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能促进全体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使其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能力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具有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意识,增强终身学习,可以提高授课老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有利于服务社会。不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有可能挫伤授课老师的积极性、甚至郁闷、不平,不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削弱长远社会利益。而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其授课特点和教学要求,更要求思想性和时效性的统一,故而必须有更高水平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评价的体系。然而现实中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评价的体系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校的评价体系各有特点,差别甚大,并且还有一些高校并没有明确的评价体系。下面是一所国家重点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授课评价办法和上海一所普通大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由此分析有关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评价办法的合理性问题。两案例如下: 案例一: ⅩⅩⅩⅩⅩ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授课评价办法[1] 一、总 则 课堂授课是教研部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课堂授课水平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教师课堂授课水平,规范教学要求,强化教学管理,激发教师教学的质量意识,全面提高我部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办法。 二、评价办法和程序 (一)本科课程教师授课评价办法 思政部本科课程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由校外专家评价、学生评教和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评价组成。 1.校外专家评价,占50%。每学期我部将邀请2位校外专家对我部开设的全部本科课程进行听课,通过教师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打分。 2.学生评教,占30%。由教务部门根据学校反馈的学生评教信息进行分数折算。取各年级学生评教的最高分为参照点,适当调整其它年级的平均分,以达到各年级评教分的最大平衡。 3.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评价,占20%。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主要针对教师爱岗敬业、关心集体、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二)研究生课程教师授课评价办法 思政部研究生课程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由部领导听课评价、学生评教和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对教师平时表现评价组成。 1.部领导听课评价,占50%。本学期开设的每一门研究生课程至少有两位部领导听课,通过教师讲课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的表现进行打分。 2.学生评教,占30%。根据学校反馈的学生评教分数计算。取各年级学生评教的最高分为参照点,适当调整其它年级的平均分,以达到各年级评教分的最大平衡。 3.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对教师平时表现评价,占20%。部领导及教研室主任主要针对教师爱岗敬业、关心集体、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平时表现进行评价。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数据每年汇总1次,在年底或春季学期开学之初汇总上一年的评价结果。教研部将综合部领导评价、教研室主任评价、同行评价和学生评教等四部分评价数据,确定授课教师的最终评价结果。具体评价指标见附件1(本科生教学质量测评表)、附件2(研究生教学质量测评表)和附件3(教师日常工作表现评价表)。 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教研部当年授课的优秀教师奖励名单。对本科生、研究生任课教师分别评奖,奖励等次分为特等奖、一等奖和二等奖。 任课教师发生教学事故,直接影响其最终评价结果,视情节轻重,相应下调评价等次,直至取消评奖资格。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结果产生后,在教研部范围内公示,公示无疑义则最终确定每位教师的评价等级。 三、奖励与惩罚 教研部对课堂授课评价获奖的教师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物质奖励。 教师课堂授课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等级的教师,不允许继续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教学任务。所在教研室和教师本人要制定明确的整改措施,通过助课、试讲等环节,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条件成熟的教师需向教研部提出重新承担课程的申请,教研部将组织专家对其进行试讲评估,评估合格的教师方可承担本科生或研究生理论教学任务。 此办法自2011年开始实施,解释权在思政教研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 2011年3月26日 案例二:上海ⅩⅩ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征求意见稿)[2] 一、基本原则 教学活动是受多种因素制约的复杂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又有其特殊性,所以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价指标体系,既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评估原则,适当采用相应的评价指标,又要充分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想性、实践性等特点,找准课程建设及教学的切入点,从整体上把握其指标体系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否能够比较科学地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具体做法 1、建立独立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功能是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素质,重在教育、引导学生如何做人,而不是单纯传授知识。只有学生主动参与思想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自然而然地接受引导,自觉而主动地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选择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教学的特殊性,需要构建其独立完整的教学评估体系。 (1)明确评价目标,就是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建立一支由校督导团和院系督导组两级组成,并涵盖全校所有学科专业的督导队伍、听课评课队伍和教学信息员队伍。聘请部分离退休的资深老教师、老专家担当督导人员,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估职能与管理职能分开,保证评估过程的客观性、科学性和评估质量的权威性,体现学术治校、专家治校的办学思想。 (3)建立多渠道评价系统:(1)任课教师自评总结的信息反馈渠道。所反馈的内容包括任课教师教学上的问题和学生学习的情况。(2)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同行之间互评的信息反馈渠道。通过教师互相听课,发现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进行讲评、交流和反馈。(3)学生评教的信息反馈渠道。每学期末采用评教调查卡组织全体学生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态度、师德、教学方法、教学水平、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反馈,利用微机进行统计、排序。(4)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监督小组的信息反馈渠道。由院系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专家组成教学质量监督小组。通过定期听课,对课堂教学质量从更高层次上进行调研、诊断,提出改进建议,推广教改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