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教育科学 >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及其评价研究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及其评价研究
来源:互联网 chen | 吴海文
【分  类】 教育科学
【关 键 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情感交流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运用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学生从情感上易于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启发,教师精讲重、难点,对学生富于启示;互动,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积极思考,全员参与课堂教学;体验,课堂研讨,学生敢于亮出自己的观点,根据课堂内容,课后开展微视频微评论竞赛,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益,这是提高“基础”课实效性的有效途径。学生感激这门课程的开设,这是学生对此种教学方法的较高评价。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情感交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下简称“基础”课)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这是一门以塑造大学生灵魂为宗旨的课程,以培养大学生心灵美为目的,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在树德、做事、做人等方面都有获益。因此,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要始终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经过几年的理论探索和教学实践,笔者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即教师精讲,师生互动,课后实践),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学生佩服教师的教学,从情感上由佩服教师的为人到佩服教师所教的理论,达到内心主动、积极地接受,学生受益颇多,他们乐于接受此方法,上课积极配合,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上课,他们快乐学习,快乐成长,这种教学法在“基础”课中的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启发——教师精讲,富于启示

  教师精讲理论,通过讲小故事的形式举例说明理论,学生乐于接受。

  “教学”,从字面上说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双向互动的过程,良好的课堂教学活动,不能以“教”代替“学”,也不能以“学”代替“教”。 启发·互动·体验式教学法首先强调教师的“教”要具有启发性,要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马克思主义看来,“人始终是主体。”[1](P195-196)毛泽东也曾说:“ ‘自觉的能动性’,是人之所以区别于物的特点。”[2](P477)教师要将这几节课的教学重点、难点要进行精讲、分析、评价,教师讲解时要脱稿,要面向学生,这样,有利于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也有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教师脱稿或不依赖于PPT的内容讲课,学生对教师的讲课就从内心里佩服,由佩服教师的水平到主动接纳教师传授的知识。如此,学生对教师油然而生敬意。由于“基础”课分为思想、道德、法律三部分的内容,特别是思想部分和道德部分有许多抽象的术语、概念,如果教师只划重点叫学生背诵,学生只感觉是中学课堂再现,似懂非懂,枯燥乏味,具有厌学情绪。如果教师换一种教学法,则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对抽象概念做了分析和讲解后,通过讲小故事的形式再举一些事例加以说明,学生就轻松地掌握了这些抽象概念或理解这些理论,这是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学生易于接受。因为学生喜欢听小故事,小故事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学生听后印象深刻。听懂了小故事后,学生对于抽象的含义、理论就容易理解多了。如“基础”课中的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在讲解“理想”的含义后,接着分析:“理想”有三个层次的意思,然后,教师讲一个小故事。红军在井冈山斗争中,有一位老太太,她有两个儿子,都当红军了,这个老太太被国民党反动派抓住了,国民党反动派审问她,说:只要她说出红军所在地,她的儿子的去向,就可以放她走。可这位老太太说:我当然知道红军在哪里,也知道我儿子在哪里,但是,我不可能告诉你们。国民党反动派知道从老太太口中套不出什么信息,就残酷地杀害了老太太。请问:这个老太太的理想是什么?她的信念又是什么?接着,教师分析,这个老太太的理想是为了追求共产主义事业,坚信共产主义必胜,红军必胜,为了追求革命事业,红军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在敌人面前大义凛然,英勇不屈,不怕牺牲,这种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信念的坚信不疑值得我们深思和敬意。教师通过这个小故事的讲解和分析、评论,学生对“理想”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也符合认识-实践-再认识的思维逻辑。

  二、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在动态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思想交流,从而产生情感共鸣。

  互动教学是此种教学法的第二个明显的特征,通过互动教学,学生可以了解教师的思想状态,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思维习惯。通过生生互动,学生还可以了解其他学生的思维习惯,从而见仁见智,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互动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各种思想在课堂上交锋。在讲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教师在课堂上可举行一次辩论赛,正方观点:顺境比逆境中更能成才;反方观点:逆境比顺境中更能成才。辩题确定后,布置给学生,下周上课时开展辩论。辩论开始前,教师强调辩论的规则和程序,首先,正方发言,然后反方辩驳,一正一反,生生互动异常激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发言非常踊跃,很多人举手发言,这时教师就看谁先举手的就谁先发言;或谁先站起来就谁先发言;或谁先写好了纸质稿就谁先发言。如果发言的是同一个班的学生,则可考虑其他班的学生,尽可能让不同班级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对于积极发言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登记,作为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依据。在互动教学环节中该辩题正方讲了如下主要观点:一是良好的环境能够为一个人的成功提供各种便利条件,充足的资源条件有利于一个人的进步和成才;二是在顺境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激发人的自信心;三是顺境中可以激发斗志,更加昂扬向上。反方的主要观点:一是逆境能够磨练人的意志,只有在知道困难的情况下才能更想去拼搏,才能更想去战胜困难;二是逆境中锻炼的是人的心智,比如马克思、尼克·胡哲等,他们之所以成名,是因为他们没有向困难低头,他们在逆境中寻找自己的价值;三是逆境有助于激发一个人的潜能,给予人们更多的挑战,只有在不断克服困难、勇于挑战的道路上才有助于丰富人们的阅历,使心理变得更加成熟。

  学生对这样的教学活动点赞,因为从不同学生的发言中可看出对理论热点问题进行剖析的视角,给自己以极大的启发,全体同学都能从理论和实践的高度来理解抽象和具体、顺境和逆境的辩证关系。这是一次成功的教学实践课,学生做出了客观、公正、中肯的评价。首先以辩论形式的开展就令同学去自主搜寻材料,主动了解、组织思维,很好形成了课前复习。“顺境、逆境哪个更利于成才”也是很热门的话题,同学们提出自己的观点,老师在一旁进行总结。理想信念这一章的重点问题: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逆境随之得到解决了。顺境为自己成才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努力把握,好好加以利用。逆境有利于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让人更独立、自强。顺境中要做到不能安于现状,逆境中要坚持初心,不言放弃。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心理与行为研究《心理与行为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双月刊)创刊于2003年,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础天津师大心理与行为研究中心主管主办。 《心理与行为研究》办刊宗旨强调心理学基础理论...
舰船电子对抗《舰船电子对抗》
《舰船电子对抗》(双月刊)创刊于1978年,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与海军舰船电子对抗有关的基础理论、科研成果、工程设计和...
图书与情报《图书与情报》
《图书与情报》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2-1026/G2,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人物与书...
大连干部学刊《大连干部学刊》
《大连干部学刊》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21-140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卷首语...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月刊)创刊于1991年,由山西省科技厅主管,山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山西省科技情报学会主办。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并...
广西农村经济《广西农村经济》
《广西农村经济》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