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的音乐教育在世界音乐教育界都是有相当高的水准的,那促使它们达到这样高水平的原因是什么?正事因为俄罗斯有一套完整的音乐教学体系。俄罗斯有一项规定就是“所有人优先实施音乐教育,而且将音乐列为学校的必修课”。在俄国有这样的一套程序“一个热爱音乐且有着一定天赋的孩子,上午到普通学校上课,下午便可到音乐学校上课,接受专家教授的指导。7年后就可以上中心音乐学校也就是我们的音乐附中。四年后毕业可报考音乐学院继续深造还可以转入其他学科学习,也可以到音乐小学任教,在音乐学院本科5年便可以成为一名独唱(奏)演员作曲、指挥、教师、音乐家”[iii]。这样经过16年的音乐学习,就有着扎实稳健的音乐基础。要比我们现在的半路出家水平是要高出很多的,即使她们没有继续大学本科的五年深造,也有十一、二年的音乐基础,音乐素质水平也是相当高的,而我们的很多高师音乐的学生大多数学习音乐的时间都很短有的甚至只有两三年,这样怎能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呢,即使有了一定的理论水平,但是音乐这门学科并不是停留在理论上的,更多的是要有音乐实践的,所以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有一套完整的的音乐培养体系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我们国家音乐教师整体的专业素质水平的高低,这一点是要让我们去反思去重视的。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教学法
近年来有很多教学法流入中国像达尔克罗兹教学法、柯达伊教学法、奥尔夫教学法还有铃木教学法等。但是我国却没有自己的教学法,我们只有最传统的教学法。“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与西方的音乐教法有很大的差异,更多的倾向中国的传统教育方式,原因是中国人性格内向不喜欢表达自己,教法理应因人而异,二是中国人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音乐教育风格,但远没有形成体系,绝大数人没有接受过自小到大的音乐教育训练,最后中国民族音乐已成体系,中国音乐教育也有自己比较固定的传统”[iv]所以中国应当结合西方的优秀教学法,不应当局限在传统教学里。在这些优秀的教学法中每个教学法都有自己的特色,像达尔克罗兹音乐教学体系最有特色的就是“体态律动”,“体态律动也叫和乐运动,就是让学生通过身体来体验节奏感,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使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训练学生耳聪目明,反应敏捷。”[v],在日本国立大学就开设了体态律动专业。其实我国在向西方音乐教育学习的同时可以学习和借鉴日本音乐教育的经验与教训,“日本与中国的学校音乐教育有着一个共同的课题,就是再接受和消化西方学校音乐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的同时建立一个既符合学校音乐教育实际状况和发展规律,有能体现本国民族音乐文化特色的学校音乐教育体系”[vi]
以上所述多数都是在说我国应当如何向西方国家学习,那么我们真的应当完全学习西方国家的音乐教育制度吗?应当完全模仿西方国家的教学方法吗?答案一定是:否。为什么?因为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统,我国的传统教育是不可能被抛弃的,我们只能吸取适合我们发展的,还是要建立属于我们自己的体系,这样我们的音乐教育才能越来越好。但是针对音乐教育制度来说严格考核还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我国师范生的就业压力很大,由于入学考试和毕业考试的宽松让,导致毕业生的专业素质普遍降低,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
国外有很多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我们不可能全部都拿来运用,所以选择就成了关键,不可以一味的抄袭,因为这不是真正属于我们的教学体系,肯定会有它的弊端,所以我们要想研制出自己的教学体系,就应当学习国外的各种先进教学方法,在对比中找出异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最后通过对国外一些优秀的高师音乐教育对比,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差别最大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考核制度,我们应该要严进严出,严格把关,培养最优秀的师范毕业生也就是培养了国家下一代的教师队伍,才能加强我国中小学学校的音乐教育。其次就是对教育学科的重视,增加音乐教育学科课程的设置,加强高师院校学生的教学技能,才能让学生毕业后更快的融入学校。高师音乐教育值得我们更深一步的研讨,更系统的去规范,因为搞好高师音乐教育,也就是间接的提高我们国家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我国的教育真正达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i] 王耀华,王安国《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ii] 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第一版。 [iii] 王耀华,王安国《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一版。 [iv] 姚晓宇,《中外高师音乐教育差异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年 [v] 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vi] 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6月第一版。
参考文献:
1.管建华,《世纪之交:中国音乐教育与世界音乐教育》,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耀华,王安国《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3.姚晓宇,《中外高师音乐教育差异初探》,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4.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5.林能杰,《二十世纪日本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人民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