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组织参观访问活动。一是组织学生到革命纪念地、博物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历程,增强学生对党的感情,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增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二是充分利用广东的区域优势,组织学生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和单位参观,如深圳、珠海、东莞和顺德等,让学生在目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中,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历史责任感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
3、组织社会调查活动。结合“概论”课教学需要及各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利用假期或业余时间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调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和党的改革开放政策的理解。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既增强了理论的说服力、感染力,又增强了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同。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一方面,可以让大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锤炼思想,塑造品格,增长才干,奉献社会,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普遍增强。他们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事业,关注社会进步,积极要求上进;他们热心公益事业,爱护公物、热情助人,关注弱势群体,并在实践中增强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思想变得更务实,学习更刻苦和自觉。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显著提高,通过实践教学,教师掌握了大量鲜活的教育信息,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生动,教学效果显著增强;与此同时,教师在实践教学中拓展了科研视野,捕捉了生产实践中的前沿信息,获得了具有科研价值的第一手材料,深化了对一些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认识和思考,提高了学术研究能力和理论研究水平。
综合所述,“概论”课教学不仅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学校从方方面面推进。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中,要按照“概论”课教学的具体要求,构建课堂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并在实践中接受进一步的检验,不断推动“概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建立和完善,积极拓宽学生与社会联系的渠道,使学校教育延伸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创学校与社会共同育人的局面。
参考文献:
[1] 吕志,黄紫华. 面向社会实践育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探索[M].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2009.9:82
[2] 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Z]. 教社政[2005]5号
[3] 黄桂华.改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效果的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4
[4]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5] 毛泽东.实践论[A].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 熊晓琳.充实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的做法与体会[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10
[7] 李克荣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