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设疑提问式教学。设疑提问式教学是通过剖析社会中存在的种种现象,以“为什么”进行设问,引导学生透过社会现象去认识理论本质的过程,学会用理论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实践教学活动。“概论”课理论性强,与现实联系紧密,设疑提问式教学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理论去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对国家有比较强烈的认同感,但在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有双重性,也存在一些困惑。在接受一种观念或思想之前,他们不仅需要知道是什么,而且更需要明白为什么。[6]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这种思维和个性特点,多以“为什么”进行设问,注重营造教学氛围,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在讲授一些重大问题时,可以提出若干个“为什么”,比如,在学习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时,我们提出:“我国的经济制度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为什么不能搞私有化?为什么搞单一制没有出路?”等,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思考,并要求每个学生准备回答。当有学生主动作了正确回答,就加以充分肯定和补充,如果没有学生主动回答时,就点名提问。这种做法不是为了测试学生的知识,而是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这不仅可以缓解学生的听觉疲劳,而且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3、模拟式教学。模拟式教学就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模拟教师角色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模拟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体验当老师的感受。如在教学中,我们将第十章“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内容与我省“开平碉楼与村落”这一世界文化遗产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开平碉楼与村落文化遗产为例----谈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思考”进行模拟教学。首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分成小组,自学教材、搜集资料、制作PPT课件、撰写演讲稿,创设模拟教学情景。其次,由小组派代表在课堂模拟教师角色进行教学,并根据各小组学生参与程度、课件制作、教学情况进行了评比,结果列入平时成绩。由于提前布置,各小组都做了精心准备,小教师教学形象生动,教学方式新颖,很多组的教学都是在热烈的掌声中结束。这种教学形式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动口”的能力,让学生在体验当老师的实践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既锻炼了团结合作精神,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深受学生的欢迎。
(二)校园实践教学
校园实践教学是指教师以校园环境为载体,指导学生参加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管理活动、学生生活活动等,指导学生在上述活动中学会做人、做事,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协调与管理,从而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作风。[7]大学校园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与学生生活联系最为密切。因此,校园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概论”课应通过“三个结合”来开展校园实践教学。
1、结合校园文化开展实践教学。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园文化活动这一载体,让学生在特定的人文活动中熏陶、渗透和升华,培养学生素质、锻炼综合能力。教师应在班级、院系或全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性较强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功能。比如,以学生社团为重点,开展学术活动、艺术活动、体育活动、公益活动,以及各类主题活动。活动的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内容要多样化,主题要贴近学生生活。如我院举办的“科贸茗谈”周末讲坛活动,定期邀请相关专家学者给学生举办讲座,成为学院校园文化的一个品牌。通过“以茶论道”方式向学生传授学术知识及做人之道,营造校园学术气氛,促进和谐校园建设,充分发挥“文化育人”功能作用。
2、结合校园网络平台开展实践教学。当今互联网已成为人们重要的生活方式,校园网络也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概论”课教师应当积极利用校园网络系统,在学校的网络教学平台上开设网上论坛、网上课堂,构建“概论”课网络教学平台。教师要充分利用网上论坛,提供若干基本论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或辩论,学生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新问题;教师梳理学生的提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疑释惑,把握论坛的政治方向,必要时还可将其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带进课堂重点加以分析和讲解。这种“形式虚拟、内容真实”的教学方式很受学生的喜爱。
3、结合专题讲座开展实践教学。在抓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那些对大学生成长意义重大、大学生又十分关心的热点、困惑的问题,如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抗挫折能力等问题。学校要根据学生实际,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社会知名人士给学生开展专题讲座,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存在的困惑和问题系统地进行讲解、分析、探讨,使学生从心理明白、从情理上接受、在行动中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比如我院曾邀请党的十七大代表、曾被评为“感动广东十大新闻人物”、“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退伍军人”贾东亮同志到我院,就当前学生中的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诚信、择业与就业等相关问题进行热烈的探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们认为在实践教学中,只有对这些大学生关心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答,才能使其理解新形势下党的方针政策,澄清模糊认识,统一思想,增强学生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三)社会实践教学
社会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从课堂、校园向社会的延伸,是让学生深刻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巩固理论教学成果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应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点,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如:
1、组织志愿者服务活动。建立一个覆盖高校周边社区的志愿者服务网络,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志愿者服务。如我院利用广州举办第16届亚运会的契机,组织学生志愿者参与“驻广州市荔湾区亚运城市志愿服务站---西关小屋”活动,让志愿者分期分批前往该站开展宣传亚运知识、倡导文明风尚、关爱特殊困难群体等志愿者活动。参加活动的志愿者纷纷表示,通过亲身参与,更深刻体会到作为亚运会志愿者要注重文明形象,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热情服务亚运、支持亚运、参与亚运、奉献亚运,努力为国争光,为广州添彩。学生通过参加这些活动,既达到帮助他人、影响社会,同时自己也受到教育、得到锻炼的目的,又大力弘扬“我服务、我奉献、我快乐”的志愿者服务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