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教师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以培训促提高。参与式教师培训既把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完成,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通过培训全过程,既增长了教师学识水平,尽快熟悉中小学教学,又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和从事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探索了继续教育规律,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等,更主要是改变了教师思想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不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从一种不自觉学习逐步变为一种自觉的学习,广大教师积极投身课题研究,在较短时间内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研究能力,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教师,我区现有国家、省、市、区级课题87个。近两年,在省、市级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和国家总课题组论文评选中,我区共有200多位教师的论文获奖,参与式培训的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我区教师进修学校荣获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集体。
3.参与式教师培训增强了继续教育的实效性。传统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高,参与式教师培训解决了这一大难题。参与式教师培训专题来自于学校,通过精心准备又服务于学校,既解决了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所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开拓了视野、提高了理论层次,加强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受广大教师的欢迎。通过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和课题研究我们深深感到,教师内在动力能得到激发,这是师资培训取得成效的关键。正因为激发了教师内在活力,教师可以克服平时无法克服的困难,更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完成任务。通过参与全过程,教师既增长了学识水平,尽快熟悉中小学教学,又锻炼了能力,增强了科研意识,提高了教育理论水平和从事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探索了继续教育规律,能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运用科研方法,开展科研活动等,更主要是改变了教师的思想认识,转变了教育观念,许多教师都认识到不学习就要落伍,就要被淘汰,从一种不自觉学习逐步变为一种自觉的学习,而且深入完成开展一些课题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近年来,我们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了大规模基础教育新课程全员培训,共培训教师17500多人次,促使广大教师切实树立了新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增强了适应新课程、实施新课程的能力。
4.运行策略建模基本成型。经过不懈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初步构建起一整套科学实用的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运行体系。该体系由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研究的管理策略、培训策略、教研策略、科研策略和教改策略等要素构成。在管理方面,我们重点实行中小学教师教学档案袋评定办法,对教师进行等级评价,总结出了理论先行、师训为主、整体优化、科学评价等有效策略。在培训方面,从通识培训、学科研修、教学操作三个方面入手,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分别要求,全力构建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课程内容体系,形成了“以校为本,协作研究;梯次推进,分层培训;分类指导,分别要求;反思实践,教学创新;自我研修,团队学习”等有效策略。在科研方面,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推动课程改革顺利实施,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形成了教育科普、定向研讨、合作攻关、实验指导、行动研究等有效策略。在教研方面,通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共享、教学创新、常规完善等不同类型的教学研究活动,对教师的教学全过程进行规范、优化、研究和评定,形成了反思教学、案例评析、教学诊断、互动研讨、教学沙龙等有效策略。在教改方面,积极探索与新课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改革思路、方法和机制,鼓励教师参与示范课观摩、优质课评选、创新课评比等活动,促使教师的教学能力沿着“适应、提高、发展”的轨迹提升,形成了系统思考、整体革新、观摩比赛、深度汇谈、表彰奖励等有效策略。这五个方面的有效策略既线性独立,又网状交融,构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整体运行策略模型。这一运行策略模型的建构为本区范围内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实践新课程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之路;同时,为各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可供借鉴的思路和方法。
5.师资培训新模式初具雏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将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培训模式构建的“四大支柱”,把学习、实践、培训、合作、研究概括为教师专业发展的“五项修炼”途径,初步构建起了管理、师训、教研、科研、教改“一体化”的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理论框架,形成一系列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为其他区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理论和经验。由于研究成果显著,我们的培训体制改革引起了本市教育行政、教育科研部门和教育专家的高度重视。目前,全市各区已有许多同行到我区参观考察学习师资培训工作,推广交流师资培训工作的先进经验。2011年3月2日我区作为厦门市代表在福建省教研室主任工作会上做典型发言,介绍翔安区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的典型做法。
(二)几点思考
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教师培训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和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一些不足,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1.虽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新课程教师专业化培训的理论观点和操作模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论框架、有效策略和操作运行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因此,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发展做深化性、拓展性的探索。
2.从整体上看,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一些教师虽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习了一些现代教育理论,但还不能较好地运用到教改实践中去,也不能在实践中将其发展、完善和创新,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风格,相对来讲,教师个体的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较少。
3.师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方面面,尽管在“系统思考、整体改革”思想指导下,已把行政管理、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学改革与新课程师资培训有机地融合起来,但其探索仍处于初步尝试阶段,还需要继续整合各种培训资源甚至教育资源,调动一切力量开展教师专业化培训策略研究。
总之,参与式教师培训是教师行动研究的一次尝试,希望教师与研究者一起探讨培训对教学方法改进的作用。研究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的意识和能力,进而改进自己的教学实践,改革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通过开展参与式教师培训,我们还希望能够就合作学习、小组教学、参与式培训提出相关理论,为我市的教师培训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参考文献
[1] 金阳.基于新课程的教师培训导论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