人类社会的生存需要和未来社会创造者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要求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学校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思想,用现代的教育思想、办学思想和管理思想引领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升学校办学水平。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始终保持一个建设性和创造性的头脑,既要有识别教育改革机遇的敏感性,又要有捕捉学校发展机遇的胆识。要以办学思想的主导力,人格的影响力,思想的辐射力,道德的感召力,威信的穿透力体现其核心作用。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大教育观,真正理解教育的本质,明确21世纪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视为我们基础教育的重要任务,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课题。要把教育观念的转变重点放在教育的价值观、人才观、学生观和质量观上;放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创新上,实现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教法为学法服务,促进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要树立新的课程观,坚持用科学的课程价值观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必须明确课程实践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创造活动。拒绝只图眼前的利益而损害教育的长远效应,关心教育效率的同时也关注教育的效能,实现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有效教育。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关注学生的发展性、能动性、差异性、生命性,形成科学的学生观。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要自觉树立科学的的教研观。让教师们真正懂得教科研源于教学实践,解决教学问题的过程就是科研,明确“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教师即专家,结果即成果”。要让教师对课题研究从自我取向和任务取向提升为教育价值取向,实现以课题研究促进课改实验,以课改实验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树立校园文化建设的新理念,要树立新的评价观。让教师们真正明确教育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发展。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让评价真正为推进素质教育服务。
(二)建立人本管理机制、完善规章制度,构建良好的制度文化
校园制度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包括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规章制度,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必然要求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人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