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苏州、深圳人力资本外部性模型各要素贡献率比较 阶段 城市 GDP年增长 资本
投入 劳动
投入 人力资本存量增长率 人力资本水平增长率 资本贡献率 人力资本存量贡献率 人力资本外部性要素贡献率 余值贡献率 1978-1983 苏州 8.89 -0.23 2.38 5.56 3.06 -8.54 41.9 23.06 44.58 深圳 48.03 42.69 7.66 8.92 -2.86 57.77 6.5 -2.08 37.81 1984-
1991 苏州 13.17 16.27 0.16 2.77 2.62 40.78 14.1 13.33 31.79 深圳 43.23 22.13 25.88 29.85 4.08 33.27 24.17 3.31 39.25 1992-
2002 苏州 13.71 16.71 -0.59 1.68 2.10 40.22 8.21 10.26 41.31 深圳 15.95 18.94 9.65 11.31 1.70 77.18 24.81 3.73 -5.72 2003-
2008 苏州 15.81 25.82 -1.28 2.75 3.42 46.79 10.45 9.87 44.79 深圳 15.22 19.65 9.32 10.74 2.45 55.22 13.76 4.41 32.46 (注:1.国内生产总值是根据统计年鉴上历年的有关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的结果,然后按照国内生产总值指数进行价格调整,得到各年以1978年不变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2.全社会固定资产总值=上一年固定资产净值+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当年固定资产折旧额;3.人力资本水平=(大学文化人口×16+大学肄业及在校人口×14+高中文化人口×12+初中文化人口×9+小学文化人口×6)/总人口;4.数据来源于苏州市和深圳市统计局1979-2008年统计年鉴和社会发展公报,苏州市统计局统计年鉴:http://www.sztjj.gov.cn/tjnjtjnj/2002-2009/tjnj.htm/,深圳市统计局统计年鉴:http://www.sztj.com/main/xxgk/tjsj/tjnj/200812012483.shtml)
表3 北京等十城市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经济指标 开发区 总产值 (万元) 总收入 (万元) 出口总额(万美元) 北京 38051046 102224443 2073538 天津 13218971 17367789 417505 上海 27908120 39506810 2090088 南京 23547512 24804028 725864 苏州 18453409 19411359 2361579 武汉 15743298 17599858 110438 深圳 22493281 21945811 1123135 广州 14210616 19852423 1074892 重庆 16468212 19830434 459399 西安 15660194 24145499 218872
(注:本表数据全部采用《中国统计年鉴2009》一书提供的数字。)
\* MERGEFORMAT
三、深圳劳务工及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一)劳务工的基本构成状况
深圳非户籍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例约为4∶1。据统计,全市2008年年末常住人口876.83万人,其中户籍人口228.07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26.0%;非户籍人口(居住1年以上)648.76万人,占比重74.0%。[2]目前实际管理的人口达到1710万。外来劳动力在深圳就业的有500多万,占全市就业人口总数(670.42万人)约80%。(参见表5)然而,根据一项2008年调查样本的数据表明,深圳地区外来劳务工在学历教育方面的总体状况不尽如人意,其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12.0%(参见表6)。另外,技能人才总量不足,中高级技能人才比例过低,2008年,全市技能人才总量为142万,其中初级技工90万,占63%,高级技工仅占7.6%。[3]人口结构和人口素质的问题严重制约了深圳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成为建设和谐深圳、效益深圳的一个主要障碍。
表5 2008年年末深圳市常住人口统计表单位:万人 地 方 常住人口 户籍人口 非户籍人口 全 市 876.83 228.07 648.76 福田区 119.01 56.22 62.79 罗湖区 87.89 41.08 46.80 南山区 97.22 44.58 52.64 盐田区 22.52 3.96 18.56 宝安区 351.44 44.53 306.90 龙岗区 198.76 37.69 161.06 (资料来源:深圳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表6 2008年 深圳市外来劳务工文化程度抽样调查表 年 龄(岁) 文化程度 <20 21-25 26-30 30-35 >36 小学以下 初中 高中/中专 大专以上 (%) 18.8 41.3 19.6 12.2 8.1 2.2 45.3 40.5 12.0 (二)劳务工成人教育需求状况
另一项对深圳地区接受过继续教育的劳务工的调查数据显示,其所接受的教育主要来自于社会上提供的普通技能培训、单位提供的一般岗位技能培训和自学考试,其中技能培训等非学历培训占据了实际培训总量的80%以上,而接受夜大、电大函授教育的人数却在已列出的各培训项目中倒数第二,仅占8.2%,甚至低于师傅带徒弟式的传统的培训模式。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不愿意参加学历培训,从培训的期望值来看,愿意接受夜大、电大函授教育和自学考试的比值还是相当最高的(参见表7)。
表7 2008年深圳市劳务工培训调查 培训项目 接受培训方式(%) 期望培训方式(%) 自学考试 30.5 26.8 电大、夜大函授教育 8.2 55.1 社会上提供的普通技能培训 52.3 45.6 单位提供的一般岗位技能培训 43.6 53.2 师傅带徒弟式技能培训 9.3 10.4 其他培训(出国培训、管理培训、高级技能培训等) 1.8 3.8 (注:本表所列的培训项目为多项选择,固比例总数超过100。)
为了摸清外来劳务工对成人学历教育的需求状况,课题组于2009年利用7-8月两个月的时间在宝安、龙岗等务工人员较为密集地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完成2000份问卷)。调查显示,70%以上的女性希望能够得到普通大学提供的成人继续教育,这一要求大大超过了男性的45%;女性在积极寻找学校、学习内容等学习信息方面也以64%超过男性的59%;两项合计平均约为60%。把这个样本和前面提到的深圳市外来务工人员数字相结合,并通过对深圳外来务工人员成人教育市场规模的“总体”进行预测,我们发现,以深圳市18-39岁之间的外来务工人员总人口400万计,以平均每人每年支付教育费用1000元计,深圳每年外来务工人员潜在的成人教育市场年总值即可超过20亿元。但是,这个巨大的潜在外来务工人员教育市场还没有充分开拓,每年实际参与成人学历教育的人数还不到50万人。
(三)劳务工成人教育载体建设状况
从教育载体上看,深圳成人教育体系比较健全,但由于缺乏重点高校作依托,整体教育水平相对比较落后。深圳现有深圳大学、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华职业技术学院、暨南大学中旅学院、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南开大学深圳金融工程学院等普通高校10所、电大1所、高等教育函授站29个、高校远程教育学习点12个、中等职业技术学校13所,街道成人文化学校20所,各类成人教育培训机构194家,社区学院3所,社区学院分院、社区学校29所,社区教育站163个;政府组建的公共职业培训机构13家,高级技工学校1所,民办技校3所,社会力量举办的技能培训机构225家。为了增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能力,深圳从1998年开始先后引进国内外40多所著名高校在深圳组建了深圳大学城和虚拟大学园。此外,在知识创新背景下,一些著名企业根据自身的发展需要,把人力资本建设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相应地建立了自己的人才培训学院。[4](P5-6)这些机构都是深圳面向进城务工人员开展科技文化素质教育和各种技能培训的重要载体。
(四)妨碍深圳劳务工参加成人教育的主要因素
1.工作时间与学习时间有冲突。外来务工人员在城市往往从事的是超负荷、高强度的劳动,他们平均每天至少要工作8—10个小时,有时还要加班加点,除了法定节假日以外,很少有业余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继续学习。而多数成人教育机构安排的学习时间主要是在周末和寒暑假,这样一来,劳务工如果参加学习和培训,时间和精力都无法得到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