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新时期创新欠发达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思考
来源:互联网 sk001 | 王 宏 源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创新  欠发达地区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在满足农村受教育者不断追求人生完善和实现人生真正价值终极性教育的基础上,着重于培养受教育者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为农村经济和社会服务的强大功能,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主要以工作生活在农业、农村及相关行业的劳动者和管理者为对象。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以全面提高农村人口素质为主要目标,充分考虑到学生和家长的需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以实践性为基础,强调个人的创新能力与个性的发展,引导农民学会谋生、谋职、谋效益,提高他们的职业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突出培养有知识、有技术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生产者和建设者,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劳动力,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商品意识和市场意识的经营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使他们在农业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工作中充分发挥才干。

  第二、坚持多样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中指出:“要实行多样、灵活、开放的办学模式,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因此,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要坚持够用、实用、灵活性的原则,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变传统的单一“种植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多层面“科技型、市场型、创新型、道德型、理想型”人才培养,实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与现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全面接轨。

  第三、坚持整体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欠发达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体制障碍就是农科教的相互割裂和脱离。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应根据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和科技、信息、人才发展需求,调整办学方向、专业与课程设置。把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办成以服务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为目标,不断完善的农村劳动者教育培训体系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广体系。把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与素质的提高有机结合起来,构建集教学、生产、经营、服务相结合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新体制。大力培养新型农业发展所要求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应用型、创业型劳动者,以适应和满足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发展的新需求。

  第四,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适应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发展要根据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发展目标、规格、层次和需求,着眼于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未来趋势、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趋势、产业与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趋势、农村城镇化发展的趋势、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趋势等长效机制,为受教育者的可持续发展服务,满足受教育者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不仅要满足学生的首次就业需要,而且为他们以后的再择业、转岗和晋升服务,适应未来的职业竞争和生存竞争。

  三、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对策思考

  在后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适应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积极应对各种挑战,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必须重新审视和定位。不仅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机遇,更为重要的是要注重自主创新,积极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探索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新机制,研究解决一些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和深层次矛盾。

  (一)坚持能力和社会需求本位,实现发展观念的创新。观念是行动的肇始。各级各部门应树立“抓农村职教就是抓经济,抓农村职教就是抓素质,抓农村职教就是抓效益”的理念,勇于突破传统思维定势。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量质并举,走出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生存、发展、壮大的新途径。培养农民用长远的目光认识职业技术教育与现代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现代农业职业观,实现就地发展的农民兼业观念。使农村职业技术教育逐步由学历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由僵化的传统专业课程设置向农民从业知识实际需求和专业技能教育转变,由知识教育向创造教育转变,由对简单传统实用技术的传授向宽基础、新技术、综合型的知识技能培养转变,增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全社会吸引力,引导全社会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风尚。

  (二)加强领导,实现管理体制的创新。各级地方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把它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工程,落实其战略地位,认真做好发展规划,建立起一个专业配套、结构合理、富有弹性、相互沟通的科学体系。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有关职能部门参加的领导小组,建立相关工作部门联席工作会议制度,统一领导和协调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消除政出多门、资源分散、互相掣肘的不良现象,解决好投入、师资等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本身难以克服的问题。建立人力资本投资市场和人才与劳动力市场沟通的信息机构,调动和保护社会各界兴办农村职教的积极性。加强职教理论和政策研究,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宏观决策和职业技术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服务。

  (三)建立多元化投资体系,实现投资体系的创新。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生存与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的适应性。立足长远发展,地方各级财政要根据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的原则,建立专项扶持资金,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经费投入。实施金融支持策略,制定相关税收和土地征用等优惠扶持政策,创造性地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政策。以多种形式与事业单位或优秀企业联合办学,探讨以项目为纽带获取政策援助和吸引外部投资,促进区域合作。对职业技术学校实行兼并、租赁和托管等形式,通过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拓宽融资渠道。

  (四)坚持特色办学,实现教育教学形式的创新。通过制定科学发展规划,做强做精专业和学校品牌,建立一种符合当地需要、体现区域特色,能够改变人们生存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农村职业技术教育模式。通过适合发展需求并体现特色与优势的专业课程设置,大力加强涉农专业的建设,努力开发具有显著新兴农业特色和发展潜力的新专业,创新和发展现代农民职业技术教育。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融“教、学、做”为一体,突出实践教学和能力培养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强化信息技术教育,支持和鼓励各级各类职教学校积极参与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培训,增强学生的创新探索能力。

  (五)运用市场规律,实现办学体制的创新。依据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实施新的“订单式”、“期货式”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运行的良性机制。改革公办学校办学体制,实施多元化办学,建立政府、行业、社会之间新型的伙伴关系,使学校成为面向市场、自主办学、自我发展的主体。制定促进校企合作的办学法规,广泛开展校企联合办学,以专业带项目、项目带基地、基地连市场中介、市场中介促办学的办学新机制,逐步做到课堂教学、实践操作、科技推广、社会服务、经营管理一体化,实现企业员工培训和职校招生、实习、就业的双赢。加大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力度,实现教育和培训机构的国有民营,共同投资、共同管理,支持企业更多的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的创新发展服务。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课外生活《课外生活》
《课外生活》杂志,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主管,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
法治现代化研究《法治现代化研究》
《法治现代化研究》杂志,于201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869/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专题...
科技创新与品牌《科技创新与品牌》
本站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科技创新与品牌》杂...
临床肾脏病《临床肾脏病》
《临床肾脏病》杂志,于200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63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实验研究...
科技传播《科技传播》
《科技传播》杂志,于200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5820/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自然科学、...
计算机周刊《计算机周刊》
《计算机周刊》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坚持...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