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摘要】 :2005年至2009年,学术界对《醒世姻缘传》在相关考据研究,思想、内容、人物形象研究,与其他著作比较研究,语言学研究及其他方面都进行了深入、细致地分析与阐释,对于全面的了解和研究《醒世姻缘传》都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可以说是硕果累累。这些研究无论是对考证方面的研究,还是对作品内部结构的探讨,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醒世姻缘传》 研究综述 近五年 诗人徐志摩曾说《醒世姻缘传》“是一个时代(那个时代至少有几百年)的社会写生”,
[1]思想史、文学史家胡适曾说“《醒世姻缘传》真是一部最有价值的社会史料”,“是一部最丰富又最详细的文化史料”。
[2]这部世情小说虽“不能与《红楼梦》相提并论,但它上承《金瓶梅》下启《儒林外史》《红楼梦》《歧路灯》《姑妄言》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是世情小说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小说史上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
[3]但是,就是这样一部深受大学者们推崇的作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却几乎被忽视了。在20世纪30年代,得胡适、孙楷第、徐志摩等著名学者、诗人之力,曾在学术界引起一阵涟漪。但此后关于《醒世姻缘传》的论文及专著却寥寥无几。自2005年到2009年,有关于《醒世姻缘传》的论文只有约130篇,专著也仅有一部,(名为为《《醒世姻缘传》及明清句法结构历史演变的定量研究》李炎2006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但从数量上而言,对于《醒世姻缘传》的研究远没有《三国演义》、《金瓶梅》之类的著作那样充分。本文则试从以下五个方面,总结《醒世姻缘传》近五年的研究现状。
- 相关考据研究
- 、关于版本研究的文章只有两篇,为 李国庆的《醒世姻缘传》版本新探(上)(《明清小说研究》,2005年02期)、《醒世姻缘传》(下)(《明清小说研究》,2006年03期)这两篇文章通过不同版本之间的堪比,并进行论证,推测梳理了最早的刊印版本,及版本的流传。认为《醒世姻缘传》现存刻本同出一源,但都不是初刻。大连图书馆藏辛丑十行本是第一次修订本,也是目前所知的最早刻本,最接近稿本原貌,错误最少。这个刻本修订后分成两种。一种即同德堂本/省轩锓藏本;一种即题为《醒世姻缘传》的戊子十二行本。它们此后又各经过一次或多次修补、复刻,一个变成各个辛丑十行的庚午本,一个变成题为《重订醒世姻缘传》的戊子十二行本(怀德堂本) 。
- 、关于成书年代历来有“崇祯说”、“顺治说”“康熙说”80年代以来随着《醒世姻缘传》研究的逐渐升温,成书年代问题成为研究焦点。主要沿着胡适先生的“康熙中后期”说,及王守义的“崇祯说”进行讨论。而邹宗良在《《醒世姻缘传》康熙成书说驳义——《醒世姻缘传》写作年代考证之一》一文中否定了“康熙说”。徐复岭《《醒世姻缘传》成书于顺治年间——该书作者考辨之一》也否定了“康熙说”,并基本成为定论。
夏薇的博士论文《醒世姻缘传》研究(山东大学,2005年)通过对明清两代科考制度、服装颜色、职官名称演变等方面同《醒世姻缘传》中的内容相比较认为“成书的上限应该是雍正四年而下限则是乾隆五十六年”。
段江丽在《<醒世姻缘传>成书年代再考证———与夏薇博士商榷中》(《明清小说研究》,2007年03期)认为夏薇提出的两个关键性证据“廪生保结”与“提督山东学政”都与史实不符;并且夏著的逻辑方法和旁证也有待商榷。她赞同崇祯说,并提供新的材料对此说的一些薄弱环节进行了补证,提出《醒世姻缘传》大约成书于崇祯十二年至崇祯十七年之间。杨东方的《也谈<醒世姻缘传>的成书年代———与夏薇女士商榷》(《醒世姻缘传》研究 ,2008年02期)也否定了夏薇的观点,认为夏薇依据的“廪生保结”、“服装颜色”、“提督山东学政”三个内证不能准确断定成书年代。并认为现今仍缺乏有力材料进行断代,只能笼统地说其为明末清初作品, 这是最妥当, 也是最应该的态度。杨东方这样的态度是正确的,值得肯定与提倡。
颜廷亮,马桂冬的《<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05 期)这篇文章立足内证,抓住“特定地理方域”在不同朝代有不同称谓、不同行政归属这一特点,分析小说中作者讲出的作者时代的三处地理,得出《醒世姻缘传》在顺治十年十一月业已成书,其作者不可能是蒲松龄。
3、《醒世姻缘传》的作者问题历来众说纷纭,前人对作者问题的争论,主要提出了蒲松林说、诸城丁耀亢说,兖州贾凫西说,陕西人士,章丘人士,河南人士六种说法。“蒲松林说由来已久,影响很大,80年代以前几乎所有的文学史、小说史和词典都采用此说”。
[4]在胡适先生提出这种说法之后虽有学者公开反对,但仍有学者不断坚持。近五年的文章对与作者问题虽然未有定论,但是除一篇论文外,均认为作者不是蒲松林,这项研究在学术界的意义也极为重大。
王衍军的《<醒世姻缘传>的方音特点试析》(《古汉语研究》,2004 年02期)这篇文章分析了《醒世姻缘传》的方音特点,并同《聊斋俚曲集》进行比较,发现两部书在方音特点上具有诸多相似之处。因此认为《醒世姻缘传》作者应为蒲松龄。但据多数学者研究表明,这一结论实属误断。夏薇的博士论文 《醒世姻缘传》研究(山东大学,2005)对西周生做了画影图形,分析了西周生的职业,仕途,阶级立场,年龄政治立场及宗教意识,得出结论——西周生不是蒲松龄。颜廷亮、马桂冬的《<醒世姻缘传>成书时代》(《聊城大学学报》,2006 年05期)一文通过确定《醒世姻缘传》在顺治十年十一月业已成书,得出作者不是蒲松林。路广、李文倩的《从署名方式看<醒世姻缘传>作者问题———兼与王立鹏先生商榷》(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一文否认了王立鹏先生从“辑著”的署名方式认为《醒世姻缘传》是由多个作者“集体创作”的观点,同时指出胡适“《醒世姻缘传》改编自《江城》”的说法在逻辑上有欠周密。程志兵的《<聊斋俚曲集>与<醒世姻缘传>人称代词的差异——兼谈两书的作者问题 》(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03期 )一文通过与《聊斋俚曲集》的人称代词对比,分析两书人称代词数量、用法、频率的差异,得出《醒世姻缘传》的作者不是蒲松龄。徐复岭的《<醒世姻缘传>作者为兖州府人贾凫西续考》(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 04期)一文以他曾考定《醒世姻缘传》为明清之际兖州府人贾凫西所作为基础,从《醒世姻缘传》中“人相异地”“错位”描写的流露、谐音寓意、命名方法、地方特产、风俗、带有个人风格特征的言语等诸多方面进一步夯实这一结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