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效应-基于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
来源:互联网 sk001 | 胡国恒 宋翠翠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效应,Granger检验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以生产性服务业为自变量,以制造业为因变量建立一下计量模型

  LOG(M) = 0.792573719 + 0.9901488087*LOG(PS)(式3.2)

  (1.409937) (16.62948)

  R2= 0.955101D.W=1.684089

  从式3.2可知,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每增加1元,制造业增加值可增加0.99元,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越大,它所能带动制造业增加值的能力越大。这也验证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制造业的显著带动效应。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的提高,同时制造业的提高也能够促进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大于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带动效应,主要是因为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制造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随着规模的扩大,边际制造成本递减,直至达到最低临界点,这时,制造成本无法减少,要想继续降低成本,必须设法减少交易成本。而减少交易成本的基本出路就是将生产性服务业从制造业内部分离出来,形成专业化的生产服务部门。虽然生产性服务业的成本起点高,但是一旦建立起来,这些行业在为制造业提供专业化服务的同时,自身的业务水平也不断提高,同时分工也更加细化,提供服务所发生的成本也在不断降低,规模经济效应和学习效应不断得到释放,进而又推动制造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进一步促进制造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对制造业的带动具有乘数效应。

  3.2分类分析

  为了进一步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内部细分行业对制造业中各行业的影响程度,将生产性服务业分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PS1),金融业(PS2),房地产业(PS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PS4)。根据要素密集程度将制造业分为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我们建立如下三个回归方程:

  Ln(M1)=C0+C1LnPS1+C2LnPS2+C3LnPS3+C4LnPS4

  Ln(M2)=C0+C1LnPS1+C2LnPS2+C3LnPS3+C4LnPS4

  Ln(M3)=C0+C1LnPS1+C2LnPS2+C3LnPS3+C4LnPS4

  其中,M1、M2、M3分别指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劳动密集型包括: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加工业、纺织业、服装及其他纤维制品制造业、皮革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和塑料制品业等14个行业;资本密集型包括: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等八个行业;技术密集型包括: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六个行业。⑴

  表3.1生产性服务业各行业对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影响 M1 M2 M3 PS1 2.379**(2.165) 1.729**(3.222) 1.280*(1.437) PS2 0.243*(0.966) 1.521**(6.864) 0.338*(0.656) PS3 0.559**(2.572) 1.058**(2.375) 0.036*(0.099) PS4 -1.093**(-2.209) -2.100**(-2.548) -0.116*(-0.173) PS4(-1) 0.295*(1.237) 0.885**(2.087) 0.844**(18.56) F值 152.95 32.38 84.37 R2 0.98 0.93 0.96 注:**,*分别表示t检验的显著水平为5%和10%。

  从表3.1的回归结果,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制造业各细分行业的影响都很显著,尤其是对劳动密集型行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产值增加1%,劳动密集型行业产值可增加2.379%。原因可能是因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的产品附加值较低,交通运输仓储是降低其成本的主要因素,因此对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业等的依赖性较大。(2)金融业与这三种类型的制造业都呈正相关关系,但影响程度也有差别,其中,对资本密集型行业拉动最大,技术密集型次之,对劳动密集型行业拉动最小。因为我国的金融业还不是很发达,现在主要是为那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提供融资渠道,而像石化、金属制品等资本密集型行业正好符合这一条件。但是食品、服装加工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规模相对较小,往往面临融资难的问题,这也说明金融业的发展相对缓慢,不能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有待进一步提高。(3)房地产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大,劳动密集型次之,对技术密集型行业影响最小。(4)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虽然与当年的制造业各行业呈负相关关系,但是都能促进其次年的效率,这是因为科学技术研究投入具有滞后性。回归结果还表明,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很大,而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较小。

  4 主要结论和启示

  本文的分析表明,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互为因果,互相促进。总体来说,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制造业的整体效率的提高,同时,制造业的提高也能带动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但是,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的带动效应更为显著。另外,分类分析结果显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对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为明显;金融业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影响最大;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对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影响很大。

  生产性服务业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将近40%,部分国家已超过50%,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仅占20%左右。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难以满足经济发展尤其是制造业发展需要,大大制约了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企业的专业化水平和降低中间服务成本,提升制造企业的竞争力。另外,制造业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空间。因此,我们要立足现实,发挥现有产业优势,努力形成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的新格局。

  首先,加强对二产的三产化认识。长期以来,各级领导和部门对抓工业发展驾轻就熟,积累了许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但对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应积极转变观念,尽快确定二产的三产化新思维。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制造业的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与设计策划、技术研发等生产性服务业的支撑,单纯的加工制造业将逐步失去竞争力,单纯靠扩大加工规模降低成本的空间已愈来愈小,附加价值越来越有限。

  其次,实现专业化发展,鼓励制造业的服务环节从企业剥离。通过细化深化专业分工,鼓励制造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服务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服务企业。这样,由分工产生的收益远远大于因分工产生的交易费用。不仅使制造企业提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推进了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

  第三,发挥比较优势,确立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重点。我国交通运输业比较发达,为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要优先发展物流业,提升物流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另外,虽然目前国内金融金融市场不很成熟,但是金融业的需求旺盛,所以应有序发展金融服务业,健全金融市场体系,加快金融产品服务和管理创新。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蚌埠党校《蚌埠党校》
《蚌埠党校》(季刊)创刊于1997年,由蚌埠市委党校主办,市委党校积极推进教学、科研一体化工程,加强对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和探讨,重视加强对蚌埠市情研究,以促进蚌...
科学养鱼《科学养鱼》
《科学养鱼》杂志,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131/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水产品加工...
山东医药《山东医药》
《山东医药》杂志,于195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7-115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临床病例讨...
德州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
《德州学院学报》杂志,双月刊,于198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德州学院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
中国环境监察《中国环境监察》
并非《中国环境监察》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社。 《中国环境监察》杂志,月刊,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
建筑经济《建筑经济》
《建筑经济》杂志,于198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1326/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房地经济、...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