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图2(a)没有反馈的教学实践模式图
图2(a)是一种典型的注入式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只按主观方案行事,未能及时或根本没有反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教学方案,实践证明,它不可能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反馈 指令 反馈
图2(b)单相反馈教学实践模式
图2(b)是一种单相反馈的教学实践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利用反馈来修正自己的教学,学生也利用反馈来考虑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但学生的学习问题很少或根本没有反馈给教师。因此这种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也不会达到最优化的目的。



反馈
反 指
馈 令

反馈
图2(c)双相反馈教学实践模式
图2(c)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教学实践方式。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闭合的反馈环,双方相互影响,使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在教学进展中互相协作,息息相通,教师的指令得以建立在学生的实际基础上,并在最大的范围内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从而获得教学的最大成功。
2体育教学的控制手段2.1定势控制,营造最佳的教学情境 学生通过练习,掌握技术、技能,发展素质,是一个能动的而不是被动的过程。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使学生进入适宜的学习状态,营造一个最佳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积极的效应,形成良好的心理定势和生理定势,这就是定势控制。根据教学内容、对象、要求和条件的不同,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定势控制方法。
目标求优法是定势控制的一种有效方法。在每次课前和练习前,根据内容和不同对象在时间上或次数上分别提出一个具体的目标,让学生明确方向,从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促使其竭尽全力地去完成每一次练习。这种目标求优法具有极强的动力作用,使学生始终有一种方向感,能大大提高练习效果。
求知吸引法也是常用的方法。心理学实验表明,在学生情绪兴奋、思维活跃的定势下,他们的感知敏锐,记忆牢固,想象丰富,信息传输加工的效率最高。所以,在教学中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使学生入情、入境、入趣、入角色,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形成良好的课堂气氛。
2.2定度控制,促进学生的智能与素质的发展“度是事物保持一定质的数量界限,是质所规定的量的活动范围”。度作为量与质相统一的概念,要求我们对教学内容的难以程度、练习的强度和课的运动量等进行定度控制。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情况分成若干组,分别布置教学任务提出不同的练习要求,安排适宜的运动量。对较好的学生可在练习的质量和数量上提出更高的要求,激发其锻炼热情和求知欲;而对较差的学生应多帮助和指导,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让他们先完成分解动作,然后加以组合,使其增加学习信心,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度”才恰到好处。
41/42 首页 上一页 39 40 41 4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