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文章主要是通过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与发达国家高师音乐教育在音乐教学、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多方面进行比较,从而找出与之存在的差异性,从中对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不足之处和一些长期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像我国高师音乐教育如何发展,是否应当照抄外国的优秀教学模式,对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和如何提升高师音乐教学质量进行一个初步的探索。
关键词:高师音乐教育、中外比较、音乐教师,教学法
近些年来我国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使我国中小学校的音乐教学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为了适应我国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逐渐无法适应中小学校的这种发展趋势,所以怎样更好的发展我国的高师音乐教育就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的进步很多部分是学习了国外优秀的教学经验,那么我们的高师音乐教育是否也应该向一些西方国家学习和借鉴呢?我认为这个答案有待我们去探讨,所以我从中西方的高师音乐教育对比中去寻找其中的差异性来找出这个答案。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来比较: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设置
“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专业课程的结构原则应当是:以音乐审美为统领,音乐表现为载体,音乐创造、音乐文化为两翼,音乐教育为基础,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关联、互相贯穿的课程体系。”[i]
音乐审美是音乐艺术和学科的重点,所以除了要设置能够突出音乐审美的理论和实践外,我国开设了一系列提高音乐欣鉴赏、审美能力的课程,如:乐理、音乐美学、音乐欣赏、曲试分析等基本课程。是学生由对音乐理解的感性认知上升到了理性分析。其实针对音乐审美方面的课程设置这一方面中西方差异并不大,基本上都是这些内容,只是在日本、德国会开始对位法和音乐社会学课程,而中国多数学习都没有。但是我们在讲中西方音乐史的时候多多少少会接触一些音乐社会学的知识,而对位法则是融入到了赋调课程中,所以我认为这不能构成差异。其实近些年来我国进行了多次的课程改革,也学习和借鉴了许多国外的经验,如果仔细研究会发现我国与日本、德国、俄罗斯的课程设置是很相似的。如果说差异较大的就是美国了,我认为我们应当去学习美国课程设置的多样化,就拿美国的威斯廉大学的音乐课程来说,它们的音乐选修课是最具有特色的,有许多我们国内都没有开设过。例如:世界音乐、实验音乐、计算机音乐、美国黑人音乐史、爵士乐即兴演奏基础、爵士即兴演奏的经验与规则、纯而亮的合唱、Kleszmer合奏、爵士管弦乐、南印度音乐、西非音乐和文化、爪哇的佳美兰音乐、古典吉他合奏课、民族音乐文论选读、海顿与莫扎特作为文化构成[ii]。从中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美国音乐教育课程设置的多样化,我们还可以看出美国的音乐课程很多都是由本民族音乐构成,这也是中西方的一大差异。因为国外非常重视本民族的音乐,例如,柯达伊就是以继承发展民族音乐传统,让音乐成为每一个匈牙利人都能够理解的语言为目标的。但是中国学生一般长期受到欧洲音乐文化的影响,对于中国的传统音乐缺乏认知与理解。所以中国的音乐教育应当发展自己本民族的音乐课程。还有就是国外比较重视教育学科,开设了很多与教育相关的,培养教师素养、教师技能的学科像教学研究、音乐教育史、音乐教法的特殊性、教学大纲等等,很多我们中国都没有,我们多数大学开始的就只有教育学和心理学而且可设的课时并不多,教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就会影响到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提高。所以这也是一个问题就是,高师音乐教育不能很好的适应中小学校的发展趋势,因为现在我国中小学校的课程改革还是获得很大的成功的,但是高师音乐教育方面显得缓慢而没有成效,所以应当多开设些教育类课程,而且要适应当下的发展趋势,这样毕业生才能更好的融入学校教学当中去。
中外高师音乐教育的考核制度
相比较欧洲的一些国家的毕业考试,我国的毕业考试显得更加宽松,像德国的毕业考试十分严格,分为一级国家考试和二级国家考试,一级国家考试是学生在修完规定的课程后,向学校所在地的国家考试委员会申请参加一级考试。就拿一级考试中的初级音乐师范毕业考试举例:
考试是分为三类进行的
(一)实践课程包括主副专业器乐或声乐两场音乐会形式的考试。时间每场30~40分钟。
(二)一篇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页),选题范围可在音乐学或教育学中任选一个由考试委员会审批的题目。时限四个月。审批论文的教授可由本校,也可以由外校教授担任,由周考试委员会决定。
(三)笔试与面试。内容为德语、数学和教育学专业。笔试时限为四小时,口试时限为40分钟。
学生在通过了一级考试之后就可以获得参加为期两年的教学实习训练的资格。在此期间学生要完成一篇教育教学法的论文还有实习考试,通过考试也就是完成了国家二级考试,成绩合格者才能毕业获得教师资格然后去学校应聘。但是我们国家的师范生是不用通过考试直接就可以拿到教师资格证的,而且毕业考试只是一篇毕业论文。我认为作为对未来教师的考核应该是严格的,因为它关系的培养祖国下一代的人才,而且在就业困难的今天,教师快要饱和的今天更应当严格考核,培养出精品教师,而不是一堆拿着教师资格证却找不到工作的老师。所以我认为这一点上,我们应当学习德国的“严进严出”制度,全面提高我们国家的师资队伍。
中外的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关于我国的音乐教师与国外的音乐教师培养制度相比较,我们可以从以下两点来比较:
(一)音乐教师的学历要求
我国音乐教师的学历要求应该是在今年来才有所提升的,但是早些时候,我国的小学音乐教师几乎都不是音乐专业出身,基本都是其它科任老师兼职,而高中教师最好的也就是大专文凭。但是这些年来,随着国家对音乐教育的重视,基本上已经达到,中小学都是大学本科毕业生,高中是硕士研究生毕,大学是博士文凭。但是这相比一些发达国家,还是有所差距,这不仅仅是学历的差距。例如在俄罗斯,有很多大师们(作曲家、演奏家、演唱家)都在音乐学院里兼课。但是我国这方面要差一些。
(二)音乐教师培养的系统化
音乐教师不仅要具有教师的教学能力,更要有音乐家一般的专业素质,所以,音乐教师的首先就应当是一个出色的音乐家,可能对于中小学校来说达不到那样的水准,但是也要有相当的音乐专业能力才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这样我们国家的音乐教育水准才能得到彻底的提升。所以音乐教师的培养也就是音乐人才的培养。我国的音乐教育缺少的就是系统化,也就是一套完整的体系,可以说从幼儿园到大学的一套完整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