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做任何事情,只要目标明确了,认识到位了,做出成绩并不是难事。2011年5月,全镇又有两名教师参选淄博市教学能手,其中张亮老师这样说:“同课异构给予了我参选市教学能手的可能,因为我在‘五级异构’的活动中得到了反复的锤炼,克服了许多缺点,吸纳了许多优点”。
教学改革的核心是人的观念的转变,2011年4月,皇城镇小学生本高效同课异构活动在该镇中心小学举行,全镇40余名小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应邀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临淄区教研室陈丰收和韩春梅老师。六端小学的路君君、中心小学的冯子真、二中小学部的练凤娟执教了小学二年级语文《爱迪生救妈妈》一课后,分管小学语文教研工作的韩春梅老师对三位老师的课作了认真的点评,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路君君老师深有感触地说:“我们村小总共就那么十来个老师,平时各忙各的,很少有这样的机会精细地研究和打磨课堂。镇上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就把我们村小和中心小学连成一体,更直接有效地拉动了村小年轻教师的成长,我非常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赵能祯校长强调:“同课异构是深化课改的一种方式,我们一方面通过这样的方式来打造生本高效的课堂,另一方面就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并充分发挥中心小学的优势来带动另外两所村小教师的教艺实现同步提升,也只有全镇教师的授课水平得到了相应的提升,我们深化课改,打造高效生本高效课堂的目标才能更好的得到落实”。
一个普通的举措渗透着提升教师素质,促进农村孩子成长的基本思想。不华丽、不浮躁,踏踏实实地追求课堂的本来,并为镇域教育均衡发展推泼助澜,看起来是简单的形式,但其中涵着的思想却是具体落实《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纲要》的大举。
异校联盟,推进均衡新动力 临淄区皇城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三
2010年9月,现任皇城镇中心校校长刚刚走马上任,在他持续深入全镇中小学课堂一个月之后,提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路。在他看来,农村中小学的课堂与城区学校的课堂还存在很大差距,尽管有个别教师在全区冒尖,但总体效果并不乐观,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迫在眉睫。在与各校总结皇城课改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便有了打造生本高效课堂的十大行动。这其中‘深度构筑城乡联盟机制’成了皇城课改十大行动的新亮点。
‘深度构筑城乡联盟机制’就是要广泛地与城区学校建立友好关系,并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城区学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先进管理办法,先进教改措施。核心是围绕课堂开展深度教艺交流,目的是打造皇城中小学生本高效之课堂。基于这样的目的,经过皇城镇中心校的统一协调,临淄区第一中学的14名教师在张常青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了皇城,并与该镇两所中学的校长签订了“联盟公约”。4月初,临淄区闻韶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在邵春欣校长的带领下走进了该镇中心小学。这看起来是很普通的,但发生在临淄教育从均衡发展向城乡一体化迈进的关键时候,那就显得异常重要了,其意义也就异常深远了。2011年2月15日,临淄区教育局孙林涛局长在全区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十一五期间,我区教育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教育局的统筹领导下,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无论教育投资、还是办学条件的改善;无论教师素质,还是教育水平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村和城市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尤其是在学校内涵发展上还参差不齐。该镇中心校校长赵能祯在联盟签字会上说:“我们五所学校都是地道的农村学校,尽管我们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向前迈进着,但我们必须承认农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之间的差距,而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学校内涵发展上,五所学校要深刻反思我们在内涵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尤其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我们需要和城区学校作深度沟通,切实把“课堂均衡发展”的这篇核心文章做好”。
介于这样的理念,介于这样的规划,2011年3月28日,皇城初中全体初四教师走进临淄一中观摩学习;2011年4月23日,初一初二初三的部分老师到临淄一中观摩课堂并交流中考备考策略;5月临淄一中名师到皇城送课,集中交流了如何打造生本高效课堂。小学的交流更为宽泛一些,内容涉及到了学校管理、名师送课。最为靓丽的是今年6月1日,该镇中心小学和闻韶小学共同开展了“同心向党”庆六一活动,把异校联盟推向了新的高潮。我们看到:理念的交流与碰撞,教艺的切磋与感悟已经成了异校联盟的主要任务,而在这其中最为频繁和核心的仍然是课堂教学改革。用赵能祯校长的话说:“无论搭建什么样的平台,农村学校只要抓住内涵发展不放松,抓住课改不放松,就一定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利双赢,才能推进真正意义上的均衡发展”。
皇城镇中心校副校长王奉春同志非常欣然地介绍了异校联盟的三种活动形式:一是校干论坛,主要交流教学管理的思想、做法乃至经验;二是课堂交流,主要交流解读学生、备课、上课、作业、考试及校本教研等细节问题;三是成长论坛,主要给教师提供的互动的平台,具体交流成长的经历、困惑和经验。从办学理念到办学策略,从教改经验到课堂实战,从对话交流到校本研训,凡此种种,这种完全地关注内涵的联盟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农村中小学办学的理念,也顺应了临淄教育发展的要求。
教育的均衡发展,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推动,另一方面主要靠学校的主动发展,如何提升内涵水平,是我们每一所学校必须思考和积极践行的事情。今天,整个临淄教育的发展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正在从均衡发展向城乡一体化迈进,我们有理由相信:教育的城乡一体化建设在临淄已经不是神话。因为全区最大最偏远的乡镇初中学校已经和临淄一中、闻韶小学结为同盟,结成了教育发展共同体。笔者相信:当这样的共同体出现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将又是一个全新的面貌。
三读一训,砺炼高效课堂的翅膀临淄区皇城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四
“三读一训”是临淄区皇城镇中心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方式,关于“三读一训”,该镇中心校校长赵能祯这样解释:“三读就是要求教师读当代前沿的教育著作,读现行的各种版本教材和课程标准,读名家课堂实录及相关案例;一训就是主题校本培训。”
为什么要搞“三读一训”?赵校长作了如下说明:“我们要打造生本高效的课堂,并不是说我们现在的课堂就生本高效了,什么样的课堂是生本的?什么样的课堂是高效?这是我们首先要明白的事情。要寻求这两个问题的答案,最好的办法就阅读。当我们所有的教师都能静静的去品味前沿的,特别是那些专门论述生本理念的书籍时,其固有的思想才会被感染、溶解,并逐步的构建出自己的思想体系来。我们要求各校教师读前沿教育著作,主要是洗脑,只有不断去接受新信息,新思想才可能产生新作为;我们要求各校开展读教材是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做这样的事情,如同生存就要吃饭一样,干着这行当就必须要熟悉这行当的业务,如果连这个都不做了,那就是责任问题了。不过现在的教材版本很多,教师应该有目的的广泛开展阅读,一方面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另一方面也好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说到读课标,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基本要求,一个连课程标准都不读的教师,其课堂的目标性肯定有问题。假如“基本要求”都“或左或右”了,那教学就一定要走样;我们要求各校开展读名家课堂实录(包括特级教师教学视频),主要希望教师在阅读中体会名家处理教学问题的睿智之处,说穿了就是用最廉价的方式“学艺”,因为我们不可能天天跟着名家问这问那,但利用闲暇时间读他们留下的“教学典范”,想必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至于“一训”,就是校本培训。每个学校有专门的培训时间和培训专题。镇中心校每两周举行一次,形式比较多,但主导思想是给教师尽可能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教师在参与中受益”。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