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谈听课的认识误区
谈听课的认识误区
来源:互联网 sk012 |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听课若能听出门道,做到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就能有效地帮助听课教师学习他人之长,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听课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听课的过程不是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听多少忘多少;也决非只是带着两只耳朵来,只是一味地听而不作多少思考。如果这样的话,听课者只会事倍功半,无法如愿地实现自身素质的提升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在这里,我们来谈谈听课者一些错误的认识,以及由此引起的在听课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听课就是为了完成任务

  在有的教师眼中,听课不是一种需要珍惜的权利,而是一项不得不去完成的任务。可想而知,教师如果仅仅迫于学校管理和外在压力去听课,那么自然会“出工不出力”,对听课应付了事。抱着这样的心态去听课,不要说听课之后会增长自己的学问,或者丰富自己的见识,就说只是想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弄明白授课教师的教学思想,恐怕也是很难做到的。

  在具体的听课活动中,把听课看成是完成任务有两种不同的表现。一种表现是听课者把自己看作是一个旁观者,而非参与者。听课前不做任何准备,要么不拿笔记本,不做记录,贪图“轻松方便”;要么即使做了记录也马马虎虎,漫不经心,以至于一堂课听下来,对课的优劣长短,只是停留在对一些表面现象的感性认识上,没有较深层次的理性思考,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另一种表现为喧宾夺主,东张西望,不尊重教师的劳动,做一些与听课无关的事情。比如听课时拖拉迟到,随意闲谈,不关手机等,都影响授课教师的讲课和学生的学习。

  所以,听课原则上应当提倡个人自愿。如果教师通过积极主动地参与,并且在听课中有所收获,相信教师是不会错失这种机会的。但是,如果教师的工作任务确实已经够繁重了,没有时间去听很多的课,学校不应该过于勉强,否则就会出现“应付公事”听课的局面。教师出于自我发展的需要而主动地去听课,这样才能达到听课的效果。[i]退一步讲,即使是出于完成任务的心态去听课,听课者也应该注意自身形象,在听课时约束自己的言行。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2.听课就是要“找优点讲好话”

  虽然许多学校的教研活动都把听课看作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形式,但是对于听课应有的目的和功能却发掘得不够。譬如在听课活动中,为了维护同行和同事之间的和谐融洽关系,很多教师在听课时一味找“亮点”、寻“优点”,甚至对听课时出现的问题视而不见。课后评析的时候也择优讲之,而对于不足、缺点则蜻蜓点水,随风而过。

  碍于情面的代价是使听课本身的目的被淡化和削弱了。毕竟,“找优点”只是听课的一个部分,很多时候更重要的部分应该是“说不足”。听课后只说好的不说坏的,彼此相互恭维,流于形式,既发现不了问题,也解决不了问题,更达不到相互促进的目的。这样的听课活动参加与不参加一个样,对授课者和听课者都没有触动,长此以往,听课的人无所谓,授课的人更是缺乏热情。

  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说过:“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有些问题,平日里在自己的教学中不容易发现,但在与别人的比较中反而比较容易发现。通过对照反省,很快就可以发现并共同分析、改正,使自己受益匪浅。从另一个角度讲,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挑战权威的精神。试想,一位没有批判精神的教师,会培养出一群怎样的学生?[ii]当然,提倡听课者具有批判精神,并不意味着反对在听课时向他人学习取经。

  因此,要走出听课的这一误区,需要拥有一个彼此信任,求真务实,合作创新的教师团队,只有在这样的团队里,教师才能够做到放心大胆的讲真话、说缺点,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3.听课就是听自己学科的课

  听课活动在习惯上总是以某学科教研组为中心展开的。长年累月之后,教师们容易形成一种惯性思维,听课就是听自己专业的课,对于其他学科的听课活动则退避三舍、望而却步,理由是别的学科的课听不懂。其实教学艺术是不分学科的,教学方法、教学思想更应该是相通的。“近亲”听课现象的普遍存在,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

  当然,同一教研组(或同一备课组)中相互听课是有好处的。这是学校传统的教学研究的经典形式,无须否定。由于同一教研组、同一备课组中的教师,彼此比较了解,又熟悉教材和学生情况,所以他们之间相互听课在一定情况下更符合客观实际,更有针对性。通过反复地听课,可以不断地调整和优化教学,这不失为一种上佳的教研方法。

  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学科之间相互听课也会产生良好的效应。通过跨学科听课,听课教师可以学习其他学科教师教学的长处,了解其他学科的学习内容,以便在自己的教学中横向联系,综合运用;还可以了解班级学生在不同科目教学中的表现,对学生形成更加全面的认识。所以,我们不仅要教师提倡听本学科的课,而且要提倡跨学科听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其他学科方面的成功经验,也是值得教师学习借鉴的。

  4.听课主要是听优秀教师的课

  相当多的听课活动是听课者去学习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大多数教师也比较愿意听经验丰富、水平高超的老教师讲课。久而久之,有的教师认为对于同辈或晚辈的课没有观摩的必要,而对于教学方面表现不出色教师的开课,更是常常借故回避。其实,优秀教师的课固然较为精彩,有较多可以借鉴的地方。而很多时候,听普通教师的课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譬如,其他教师在某个教学环节存在的不足、发生的失误,如果与自身教学加以对比,认真分析,找出对策,那么既帮助了授课教师,也提高了自身的教学水平。

  与此相关的问题是,有的在一般学校教师认为听课主要是去听重点学校教师的课。重点学校条件优越,其教学质量往往胜于一般学校,一般学校的教师经常去观摩学习当然无可厚非。但是,如果一般学校的教师对于校内听课不当一回事,总是想外出听课,尤其是到重点学校听课,那么在听课的心态上就存在问题,这也是没有充分理解听课目的和作用的表现。与此类似的是,不少乡村学校的人们常花费巨大的成本赶往城里听课,忽视了广大乡村学校通过努力所取得的可喜的教育、教学成果,甚至妄自菲薄,丢失了不少很好的本地资源。

  以上这两种现象实际上是听课当中的“势利眼”,即不愿意听一般教师的课,也不愿意去一般学校听课。[iii]

  5.听课主要是新教师的事情

  在听课者队伍中,新教师是听课频率相当高的一个群体。可以肯定地说,让新教师多听课的确是促进新教师进步的一种途径。由于新教师是刚进入学校的“新鲜血液”,正处于开放进取、积极向上的阶段。他们希望多听有丰富经验教师的课,通过对比找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当新教师胜任学校教学,成为合格教师之后,他们就不大愿意去听别人的听课了。即便是为了出于完成任务的需要而去听课,一些听课者也会出现“热情丧失、一听就厌”的情况。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中华腔镜外科(电子版)《中华腔镜外科(电子版)》
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双月刊,于200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医学会主办的...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767/G4,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历...
中国教师《中国教师》
《中国教师》杂志,于200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801/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教育随笔、...
国外财经《国外财经》
《国外财经》主管单位:国家教育部,主办单位:湖南大学,编译国外财经理论的研究成果,介绍有关这一领域的新动态和新情况。 《国外财经》读者对象:高等院校财经专业师生、...
中国蚕业《中国蚕业》
《中国蚕业》是农业部主管、中国农科院蚕业研究所主办的全国性蚕业科技刊物,面向蚕业生产和科研,实行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服务于全国蚕丝业战线。内容丰富翔实,通俗易...
广西林业科学《广西林业科学》
《广西林业科学》杂志,于广西林业科学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212/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