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确了何为虚拟的“村落”,虚拟“村落”是青年乡村人适应城市的新方式之后,有关村落终结的问题就显而易见了。即作为一个实体的村落也许会终结,但作为一种传统的村落不会终结;作为一种空间集聚点的村落也许会终结,但作为一种精神共同体的村落不会终结;作为一种乡土生活方式的村落也许会终结,但作为一种文化和身份认同空间的村落不会终结。前者主要体现为传统的村落或“城中村”,后者主要体现为本文提出的虚拟的“村落”。
在文末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存在诸多不足:本研究的结论仅仅是尝试性和探讨性的,其正确与否有待实证研究予以验证;因为访谈人数和次数都很少,只注意到访谈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其中有些资料可能未收集到,更不足以了解整个群中成员的所有情况;该群最近没有活动,笔者本人也为参与他们的活动,因此对该群的线下活动也可能了解不深入和全面。
参考文献:
成伯清,2006,《走出现代性》,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卡斯特,2001,《网络社会的崛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卡斯特,2006,《认同的力量》,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李培林,2004,《村落的终结》,商务印书馆。
孟德拉斯,2005,《农民的终结》,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皮埃尔·布迪厄、华康德,20004,《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中央编译出版社。
项飚,2000,《跨越边界的社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张鸿雁,2001,《侵入与接替》,东南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