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发挥人文关怀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发挥人文关怀功能,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sk007 | 李岩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人文关怀;创新思维;实效性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3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人文关怀功能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

  2.3.1 可以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是基于观察、判断、想象为主的形象思维能力与基于抽象、推理和演绎为主的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机结合和具体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哲学部分系统地阐述了一些普遍的科学规律,如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对于这些规律的学习有助于帮助学生观察事物从现象上升到本质,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同时在创新活动中不会墨守成规,只拘泥于单一的思维方向,而是去多方位、多角度思考,从而使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全面启发。

  2.3.2 可以培养学生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不仅要传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知识,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更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还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通过教学可以教给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使他们通过科学的选择和学习去构筑合理的知识结构。这不仅可以避免机械灌输知识的片面,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3.3 可以保证创新思维的正确方向。我们所说的创新,在一般意义上是指有利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实践活动。当然,一个新的理论观点、一项新的技术成果也可能为个人或某些集团所利用而危害人类,这就要靠社会意识形态的引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肩负培养和塑造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重要使命。可以通过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从而引导和保证大学生创新及其成果的正确价值取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作为引导大学生成长的主流意识形态,从根本上决定着他们的世界观、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审美情趣和理想信念,可以帮助大学生用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 2004年8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也强调指出,要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教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学科特点决定着在学生全面素质提高中人文关怀的特殊作用。我们应本着尊重规律、解放思想、贴切实践、注重内化的基本原则围绕教材建设、课堂内外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等各方面入手进行改革,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实效性。

  3.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原则

  从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施创新的力度明显加大,这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但也随之出现了一些创新误区,当前这些误区主要表现为:“泛政治化”、“去思想化”、“不作为化”和“多媒体化”等。[5]导致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等同于一般自然科学的知识传授、知识教育,忽视其精神实质及现实运用,淡化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功能,以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功能。着眼于开发创新思维、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应本着突显人文关怀、启发创新的理念的根本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3.1 尊重规律。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应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规律开展教学。从哲学的角度讲,规律通常是指一种联系或关系,是事物本质的体现。而这种联系或关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谓的教学规律,“在教学理论界,大多以列宁关于规律的经典定义,即‘规律就是关系……本质的关系或本质之间的关系’作为理论依据”,[6]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应遵循本学科的自身规律,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同学科的具体特点探寻其内在规律,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偏重于抽象思维,法制教育则体现为实践应用。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知、情、信、意、行相结合的教学规律,通过一系列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的教育。也有些规律是各学科所共同的,例如诸学科的教学体系都具有相对完整性,教学体例都具有严密的逻辑顺序性等。准确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学科的内在规律,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就能事半功倍,顺利实现教学目标,进而为学生增强自我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能力支撑。

  3.2解放思想。马克思主义在本质上是批判的、革命的。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内容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我们更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的这种精神贯穿于大学教育的课堂之中。我们需要在尊重客观实际的基础上,真正实现思想的解放,不能拘泥于书本和形式。

  3.2.1及时整合教学内容。200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 “要联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切实改革教学内容。” 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都必然随社会生活而发展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同样应随社会生活的转变而不断对教学内容加以调整。我们要从“基础”课特点出发,真正贯彻“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把具有逻辑性、系统性和创新性的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要根据国内外形势的重大变化,尤其是针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更新、调整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富有时代气息。更要及时吸收当前理论界和具体科学发展的新成果,积极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别是要根据时代发展变化的特点增加创新精神、创新思维能力的教育,尤其要注意在组织教学内容的过程中要合理进行知识的整合及问题情景的设置,侧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3.2.2评价机制要灵活多样。确立正确的评价标准,改变以前应试教育的理念,将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结合起来,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作为重要评价内容。在平日测验或期末考试中不仅设置一定的基础知识测验,而且要设置能力测验题,还要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对知识的运用。试题可以一题多解,可以没有标准答案,具有多种可能解决或解释的途径,可以使学生从多个视角对同一问题进行思考,并做出相关回答,以激发学生充分的分析能力和想象力。考试方式也要多样化,开卷、闭卷、口试、小论文等均可运用,一定要突出对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核。

  3.3 贴切实践。实践不仅是真知的源泉,也是创新的源泉,学生在实践中不仅能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对实践对象的认识,增强情感、磨练意志,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培养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而且也锻炼了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7] 加之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本身即是对人民群众实践创新活动的概括和总结,所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理应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来进行教学。在实践教学中,首先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的分析,特别是对现实和未来的重大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学生提高认识。还要充分利用课堂以外的时空组织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如组织学生进行实地参观、网络调研、课外阅读、专题讲座、知识竞赛、时事报道评论等活动。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会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新事物和新现象进行概括和总结,对新出现的问题要以身临其境的感受提出解决的设想和建议。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消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神实质,也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接触、了解、认识社会,拓宽视野,活跃思维,从而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潜力。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计算机应用《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应用》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307/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先进计...
中国投资《中国投资》
《中国投资》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030/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非洲商业观...
激光技术《激光技术》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激光技术》杂志官方网站。电话:028-68011091,地址: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人民南路四段7...
农业知识《农业知识》
《农业知识》杂志,于195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005/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食用菌、观...
中国人大《中国人大》
《中国人大》(半月刊)创刊于1982年,由全国人大常委办公厅主办。本刊宣传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反映其建设的进展,沟通人大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联系。 ...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55/TB,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