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长期以来,对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的研究强调的是课堂环境,而忽略了教师生活的学校环境。教师自我效能感的CSC模型(Classroom and School Context Model)为我们多维度地理解教师自我效能感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通过叙事探究来理解教师作为学校“机构人”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一个广义的语境中引起对教师效能感困惑的注意力。教师不仅仅要教好书,有渊博的知识,教师作为“机构人”,还要在机构中处理好与校长、同事的关系,拥有必要的技能在机构中发挥作用。
关键字:教师自我效能感;CSC模型;机构人;叙事探究
一、引言 自我效能感由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以后,便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从19世界70年代开始,研究者开始考虑教师自我效能感---教师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对学生学习产生积极影响的信念,并把它作为一个提高教师教育和教育改革的重要因素(Ashton, 1984)
[1]。自我效能感已经被证实影响教师活动、努力程度和教学成果(Ashton & Webb, 1986)
[2]。研究证明高效能感和一些有益特征相关。例如:高效能感的教师对学生行为和成就有高的期望;他们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较高的责任性,他们尝试各种策略来达到教学目标;他们对影响学生学习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和自信(Ashton, Webb, & Doba, 1982)
[3]。那么,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因素有哪些?
对于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因素的研究,多从教师整体出发,也多为量的研究,而少有对教师个体的研究。默兰(Tschannen-Moran)和汉(Woolfork Hoy)(2001)在其研究中认为,教师效能感由学生管理效能、教学策略效能、课堂管理效能组成
[4]。而Isaac A. Friedman和 Efrat Kass 提出的CSC模型(Classroom and School Context Model),把教师生活的学校环境当作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结合CSC模型,采用叙事探究的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走近教师的生活,深入了解教师的思想,探讨环境因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从而能更好地理解教师作为“机构人”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二、教师自我效能感的CSC模型 关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常的注意力放在和课堂环境相关的教师职业素质相关因素的分析上,目前教师培训的关注点也是在这些方面,通过让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更新教学观念,掌握现代教育教学的方法与技术等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但是,教学能力的提高并不意味着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增强。教师效能感的广义的定义应该包含对教师教学专业功能和教育环境更为现实的描述。Isaac A. Friedman和Efrat Kass依据实证研究提出了一个关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CSC模型。
如下图CSC模型所示,教师在教室环境和学校环境两个圈子中发挥作用。在第一个圈子,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学生达成学习目标,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在第二个圈子,教师作为学校组织中的一员,支持和促使学校达到目标,控制好与领导和同事的关系。学校环境成为影响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学校因素与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如何?作为影响学校氛围和学校重大决策者的校领导对教师自我效能感有影响吗?教师关系对教师效能感有影响吗?是通过何种途径如何影响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笔者将通过教师真实的故事,来探讨环境因素对教师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图1:教师自我效能感的CSC模型
(Friedman, I. A. & Kass Efrat, 2002, p.678)
三、教师的故事 笔者在教学实习的过程中,看到发生在教师身边的故事,看到学校环境与教师的课堂表现以及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性。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小燕、小华和小李来自不同的学校,他们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教学能力较强,可是,笔者在与他们的交往中发现他们没有应有的较强自我效能感。本文通过叙事讲述教师的故事,“使教师的声音能被人们清楚大声地听到”
[5],以此来理解教师作为“机构人”对自我效能感的影响。
(一) 小燕的故事
我以前在一个私立中学教书,那里没有什么评优评先,就是班级成绩进步会发奖金,一切都是考试成绩说了算,校长就是看考试成绩,虽然很累,但是也算公平,老师们也是尽力提高学生成绩。现在我在的这个公立学校有很多潜规则,评优评先都不是按班级成绩,都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他就像“山大王”一样,老师都得给他送礼,谁送礼就能评,这样很多老师就有意见了,就把情绪带入课堂,上课也不好好上,没意义嘛,需要时候送点礼就行。上学期一个老师请产假,国家规定是半年,他只给批三个月,我带的班成绩挺好的,他也不表扬,郁闷死我了。在我们学校是闲的闲死,忙的忙死,你要是给他送送礼,有他的关照,课就分的少,就轻松。一个男老师就总是给他送礼,还老阿谀奉承的,他就让他带一个班的课,评优评先还总有他,另外一个孕妇,他每周给人家排14节课,一点都不照顾人家。(摘自2009年12月2日访谈) 在小燕的故事中,如CSC模型所示,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是作为影响教师教师自我效能感的两个方面,学校环境和教室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学校的评价机制对教师的效能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班级成绩进步会发奖金”,学校通过这种途径对教师的能力进行肯定,教师“感受到虽然很累,但是也算公平,老师们也是尽力提高学生成绩”,在学校环境中,一方面教师在为达成学校目标作出贡献时,对教师自我效能感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教师在控制与领导关系时,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他就像‘山大王’”一样、“ 很多老师就有意见了”、“ 就把情绪带入课堂,上课也不好好上”。这和辛涛(1994)的研究结果相符。辛涛(1994)研究表明:工作提供的发展条件、学校的支持系统和制度的完整性与教师的自我效能感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