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我校申报的《人际关系对小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课题被确定为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课题《生活化 活动型 探究式—小学德育课程创新教学研究》的子课题,(编号:XHX NO.),
一、立项工作扎实可行
2007年9月,适逢“十一五”课题开题,宽泛的课题选项使我们一筹莫展,为真正实现 “科研兴校”的发展目标,在区教研室的指点下,我们把课题实验与学校正在开展的“责任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确立了《人际关系对小学生品德发展影响的研究》课题,将课题实验融入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
二、实验开展稳步推进
(一)成立课题小组,整体规划
首先我们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实验小组,对课题实验作出了规划,并精心挑选了科研意识强,文化底蕴丰厚的教师担任实验教师,在全校范围内召开课题开题会,公布了实验方案,实验教师进一步明确了实验分工,要求实验教师广泛借鉴国内外和谐人际促进学生德育发展的先进经验,对实验的开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期借“他山之石”,攻我校课题实验起步难之坚冰。
(二)依据实验方案,面上推开
发放问卷调查,投石问路明方向。为掌握第一手材料,课题实验伊始拟定调查问卷初步了解当前小学生人际关系的现状,发放了牟平实验二小师生关系现状、同学关系现状、亲子关系现状三个层面的问卷调查,这些问卷的发放既了解了情况,更是一种良性的导向。为收集好实验资料,我们用最原始的方法统计数据,并分门别类地将这些问卷装订成册,撰写了牟平区第二实验小学人际关系现状调查报告。从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人际关系形成过程中的社会上的盲目崇拜,师生间的被动遵从和同学间的相互嫉妒等几个障碍问题的成因。这些情况的掌握为我们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提供了依据。
剖析人际心理,有的放矢话成因。人际关系,指人与人之间一切直接或间接的相互作用,是人与人之间通过动态的相互作用形成的情感联系,是通过交往形成人与人之间比较稳定的心理关系。所谓小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指小学生妥善处理关系,具有乐于与人共事相处的乐群意识。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学生(尤其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往往出现不合群、不信任、嫉妒心强等不良现象。作为教师,深感责任重大,我们决定从三个方面进行探究。即: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现状、不良人际关系形成的原因分析、小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构建。
1、小学生人际关系的心理现状
学生从入学开始,就从家中的“中心”地位变成学生群体中的普通一员。在与老师和同学的接触中形成了人际关系,在形成过程中,一些自我意识和对他人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归集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个体意识向群体意识衍生;
②从老师处体验到关爱的深度和广度比家长处少;
③开始涉足同学间的协助与竞争。
这些变化是小学生在人际关系的形成过程中遇到环境的不适应,从而产生认知的不协调,这些不协调又会产生一些障碍。小学生正处于心理逐渐成熟的关键时刻,是心理发展中的群体意识与自我意识处于矛盾交织的起始阶段。如何帮助小学生树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小学生心理发展中亟待解决和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2、不和谐人际关系成因的分析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发现有不少学生不合群,同学之间关系不和谐,甚至常常出现矛盾和冲突,究其原因,我们把它归结为以下三点:
(1)不良的家庭因素
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他的交往活动都是以家庭为中心,因此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它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二个方面:
①不正确的教养方式。目前大多数家庭都只有一个孩子,生活条件比较优越。有的家长过分骄纵孩子,所以这些孩子往往比较任性、骄横,这种孩子往往喜炫耀、爱夸奖,在与同学的交往中很难保持平常心态,容易产生蛮横、霸道,唯我独尊的心态。还有的家长过分强调对孩子多赞扬、少批评,认为这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殊不知,在滥施的赞扬中,养成的往往是孩子的自负而不是自信,过于自负的人是不易有朋友的。
②不完整与不和睦的家庭。家庭的不完整与不和睦指的是父母离异,分居或者是家庭成员之间经常争吵不休。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往往会使孩子得不到温暖和关心。容易产生孤僻、内向的性格,或者养成固执、专制的脾气,不容易和别人友好相处。
(2)不良的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中也存在一些不良的因素,影响着孩子健康成长。
①应试教育的影响。虽然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难以一下子更新,应试教育的阴影还是似有似无地影响着学校教育。学校也缺乏能够让学生充分参加团体的或社会的公益活动,影响了学生的交往。
②“师德尊严”的影响。大部分教师一时还没有找准自己的位置,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思想。导致教师在学生遇到交往危机时不能及时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学生。因此,学生会缺乏与人交往的技巧。
③教师的心理素质,以及对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会影响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如:有的发现了问题无所适从,不能因人而宜,选择合适的办法因势利导,帮助解决;有的会视而不见或事不关己,以为这与学校教育毫无关系,不以为然。
(3)不良的自我因素
①不良的心态。嫉妒是一种不健康的、消极的情感,是严重破坏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之一。学生如果有这种心理,就不能正确对待同学,会使同学之间关系变得淡漠。自卑是在某些方面,过于看轻自己,对自己怀疑、不信任、自暴自弃,在他的眼里没有友谊、友爱、友情,只有敌对、失败。
②不能正确处理同伴间的合作与竞争的关系,如有的同学缺乏合作精神,不愿意与他人合作,争强好胜处处表现自己,容易遭到同伴反对,影响了人际关系,而有的学生则缺乏竞争意识,受到同伴的忽视,也影响了人际关系。
3、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
(1)构建技巧的辅导
交往是一种学习,也是一种艺术,它具有许多技巧,掌握交往的技能,对于搞好人际关系有着重要作用。良好人际关系的构建必须教给学生一定的人际交往技能。
①建立健康的人际交往模式
成熟的、健康的交往应该是“我好――你也好,我行――你也行”(理性、理解、宽容、接纳)。具有这种心态的人能够做到相信自己也相信他人、爱自己也爱他人。
②塑造良好的个人形象
整洁的仪容。衣着要整洁大方,符合自己的身份,不要穿戴奇装异服,以免造成与人际之间的不和谐。 优雅的举止,礼貌的谈吐,学会并具备一些基本的交往礼仪,才会有更多的朋友愿意与之交往,和谐的人际关系才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