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优先辅导。留守儿童因其父母多不在身边,各方面都比较差,尤其是在学习上。所以,学校老师在各方面的辅导中,要优先辅导留守儿童他们。这样,让留守儿童们充满自信感﹙此项工作目前调研到的学校做到的比例还较小﹚。
3、优先管护。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身边,所以,他们在其生活上、学习上、安全上等都靠自己。这对于未成年的留守儿童们来说,要管护好自己是比较困难的。因此,作为学校老师要予以优先管护。
4、优先帮扶。留守儿童因其父母外出务工,所以在生活与学习等方面多靠自主自理。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难以做到有规律的。因此,在学校老师与同学们要对他们进行优先结对帮扶,使之有所进步。
5、优先培干。作为一线语、数老师,特别是班主任应该会感受到:常接触老师的家长,他们的第二大愿望几乎都是想自己的孩子能在班上任一个职务。但是,一般情况下,老师都是把勤学、守纪、文明、礼貌或成绩好的学生选定为班干部。在此方面,老师应有一定比例的优先培养部分留守儿童在班上任一职干部,以资鼓励。这样,给予留守儿童以自豪感﹙此项工作目前调研到的学校还尚未关注到﹚。
6、优先评先。留守儿童多不是出类拔萃的。可是,他们一旦在老师和同学们的真情关爱帮助之下,进步是大有的。因此,在评先选优、表彰奖励上学校老师要给予优先,以示鼓励,让其有荣誉感﹙此项工作目前调研到的学校还未关注到﹚。
……
总之,学校及教师,要在其权能和职责下尽心做到留守儿童一切优先化。这是培养留守儿童具有自信精神而积极向上的一大策略。
四、“聚会”化
“聚会”化,即是指学校及老师在其权能范围下,实施留守儿童参与有意义的聚会活动。其具体是:
1、实施生日聚会。
留守儿童不像非留守儿童那样,生日有爸爸妈妈在身边陪伴。因此,他们在自己生日的时候多感到寂寞,觉得没有关心,没有温暖,没有快乐。鉴于此,我认为老师作为学生的“第二父母”,理所当然的应该担当起其责任——为他们过好生日。较具体的说,学校与老师要开展好每位留守儿童的生日活动,即组织安排他们生日聚会,让之感到生日的美好与快乐。
2、实施节日聚会。
儿童都喜欢过节,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他们特别羡慕那些爸爸妈妈在身边的伙伴们过节日的情景。所以,我认为学校老师除了留守儿童的生日聚会之外,还要开展好留守儿童“六.一”节和春节等重要节日的聚会活动。这样,让所有留守儿童都感受到节日的喜悦或快乐。
以上聚会活动,能帮助留守儿童进行心里沟通、情感交流,促进其和谐相处等。这是培养留守儿童具有团队精神的一种好形式。
五、“全育”化
“全育”化,即是指学校及教师按照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要求进行全面育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
1、德育教育:即“品德教育”,学校与老师要通过广泛深入地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等活动,培养留守儿童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让他们牢固地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使之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2、智育教育:即“智能教育”,学校老师要通过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技术等知识,有效的提高留守儿童孩子的认识能力,发展他们的智力。
3、体育教育:即“体质教育”,学校老师要以增强留守儿童体质,促进其健康、发展心智机能为主要内容,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运动使留守儿童孩子具有强健的体魄。
4、美育教育:即“审美教育”,学校老师要特别关注培养留守儿童孩子们正确的审美观点,通过具体事例教育,发展他们对美的鉴赏能力。
5、劳动教育:即“劳技教育”,学校老师要通过开展手工劳动、植树活动、学习活动、义务服务等,培养留守儿童乐于劳动、勤于劳动、热爱劳动,成为体力与脑力劳动的有用之才。
6、创新教育:即“创造教育”,学校老师要通过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留守儿童的创新精神,使之具有提出解决问题的新途径、完成新设计、创造新艺术的创新能力,成为创新型人才。
培养全面发展、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时代的要求,是实施新课程的需要。做到并做好全面育人,培养好留守儿童基本的综合素质,是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关键及重点。
以上“五化一体”软件模式,对于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具有可操作性、实效性、全面性、导向性和持续性。
参考文献:
●《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积极开展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工作的通知》. 中共中央组织部全国妇联教育部公安部文件民政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 妇字〔2007〕34号.
●《2010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行动方案实施指南》.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年9月.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分析及其政策选择》.中国教师 2009年第15期.
●《石柱县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研究调研报告》.石柱县教委教研室副主任 刘小侠.石柱县城域网. 201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