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媒体的发展既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广阔平台和良好机遇,也带来了诸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主要有:树立平等对话的教育理念;构建校园新媒体信息传播平台;建立、健全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打造一支新媒体条件下高素质的教育工作队伍;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及实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互补。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在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传播技术的推动下,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并日益取代传统媒体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手机网民5.27亿,手机上网的网民比例为83.4%,首次超过传统PC上网比例(80.9%)。大学生作为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直接、最活跃的群体,其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等受到新媒体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因此,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积极有效地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成为亟待深人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而紧迫的时代课题。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特征
(一)新媒体的内涵
“新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即Electronic Video Recording,简写为EVR)商品的计划,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1](P2)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罗斯托(E•Rostow)在向美国总统尼克松提交的报告书(简称“罗斯托报告”)中也多次使用“新媒体”这个词。此后,“新媒体”一词开始在美国社会上流行起来,并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1](P2)
所谓新媒体是指相对于书信、报刊、广播、电话、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的,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数字广播电视媒体,它既是采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的“多媒体”,也是融合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于一身的“全媒体”。
(二)新媒体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开放性、交互性、虚拟性、平等性和即时性等特点。
第一,开放性。新媒体在传播时间、方式和内容上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传播时间、速度、容量等方面的限制,真正实现了时间、空间、资讯的“无屏障”传播。
第二,交互性。交互性是指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任何一个网络用户既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也是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和制造者,即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信息传播是双向的。这就从根本上打破了传统的点对点的、线性的以单向传播为主的互动交流不便的格局,使信息传播进入了“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交互性传播时代。交互性传播方式能够充分考虑到受众的差异化需求,营造分众化的受众群体,是新媒体的最重要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之一。
第三,虚拟性。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将整个信息的传播过程虚拟化,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表现为符号与符号之间的互动,这就造成信息传播者和受众角色身份的虚拟化,使得信息交流的双方都可能“失真”,这又使其具有隐匿性的特征。
第四,平等性。在新媒体中,角色身份的虚拟化实现了信息表达和接受方式的平等性。不论信息传播者和受众的身份、地位如何,都可以轻松、自由地在虚拟空间里平等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双方都能及时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平等的交流和沟通。
第五,即时性。新媒体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它信息传输的速度快、效率高,能随时随地实现信息的即时交换。在新媒体传播中,信息经过光纤传递,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巨量信息瞬间可以跨越地区乃至国界等时空限制到达世界上任何地方,实现了信息传播者和受众之间信息交流的即点即通。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意义
新媒体以其开放的传播平台、交互的传播方式、平等的传播话语和即时的传播速度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新的媒介载体和手段,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平台,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高效化,增强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一)新媒体拓宽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平台
新媒体以其开放性和交互性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供了一个更加宽广的平台,成为新形势下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新载体、新路径。
一方面,新媒体蕴含的丰富的信息资源为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教育工作者可以借助新媒体,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大量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通过各种形式快速地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和喜好从网上无限量地浏览、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另一方面,新媒体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提供了一个崭新而广阔的双向互动交流的平台。新媒体是一个自由、开放的多媒体交互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师生之间可以进行更广泛、更快捷、更深入的交流和互动。例如,师生之间可以通过微博、微信、人人网、网络论坛、QQ 等敞开心扉地畅谈生活、交流情感、发表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见解;教师可以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等方式,积极主动地宣传和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等。
(二)新媒体实现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高效化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信息获取与信息反馈模式,极大地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高效化。一方面,新媒体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零时差传播。微博、微信、QQ、飞信、手机短信、博客、网络论坛等新媒体以其自身的灵活性和快捷性能够更为方便、快捷地发布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语言、图片或口头交流等方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快速、准确地传递给大学生,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效率。另一方面,新媒体能使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内容紧跟社会发展步伐。通过新媒体传播渠道,教育工作者能获取各种最新的社会资讯、时事热点等,经过仔细比较从中精选适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新鲜素材,结合大学生的需求及关注热点进行及时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分析、教育和引导。这样既满足了大学生“求新”、“追热”的心理需求和个性特点,又避免了价值观教育给学生陈旧、呆板、枯燥的印象而影响教育实效,提高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