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正确引导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高校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树立与时俱进的就业观,要引导学生从入学那天起就要进行各种素质准备和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职业素养,要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积极创业。面对大学生就业压力下的逃课行为,要引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树立正确与积极的就业观念,让学生意识到获取一些有用的证书,可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然而盲目跟风,过分追求考证不仅给自己徒增压力,也影响了学习,逃课去考证纯属舍本逐末。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要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扎实的专业技能是必备的条件,从而提高学生对上课的重视,引导学生理性考研、考证以及树立大众化就业观念。
6.增加自我学习动机教育。学习动机是学习行为产生的内驱力,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经常开展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就业形势教育。通过与社会接触或模拟实践的方式,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今生存竞争的压力和就业形势的严峻性。既要了解和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促进学生强化学习动机,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更要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运用强化原理增强学习动机。
五、结语
学生逃课表面上是学生个人的问题,而实质上已是个社会问题。[5]针对大学生逃课原因的多样性,高校应该注重招生、学生培养与就业的系统性,将其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做,才能减少大学生逃课现象。高等教育应该以学校为重点,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构建教育共同体,学生应不断加强自身意志力和自制力,强化学习的责任感,家庭也要履行家庭教育的责任和义务,社会更要为学校教育指明方向,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参与到教育共同体中,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逃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