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教育管理中的成长、成熟,需要一个不断摸索、发展、完善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不是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所能完成的,听课应该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定期参与听课活动,是促使任何一个发展阶段的教师成长、成熟的有效途径。如果受到惯性思维影响,认为听课主要是新教师的事情,那样就有失偏颇了。无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可以通过听课向他人学习,使自己有所裨益,只不过他们听的重点,学习的方面可能各有侧重。
6.听课主要是关注教师的表现
在听课现场常常可以发现,不少听课者在听课时比较少地关注学生怎么说、怎么做,学生学得如何,而更多的去关注教师的言语和意图,在课后分析时也一味强调“教师的表现”。可见,在这些听课者眼中,教师永远是主角,学生仅仅是配角,而这样的听课恰恰违背了以学生为本的精神,使听课走向了另一个误区。毕竟不管教师讲得如何的天花乱坠,也不如学生学得扎扎实实。听课固然要研究教师活动,同时也要关注学生活动,即在关注教法的同时要关注学法。而且,学生的成长是我们最终追求的目标之一。所以,听课者不应该只是远远地坐在教室最后或边角,与学生划清“界线”,而是要找一个可以方便观察学生情况的位置,看他们具体的练习和活动,看他们是否真正领会了教师的意图,是否受到了教师的启发。 [i] 陈桂生:《也谈“教师听课的误区”》,载《当代教育科学》2003年第24期。 [ii] 何晓明:《听课应当有批判精神》,载《江西教育》2004年第6期。 [iii] 赖 勤:《走出听课的误区》,载《广东教育》2003年第1期。
作者联系地址:上海市前程路99号中国浦东干部学院教研部 林存华 [201204]
电话:021-28289771;13916264260 电子邮箱:lincunhu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