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临淄区皇城镇中心校在整体推进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于2010年9月又进一步提出了深化课堂教学的决定,同时把构建“生本高效”的课堂作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目标。该镇中心校校长赵能祯说:“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旨在加快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核心在于提升学生的素质。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不一样,学校不能完全指望农村家长为孩子提供太多智力上的投资,我们必须在课堂上去做文章,如果课堂的高效的问题解决不好,学生的发展就了虚话。”于是一场以打造“生本高效”的课堂教学改革在皇城各中小学开始了-----
听课,让课堂走向高效临淄区皇城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一
听课本来是一项最平常不过的教研方式,而皇城镇中心校把听课作为一项硬指标来对待。该镇中心校校长赵能祯如是说:“课堂是不是生本是不是高效是听出来的,没有实地听,谁也说不清课堂是否生本高效的,更没有资格去评论。我们实施“校干进课堂工程”主要为了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改变目前虚化的教研活动,以做到研究有的放矢;二是确立正确的课堂质量观,以达到生本高效,三是引领教师上好每一堂课,已达到学有所得”。对此,他做了如下解释:目前很多教研活动多以示范课(或预先安排好的课)为基础来进行的,常态课究竟存在什么样的问题,教研组不晓得,校领导不晓得,这是教研的一大失误。我们要求校干和中心校工作人员以“预约”和“跟踪”的方式,深入常态课堂,并适当结合“推门听课”的办法来发现课堂上存在的最真实的问题,并及时与授课者面对面交流,或与学科教研组商榷,或及时组织召开专门的研讨活动,只有解决的问题明确具体及时,才便于教师在改进中成长。通过评价和研讨让教师树立一种理念,那就是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应用什么媒体,只要所有学生乐意学,且学有所得,能力得到了相应的提升,就可以定义为成功的课。如果只是形式上的花哨,学生没有实质性地参与课堂,没有学到具体的东西,甚至连学什么都不明确的话,那肯定就是无效的课堂了,也无从谈“生本高效”。另外,教师的成长是在课堂的实践中反复磨练出来的,只有校干不断深入常态课堂,教师才会更加积极准备,而“积极准备”的本身就是教师自身提升的过程,当听课和被听课成为习惯时课堂就一定有新的变化和提升”。
该镇第二中学分管教学工作的张虎君校长说:“作为分管教学工作的一名领导,我最想做的事情就是去课堂听课,这不仅仅是因为镇上有明确的听课要求,更主要的是听课能让我和我的老师们更加真实的直面课堂。我经常把课堂上那些激动的或自认为不妥的环节记录下来,一来可作为与授课教师交流的素材,二来便于自己梳理总结,对于共性的问题就可以组织专题的教研活动来研讨以寻求解决的最佳办法,对于那些较为典型的且值得推广或表扬的教学设计,我们同样也要去推敲,以使其精益求精。”中心小学的张亮校长对此也深有感触:过去老师怕听课,一说领导要听课总是手忙脚乱,而现在很多老师主动要求听课,而且课前也常常看到同科教师专注地研究上课环节,这是让我十分感动的”。从被动接受到主动认可这不仅仅是行为转变,更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而正是这种主动进取精神的驱使,目前该镇已经有近50名教师得到了区、市、省三级教研部门的认可。皇城一中教务主任葛晓丽参选淄博市教学能手时很激动的说:“我非常感谢我镇推行的‘校干进课堂工程’。因为持久的听课及与老师悉心的交流,让我对课堂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也让我的课堂有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因为听课,全镇的老师更加主动地开始了对课程标准的研读;因为听课,全镇教师更加主动的去解读教材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因为听课,全镇教师更加专注地去思考“效果”而不仅仅是效率;因为听课,全镇教师从狭隘的教学框架中走出来,务本归真,追寻着课堂的生本与高效。正如该镇六端小学的于奎正校长所言:“听课制度的全力实施,让领导、教师明白了一个普遍存在的事实:生本高效的课堂一定是教师和学生灵性互动的产物,听课的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让我们的课堂生成这种灵性,而绝不是按照所谓的评价标准打个分数”。
很多时候,很多学校把听课作为对教师的一种考评,无意中带上了功利的色彩,使得课堂成了教师表演的舞台,而非学生学习的阵地。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今天,我们目睹了皇城校干进课堂工程之后,感受到的是一种去功利化的听课方式,其目的完全是为改进课堂,提升教艺,促进学生发展的,其方式也只是听与商榷,而正是由于这种务实的商榷,引导者皇城课堂向着生本高效迈进。
“五级异构”锤炼高效课堂 临淄区皇城镇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系列报道之二
“同课异构”是皇城镇中心校锻造高效课堂又一法宝。谈到同课异构,该镇中心校校长赵能祯非常欣然的作了解说:我们进行的同课异构是在五个层面上进行的,第一个层面是由同年级同学科教研组举行的,每周一次,课题由教研组商定,至少选派两名教师执教;第二个层面是在学科中心组内进行的,每月一次,课题由学科中心组商定,随机抽取或自我推荐产生两三名教师执教;第三个层面由学校教务处组织进行的,每季度举行一次,课题由学校教务处随机抽取,打乱年级班级界限,有重点的在两三个学科范围内进行;第四个层面是在在全镇举行的,由镇教研室具体负责,一学期一到两次,课题由教研室随机抽取,不仅要打破年级,而且要打破学校界限;第五个层面是与城区学校共同组织举行的。我们把这五个层面的研讨活动谓之为“五级异构”。五级异构因为其级别的不同,对教师的要求自然也是不同的,教师执教不同层次的课所承受的压力也是不同的,当这种压力转化为一种主动追求时,我们的课堂就一定会有实质地转变和提升。另外“五级”只是个基数,如果有机会有条件,我们就选派教师参与市级的省级的同课异构活动,与省市级名师“同台献艺”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2011年3月28日,皇城镇中学“生本高效”大比武如期举行,来自两所中学的语文、英语教师共享了首轮镇级同课异构活动;2011年5月30日,皇城镇初中数理化三学科教师汇聚一堂,各自观摩了2节课后,展开了对构建生本高效课堂热议。“因为是同课题,教师有了更多评议的理由;因为比武,教师有了更浓的激情。不管教师带着什么样的心境来参与活动,我们看到的是生本意识走进了课堂,高效正在变为现实”,皇城镇教研室主任陈春林如是说。
好多事情,只要抓住了实质并深入开展下去,往往会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教育的事情更是如此。皇城镇中心小学于莎校长在谈到五级异构时很激动地说:“五级异构不仅给不同层面上的教师提供了展示的舞台,更让教师设身处地感受到了课堂的“不简单”与“简约”的根本所在。特别让人欣喜的是,这样的同课异构改变了原来那种‘众说纷纭式’的研讨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扭转了过去重形式,看氛围的局面,大家都围绕如何才是生本高效的主题展开讨论,教研活动呈现出了十分喜人的局面。因为这样的磨炼,不仅让我看到了我们课堂在改变,也看到了我们的教师在变,我们的学生也在变”。该校陈艳红老师如是说:“同课异构让我们在可比中看到了课堂的美丽和真实”!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