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借助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基础,探讨借助网上论坛促进学生英语高水平思维能力发展,对网上论坛应该如何实施并达到高水平思维能力列举一些要点。
关键词:网上论坛,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
1 背景
网上论坛做为促进英语学习的手段,得到很多学者的肯定(朱甫道2004;许竹君2004;…),首先,它从情感上给学习者提供以支持。它创设了一种低焦虑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控制权,提供更多、权利更平等的发言的机会(Bump 1990; Warschauer 1996),而且网上论坛容易调动学生发言情绪,可以极大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Stepp-Greany, J. 2002)。其次,网上论坛在课堂以外创设了一个师生交流、沟通的平台,有助于学生开展有效的课外学习,提高了学生应用新知识的能力并锻炼学生在不同信息和观点之间建立联系(Smith, Smith, & Boone, 2000),网上论坛亦可作为课堂实践的补充,让学生就课程话题进行辩论,使学生从不同角度分享并加深对话题的理解(Light 2000)。再次,课外网上论坛不仅锻炼发展了学生的写作能力(楼荷英等,2008),也在其他的学业表现中得到增强(Althaus 1997)。还有其他的一些有利的观点,如Althaus提出,网上论坛由于不能在实际课堂中发生,因此可以避免有些面对面讨论不利的一些情况出现,学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上网参与讨论,有更多时间去消化吸收信息,并提出更深层的见解。
网上论坛是师生交流、学习、理解,思想碰撞,产生新思想的另一个平台,同时也是教师了解学生的语言表达程度的最佳渠道,教师努力充分运用这个方式让它为教学服务,但是否网上论坛就能达到教师的目的呢?对于网上论坛的讨论深度,学者有不同的观点,Anderson和Danuka(1997)的研究提到一些学生认为社会交互有限,不如面谈来得更加直接;另外一些研究者提到,由于交流不畅导致的讨论缺乏深度(Dozier 2001; Romeo 2001)。Dozier认为网上论坛缺少最简单的交互,如手势和表情等,缺少自我反思的过程。
笔者所在学校进行的网上论坛至今已有若干年,讨论效果比较显著,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有少许(郭丹丹2004,朱甫道2004,2005,许竹君2004,2006),期间对网上论坛做为促学环节做了研究,探讨了师生用语特点(许竹君,2006),但是开启网上论坛的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虽然说交流过程中语言的表达质量不是很高,但能到网上参与讨论的同学还是比较积极的,考虑到学生们能用英语在论坛上发言已经是一大进步,所以教师尽量少的干预学生在论坛上的发言,他们担心干预会阻止学生讨论的积极性;而另一方面,他们又为发言的质量差和发言的参与度低感到困惑。
对于如何针对网上论坛的语料进行分析,如何衡量学生上网讨论的质量,如何衡定和改进网上讨论水平,是排在摆所有进行网上论坛的老师们共同的困惑。本文引入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就一次网上论坛的内容进行分析,同时引入网上论坛的评价标准,做为提高学生英语思维能力的一种措施也是约束、促进学生行为的辅助手段。
2 布鲁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及其应用
教学目标分类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以布鲁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提出的。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布鲁姆等人将教学活动所要实现的整体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等三大领域,并从实现各个领域的最终目标出发,确定了一系列目标序列。而根据人的认知过程,布卢姆从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这一规律,把教育目标按认知能力的高低先后分成六个主类,形成并构建了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这一完整的理论体系。该认知目标由低到高分为六级:知识(识记)、理解(领悟)、应用、分析、综合、评价,每一个等级又包含了几个水平不一的亚级。一般说来,等级越高难度越大。
他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形成性评价理论’,即通过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使教师运用分类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并相应提出教学要求。换句话来说就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活动而进行的对学生学习过程及结果的测定。这个理论可以应用于各个教学改革的环节,如教学目标的制定、实施和测评等,他把教学和评价有机结合在一起,该理论对指导教学活动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借助布鲁姆的理论分析网络论坛的帖子,通过对其论坛用语的分析判断其思维的初、中、高级的程度,形成网络评价的依据,以改善其讨论质量,提高网络论坛的效果为目的,使学生从中受益,并向高水平思维能力的方向发展。
在进行网络论坛之前,要进行资料的搜索整理,基本上是完成识记和领会的任务,网络上的交互往往只牵涉到应用、分析,而综合、评价在课外作业体现。网络论坛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准备和思考,并允许用更加逻辑的思考方式表达个人的意见。同时在网络论坛中可以给出更多的例子证明自己的思想,论坛给所有人同等机会时间表白自己的意见,而无需分先后。
3 研究
3.1 研究设计
我们在课堂上采用的是主题教学的形式,一般一个单元需要两周完成,主题教学的特点是将有关该主题的听读的内容,译的策略,写的方式和说的话题融为一体,这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相关主题的知识信息和英语素材,以及一些地道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个语言知识和主题背景的准备适合学生进行网上讨论,可以为输出高水平英语讨论做铺垫。
试验所使用的语料是来自校园网08年上半年07级的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发帖内容,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主题教学模式”的教学思想理念下,选择精心设计的话题用英语在网上论坛进行实时专题讨论。这批受试者在课余指定时间有计划地每月一次的网上实时在线英语讨论。教师提出的讨论程序是,在课下由小组负责的同学把意见收集后,发帖,其他同学可自由在几个小组帖的基础上讨论并提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原则上同步网络讨论时间定为两个小时,在这段时间里,学生都在线上发言,但有学生因为特殊情况没有上线的,教师允许他们在其他时间进行离线发言。同时,学生们可以在任何时间再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反驳、支持或补充。新的帖子在网络论坛上会表明“new”的字样。
该教师在小组讨论中往往说hello之后便开始让学生们自己讨论,最后教师总结收尾。在本学期进行的四场讨论中,他的学生在上面发表的帖子不多。但帖子的质量很高。
3.2 数据收集和发帖分析
每次网上论坛完成后,研究人员会筛选,合并打印这些帖子,同时根据布鲁姆理论所提到的六个认知过程维度,我们把讨论的内容分为三个大类:包括从低到高的三个水平,低级(知识、理解)、中级(应用和分析)、高级(综合、评价)。根据这个分类,我们让几位教师一起把网上论坛的讨论帖分析归类。其中语言的错误是被忽略的,按照郑超(2003)的说法,就是低级的语言错误,如拼写、基本时态语态等,可以通过强化方式改正;另一类牵涉母语思维的负迁移的错误是在二语习得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过渡现象,可以随学习的不断深入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