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6]。小燕所在的新的学校,“关照”、“不公平”、“潜规则”造成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的效能感降低,进而影响到了教师的课堂表现,“这样很多老师就有意见了,就把情绪带入课堂,上课也不好好上,没意义嘛,需要时候送点礼就行”。小燕说到,“我带的班成绩挺好的,他也不表扬,郁闷死我了”,说明教师需要学校,特别是学校领导的肯定,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热情,对增强教师自我效能感有肯定作用。
(二) 小华的故事
我是在一家英语培训机构工作的,在应聘时,校长对我的表现不是很满意,后来突然打电话让我来上班,到了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是因为培训班急需一名老师。知道后,我心中很难过,因为职前的一些事情,我一直不太自信,想要证明自己可是又力不从心,内心深处总觉得自己没有别的老师优秀,见到校长总觉得很紧张,担心出什么问题,比如:学生对我不满意,学生家长有意见,培训中心对我的表现不满意。特别是听同事说有几次上课时间有事情突然打开教室门,发现校长在门外边站着“偷听”,并且他有时候还会趁老师不在的时候,问班里的学生某某老师上课好不好?有意思没有?等等。这让我觉得很焦虑,总是担心出错,上课缺少一种热情和自信,总觉得得不到肯定。(摘自2010年3月5日访谈) 小华因为职前的经历,“心中很难过”、“一直不太自信”、“总觉得自己没有别的老师优秀”、“见到校长经常觉得很紧张,担心出什么问题”、“上课缺少一种热情和自信”,这说明关系,特别是教师与校长关系影响着教师在学校环境中的表现,进而影响着教师在课堂中的表现,影响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而培训中心以校长为代表的管理者,没有正确地处理教师的焦虑,不仅没有为教师提供一个困惑安全的地方,还“偷听”、“问班里的学生某某老师上课好不好”,更加剧了教师的焦虑和不安,教师在这样的学校环境中,自我效能感受到影响,“这让我觉得很焦虑总是担心出错,上课缺少一种热情和自信,总觉得得不到肯定”。这和Woolfolk A.E.(1993)的研究相符。Woolfolk A.E.(1993)认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与校长对教师能力的评价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
[7]。
(三) 小李的故事
我不是本地人,当初找工作的时候没考虑那么多,现在觉得这样不好,很后悔。这里的老师基本上都是本地人,老师们在办公室说话也都是用家乡话,我一个人用普通话,总觉得和他们格格不入的。他们都是本地的,互相之间都很熟悉,也能互相帮忙,所以就会亲近一点,而我在这里也没什么认识的人,所以总觉得办什么事情都特别难,不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学生们互相都说本地话,我课后想和学生交流,只能用普通话,总觉得他们和我有距离,走不进他们的生活。课上觉得和学生的互动也有问题,课堂上有时候学生说家乡话,全班学生都笑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笑,觉得很尴尬。(摘自2010年3月8日访谈) 小李因为不是本地人,语言问题成为影响其自我效能感的重要因素。那么语言问题是怎么影响他的自我效能感的呢?如CSC模型所示,在学校环境中,小李和别的教师的交往过程中,“他们都是本地的,互相之间都很熟悉”、“总觉得和他们格格不入的”,说明在学校环境中,语言问题影响到小李处理和同事的关系。同时,语言问题在课堂环境中也有表现,“课上觉得和学生的互动也有问题”、“觉得很尴尬”,课后在和学生的交流中,“只能用普通话,总觉得他们和我有距离,走不进他们的生活”,这说明语言问题同时也影响到了小李在和学生关系的处理上,两种关系处理的困难,影响了小李的课堂表现,影响了他的自我效能感,导致“这样不好”、“很后悔”、“很尴尬”。同时,“总觉得办什么事情都特别难、不了解这里的实际情况”。说明教师作为学校机构人,在学校机构中的影响力以及能否在机构中发挥作用,影响着教师的自我认可程度,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4.启示 从对三位教师故事的叙述中,我们可以发现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是多方面,其中外部环境因素对教师的影响作用不容小窥。如何帮助教师克服外部环境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1) 校长作为学校机构中重要的管理者,校长要认识到自身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力。校长作为学校机构中重要的管理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处理好和教师的关系。小华所在的培训学校,校长“ 偷听”等行为,以及小燕所在学校“校长像‘山大王’一样”、“潜规则”、“不公平”等都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在教师心目中,校长的权威不是来自职位和权力,而是来自校长的学识和人格力量,因此,一个校长的非权力影响比权利影响更为重要。一方面,学校管理制度的完整性、公平性、合理性是必要的。校长要公平公正地为教师提供有利于教师发展、有利于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另一方面,学校教育的日渐科学化,对教师进行制度化管理,往往忽略了教师作为“人”的心理需要,校长和教师之间的交流应该是去仪式化的、平等的、信任的。
2) 构建教师共同体,尊重教师,相信教师,欣赏教师, 教师之间相互合作、互帮互助。共同体一词,最初源于德国学者腾尼斯,原义指共同的生活。腾尼斯认为,共同体意味着忠诚的关系和稳定的社会结构,个人在共同体中会形成更强有力的结合和更紧密的关系,从而生活于共同体中的社会成员能体验到一种归属感、对他人的信任和安全感。小燕、小华、小李他们的困惑需要一个倾诉的途径,需要需求他者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共同体能够为他们提供一个困惑安全的地方。
同时,小华的“职前影响”也为我们教师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了一点启示。根据“皮格马利翁效应”,在不被重视和激励、甚至充满负面评价的环境中,人往往会受到负面信息的左右,对自己做比较低的评价;而在充满信任和赞赏的环境中,人则容易受到启发和鼓励,往更好的方向努力,随着心态的改变,行动也越来越积极,最终做出更好的成绩,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反之,向一个人传递消极的期望则会使人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教师共同体的构建,有利于教师信任关系的培养,形成一个积极向上、互帮互助的工作环境,从而提高教师的自我效能感。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