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使学生得到发展,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是我们政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追求的重要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和关键所在。因此,如何提高中学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性,一直是我们政治教师所关注和探讨的一个话题。此文中,笔者从三个大的方面谈了自己的看法。我想通过撰写此文,对与我一样希望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同仁有切实的帮助。
【关键词】 思想政治 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最重要的阵地,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命脉,它关系着教学的成败。虽然新课改在积极地推进,广大教师也在不断地探索和研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这个问题,但是,教学过程中的低效现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政治课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的局面。在课堂上,师生做了很多的无效劳动,费时费力,却收效甚微。从事中学政治课教学已有20余年的我,也常常被政治课教学的低效问题所困扰,对这个问题,我一直都在思考和探索。当前,就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和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教学环境,不同的教育对象采用的方法和策略可能是不一样的。有的老师从大处着眼,有的从小处入手。做法各有千秋,但效果却是实实在在的。在此,笔者在借鉴、学习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我对提高中学政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看法,与同仁交流和切磋。
一、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现状
首先、从教材的角度看:
1、教材滞后。政治课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时政性强,但作为政治教材,不要说一出版,就是在刚刚酝酿要形成文字时就已经滞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而教材的变化远不能适应新情况的变化,从而形成理论和实际脱节。教材的滞后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内容抽象。政治课教学理论性强,是一门抽象的艺术,虽然说打开这扇艺术大门,内容也是精彩纷呈,但大部分学生心中打不开这扇大门,于是,因理解不了抽象理论而死记硬背,感觉自然枯燥无味。概念、观点较为抽象、枯燥,与学生的年龄和心理有一定差距。
3、缺乏纵横向联系。政治教材内容繁杂、知识点零散,学科知识体系有的不是很明显,独立性强,从而导致教学内容缺乏知识的纵、横向联系。 教师与学生都不易把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增加了学习的难度。
其次、从课堂教学的效率看:
1、教师教得很辛苦,但效率不高。在课堂教学中,许多政治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拿出了看家本领,读、讲、练、背相结合,一些基本的方法,如圈点勾画加批注等也不少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式方法也用了,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也都派上了用场,但是学生真正接受的不多,能够做到知行统一的就更少。
2、学生学得很痛苦,但效果不好。平时学习中,学生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课堂上,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学得恹恹欲睡,接受的东西却很少,真正能吸引学生的兴奋点少,常常是一个问题反复强调多次,但做题时仍是有大部分学生出错。
第三、从课堂教学的的整体环节看:
1、教学观念落后。新课程改革已经若干年了,我们当中的不少教师仍然沿用旧的教育教学观念思考问题,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影响了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
2、学生主体地位未能很好地确立和得到尊重。学生主体性未能充分发挥,这成为当前一个突出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师在课堂上津津有味地讲,但没有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缺乏主动性。课堂教学,用素质教育的要求来衡量,从确定学生主体地位的角度去思考,还是显得比较陈旧、僵化、保守。
3.课堂教学由过去的“满堂灌”变成现在的“满堂问”。从表面来看,老师们都在积极地进行课改。但其具体表现是:肤浅而无聊的讨论充斥课堂,课堂教学从“满堂灌”变成了“满堂说”、“满堂问”。课堂教学 “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看法’” 从表面上看,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课堂气氛活跃热闹,热闹过后,我们却感到空虚、不踏实。
4、教师了解学生不够,游离于学生的情感之外。教师主动走近、走入学生生活的工作不到位。于是,课堂上出现了教师教的学生不感兴趣,学生感兴趣的教师不教,课堂问题或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估计过高而导致“这里黎明静悄悄”,或由于对学生的知识储备估计过低而导致“抢答题”。这样的课堂环境中,能力提高无从谈起,更不用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达成。
5、课堂教学忽视学生的独立思考。新课改实施的过程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个问题下来就发动学生“讨论”,你一言,他一语,十分热闹,其中有些环节学生缺乏深入的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呢,结果只能是浮于表面形式主义的作“秀”,不少“热闹”和“活跃”是以扼制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为代价的,久而久之,学生的依赖性增强,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自主探究的能力被扼杀。
二、政治课堂教学低效面面观
政治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使学生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实行题海战术。这种盲目的练习是一种浪费。许多教师不是精心选择有代表性的练习让学生做,不是让学生通过与范例的接触来获取知识,形成技能,不是让学生通过掌握知识类的特点和规律性来达到举一反三,而是企图通过大量的,盲目的,毫无规律性的,重复的练习使学生达到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其结果是学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第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学习实际,而造成对学生发展不利的局面。教学过程强调整齐划一,统一的要求,忽视了不同学生发展的现实水平和客观需求,导致教学盲目性大,针对性差。没有将对党和国家的的最新大政方针贯彻于教学中或者不能很好地找到切入点。
第三,课堂教学片面追求形式化。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过分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为了活动而活动,使得师生互动有形无实,活动场面造作矫情,学生只有简单的行为参与而没有真正的思维参与,还耗费了大量的时间。如有的教师精心创设的“情景”,既无学科知识含量,也缺乏智力和学科素养的价位。正如有的学者指出的,目前一些课堂过分追求“观赏价值”,非常浅显的问题组织学生讨论,不必分组的内容安排小组学习,显而易见的结论要求学生实践、验证。似乎没有探讨就不是探索,不分小组就没有合作,没有实践,验证就不会“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