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而言,目前有关杭穉英以及穉英画室的研究尚处在初步阶段,研究也多集中在表面。虽有些许方向已有较多收获,但从整体来看,尚处于有待深入与完善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进步以及各科史学研究的构建、推进与完善,同时由于怀旧与反思渐成思潮,笔者认为研究杭穉英与穉英画室的学者会越来越多。这也说明现时代的人对杭穉英所处时代会有一个越来越清晰、公正而且客观的认识,会更丰富中国的史学与设计学研究,也会总结出很多对今天的实践依旧有指导作用的经验。
由此推开去,我也认为中国的各个学科的研究会越来越向扎实型、深入型、多样型等方向转变。本文仅通过对目前可查的关于杭穉英以及穉英画室的研究做一简要述评,以期引起更多学者对于此时期的研究的关注。
参考文献:
张曼如.一朵无名的花[J].美术.1958,(4):17.
步及.解放前的“月份牌”年画史料[J].美术研究.1959,(2):51-57.
杭鸣时.记中国第一代装潢艺术家杭穉英先生[J].包装与设计.1998,(3):70.
陈瑞林.20世纪前期的中国艺术设计(上)[J].美术观察.1998,3:52-57.
陈瑞林.20世纪装饰艺术简论[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6(6):75-85.
赵琛.中国近代广告文化[M].吉林: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洪锡徐.值得重新认识的一个人物,一个群体和一段历史[J].包装与设计.2001,(3):61-62.
吴秋全.性感•感性••杭穉英[J].包装与设计.2001,(3):63.
李锋,郭承波.中国20世纪二三十年代商业美术设计探议[J].装饰.2004,(2):65-66.
王翔宇.中国早期独立设计事务所的举例和思考[J].装饰.2004,(2):66-67.
李峰.二十世纪前期上海设计艺术研究[D].东南大学,2004.
杭鸣时,洪锡徐.杰出的装潢艺术家杭穉英和他的“月份牌”创作集体[J].美术博览.2005,(15).
林家治.民国商业美术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
[1] 杭穉英任职期间热心社务,关怀同道,对当时的平面设计创作有很大影响。详见林家治编著:《民国商业美术史》,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年,第110页。
[2] 目前相关的著作中显示具有穉英签名的月份牌作品多达1600多件(种),平均来看杭穉英及其画室年产月份牌超过80张,一度占据月份牌创作的“半壁江山”。且在从事月份牌创作的同时,也设计了为数不少的商标等平面作品。同注1,第106-111页。
[3] 准确的说,杭穉英生前虽然创立了画室,且画室也是以杭穉英为核心,但一直未以穉英画室的名称出现,此名称的出现是在1947年杭穉英去世后其父杭卓英为了重振画室才正式以穉英画室名称对外。
[4] 陆慧:《试论穉英画室对中国现代商业设计的意义和价值》《商场现代化》2008年10月(下旬刊)总第555期第173页。
[5] 2001年为杭穉英诞辰100周年,纪念、回顾性文章如:吴秋全《 性感·感性·杭穉英》载于《 包装与设计》2001年第3期第63 页;陈超南、刘育文《月份牌与月份牌画家》载于《艺术世界》1998年第5、6期;陈洪良《杭穉英月份牌画现代文化意义》载于《中国科技信息》1999年12期,第48-49页;陈超南《“穉英画室”主人》载于《新民晚报》1996年2月9日等等。
[6] 在70年代就有例如步及发表在《美术》1979年第4期的的《月份牌画和画家郑曼陀先生》,后来1990年发表于《美术史论》第35期的《新闻画家吴友如一兼谈吴友如研究中的儿个问题》;进入21世纪则逐渐增多。例如,崔浩:《郑曼陀与月份牌广告画发展》载于《艺术百家》2007年第6期总第99期,而更具代表性的赵琛则关注了更多当时从事广告行业的人,并在网络上建立了中国广告博物馆,收录很多民国时期的广告名人,杭穉英等都被收录其中,详见www.ad-museum.cn。
[7] 郭强:《近二十年民国广告研究述评》载于《广告大观理论版》2007年第2期第91页。
[8] 如“1981年《霸王别姬》在中央美术学院展出时,当时副院长艾中信先生参观到原作时十分激动,他感慨地说:‘过去成见太深了,没有见过原作,其技法之精到,即使大师也未必都能达到,真可谓雅俗共赏’。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先生也认为:‘杭穉英的画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把它放在中国现代美术精品之列,也毫不逊色。’”详见杭鸣时、洪锡徐《杰出的装潢艺术家杭穉英和他的“月份牌”创作集体》,载于《美术博览》2005年第15期。
[9] 如林家治编著的《民国商业美术史》得到了杭穉英的长子杭鸣时的帮助,葛菁的硕士论文《美女作为消费图像》得到了杭穉英的儿子杭鸣时与金梅生的儿子金培庚的鼎立支持等。详见《民国商业美术史》后记及葛菁硕士论文的致谢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