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关键在人才。越是高端生产性服务业,越是知识密集型的生产性服务业,情况越是如此。要结合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造性地完善人才引进和开发利用机制,通过改善人才的开发利用环境,促进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面向国内外吸引更多的人才,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促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人才的空间集聚,发挥其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关键作用。要强化竞争原则,从战略的高度,富有创造性和前瞻性地加快高等教育和职业培训系统的改革,为加快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动态地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第五,加快消除制约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积极引入和强化市场竞争,加快对垄断性行业的改革步伐,合理引导民间资本和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推进非基本服务行业的资源配置由政府为主向市场为主转变。加大服务业对内和对外开放力度,利用多种渠道和手段吸引产业要素投向现代服务部门,提高竞争程度,推动产业升级。对于有利于制造业升级、解决就业、符合条件的企业可以通过税收优惠、放宽审贷条件、项目融资、设立产业投资基金的方式,充分调动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
最后,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传统生产性服务业(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大于新兴生产性服务业(如金融业)对制造业的贡献。这说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仍以传统服务为主,新兴服务发展不足。但是,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和制造业发展的实际需求看,金融保险业、信息服务业等新兴生产性服务业是制造业迫切需要的。大力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为制造业提供更多的知识投入,发挥其“知识孵化器”的作用,促进制造业的优化升级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当务之急。
参考文献: [1]H .GreenfieldManpower and the Growth of Producer Service.eric.ed.gov,1966[2]Riddle.Service-LedGrowth:the Role of Service Sector in World Development[J].Praeger Publishers,1986. [3]SH.Park.Intersector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Manufacturing and Services: new Evidence from Selected Countries[J]. ASEAN Economic Bulletin, 1994[4]程大中.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增长, 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基于投入-产出法的分析[J].财贸经济,2006(10) [5]刘志彪.发展现代生产者服务业与调整优化制造业结构[J].南京大学学报,2006(5)[6]顾乃华,毕斗斗,任旺兵.中国转型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06(6) [7]汪斌,金星.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作用分析—基于发达国家的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7(1) [8]李冠霖.第三产业投入产出分析: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看第三产业的产业关联与产业波及特征[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9]江静,刘志彪,于明超.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制造业效率提升:基于地区和行业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