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对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对创新教学模式的一些思考
来源:互联网 sk009 | 周凤彩 甘肃省嘉峪关市迎宾路小学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第二.丰富的教学资源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通过知识信息的物化展示,激励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等一系列的思维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样就需要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做为软件支持条件。所以要通过多种渠道建设CAI、VCD、录像带、投影片为一体的教学资源库,以满足创设教学情境的需要。
“创新”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第一促进自主策略
  1.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具有持久的动力。
  2.精心设计训练,提供自主学习的方向。教师应创造尽可能多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投入其所喜闻乐见的训练之中。
  3.总结学习过程,使学生学会策略性地学习。根据布鲁纳“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论,教师有责任引导学生把主动探求所获取的肤浅的感性认识,主动提炼升华为抽象的理性知识。教师除了以自己良好的教法向学生展示正确的学习过程外,还要引导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规律,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参与互动策略
  合作、协调的人际关系,是学生参与互动的必要条件。课堂教学环境,可以说是社会人际交往的一个缩影。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个体与群体的合作,师生与社会现实的共振,是教学环境交互作用的重要变量,没有和谐的人际关系与合作,就无法实现和谐的参与互动。
     1.全员参与。根据明确的目标导向,按照自己的实际水平进行自我学习,使个体学习形成全员参与。教师以社会中的一员与学生广泛接触,并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社会个体之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形成一个师生、生生、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全之间连锁参与的互动局面。
  2.差异参与。没有差异参与,就没有全员参与。参与的方式可不拘一格,对参与互动的评价因人而异、因问题而异。从而调动起不同类型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3.建立互动学习环境。改变传统的“秧田式”布局,根据教学需要,或围成半圆型,或组成马蹄型,或前后座组成“O”型”,或全班围坐,使学生既能面对老师,又能面对同学,不仅通过言谈,而且通过眼神、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等,沟通信息,交流思想。
  4.个群合作。目前的小学课堂教学活动,基本上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群体之间互动尚比较少,这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积极性以及集体教育力量的发挥。加强生生互动、促进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实现互动延伸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最直接且交互影响最显著的“小组学习”活动,从而更有效地扩大参与面。
  5.人境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至关重要,而人与境之间的互动同样应该重视。因为当学生和教师一同创设情境并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理想境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使情境成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最佳土壤。
  第三延伸拓展策略。
  虽然就学校教育而言,有90%的活动是在课堂教学中完成的,不过学生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学生通过有效学习获得的智能结构,必须融以情感等非智力因素方可以保证智能的发展性和方向性。
  1.由传授知识向传导方法“延伸”。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和学习能力。从哲学意义上看,“延伸”不仅表现了一种量的变化,更是一种质的突破。它蕴含着学习内在力量转换后新的学习能力的生成和积淀。
  2.由培养智能向渗透情感“延伸”。对学生尊重和热爱,是现代教育的第一个原则。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或瓦解的效能,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会微妙的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由培养智能向渗透情感的延伸,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由之路。这种延伸愈真实,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会愈高,学生的发展也会愈全面。
  3.各学科教学之间的自然延伸。各学科教学应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指导下,围绕总的教学目标,本着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打破各学科之间森严的壁垒,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自然地延伸拓展,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完整且相得益彰。
  4.课内到课外的自然延伸。当今世界正处于信息骤增的时代,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从原有的书本逐步扩大到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甚至是计算机网络。因此,现代教育下的教学应突破课堂、学校的视野,通过作业的巧妙布置,使学生完成作业的足迹,从课堂走向自然、社会,从被动走向主动。利用现代化传媒,使学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从相邻的座位之间扩充到电话乃至E—mail。通过组织相关活动,使学生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逐步从课本、练习册走向电视、电影、社会公益活动,从而使孩子们的眼光、心灵和空间更加广阔。
     第四激励创新策略
  1.在欣赏好奇中培养创新意识。好奇心是学习者对自己不了解的周围事物自觉集中注意力,并渴望把它弄清楚的心理倾向,对创造性学习有着动力源的作用。它既是人类重要的特性,也是创新学习不可缺少的“启电器”。现代教学应该学会欣赏学习者,特别是学生的好奇心,保护孩子探索未知的浓厚兴趣,把教学从机械灌输“是什么”的过程转变为主动求索“为什么”的过程。
  2.在悦纳想像中拓展创新空间。想像历来被看作是创新的孪生兄弟,爱因斯坦也说“想像比知识更重要。”可见,现代教学要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有所建树,就应悦纳学生自由的、甚至是不着边际的丰富想像。允许他们做“白日梦”、“说胡话”,让呆板的课本内容鲜活起来,从而使学习过程从感受已知的层面,拓展到想像未知的多维空间。
  3.在倡导质疑中培植创新思维习惯。质疑问难是创新的前奏,学习是否有效,是否具有创造性,并不在于死读硬背了多少僵死的知识条款,而在于就其所学善于进行独创性思考与活用,能发现常人所不及的新方法、新思路。因此,教师应以民主的作风、平等的地位,摒弃师道尊严等陈旧观念,用赏识的心态倡导学生对自己“刁难”、“发问”,鼓励其大胆求新的学习行为,从而逐步培植起学生思而好学、敏而好问的思维习惯。
  4.在善诱求异中形成创新能力。求异既是创新的有利手段,也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善诱求异就是通过灵活多样的诱导途径强化学生不满足于书本所写,不盲从于老师所讲,不拘泥于惯用的求解方法,使学生在体验独创的喜悦中形成初步的创新能力。
  5.在激励性评价中强化创新行为。就教学活动的评价功能而言,它既可以培养人,也可以扼杀人。是造就循规蹈矩的“驯服臣民”,还是培养锐意进取的“牛犊虎子”,往往与评价是否科学密切相关。因此教学评价应以肯定表扬为主,否定批评为辅,着力于学习者自身的纵向比较和闪光点的发掘,尤其对具有创造性的“星星之火”更应慷慨褒奖,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学质量产生质的飞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视听《视听》
《视听》创刊于2006年,是广西第一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以广播影视研究为主体内容,兼有新闻传播和新媒体探索的当代学术性省级月刊,列入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认定的...
国际社会科学《国际社会科学》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212/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文献综...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双月刊,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
中国高新区《中国高新区》
《中国高新区》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968/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论坛、高...
自然辩证法通讯《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辩证法通讯》(双月刊)1979年1月10日创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主办、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编辑、出版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 《...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是由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主办、湖北省内公开发行的高等职业院校学刊。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征稿栏目:职业教育研究、社会...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