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晋代孝道教化的实施及启示
晋代孝道教化的实施及启示
来源:互联网 sk006 | 沈宏格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晋代  孝道  教化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以孝治天下是古圣先贤的经验。晋代为了实施孝道教化,天子率先垂范,并以孝驭官、以孝化民、引孝入律,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分析其实施途径,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晋代 孝道 教化

  《孝经》云:“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在中国封建社会中,通过统治者对孝道的大力推行,“孝”成为了支撑中国古代政治的伦理精神支柱,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孝”的观念也深深地植根于中国人的内心世界,积淀成民族的文化心理,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晋代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运用政治、文化、教育、法律等手段,使以孝为核心的封建伦常得到了空前的重视。其孝道的实施,对当时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今天,我们分析两晋孝道的实施,对当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作用。

  一、天子行孝 率先垂范

  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论语·颜渊》)即执政者必须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这样才能上行下效,达到社会的和谐 。晋朝既然公开标榜“以孝治天下”,其帝王自然深知率先行孝、垂范天下的重要。

  (一)完善丧制 践行孝道

  1、开创天子心丧三年之制。传统孝道不仅重视对生者的关爱和照顾,也十分讲究对死者的哀痛与悲戚。孟子说:“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唯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离娄下》)因此,对守丧制度的尊崇就成为孝行的主要表现。咸熙二年(265年)八月,文帝崩,“国内行服三日。武帝亦遵汉、魏之典,既葬除丧。”但除丧之后,他并未改服吉服,而是“深衣素冠,降席撤膳”,服心丧三年,“后居太后之丧亦如之”[①]。这种做法遭到朝中重臣的一致反对,太宰司马孚、太傅郑冲、太保王祥、太尉何曾、司徒领中领军司马望、司空荀顗、车骑将军贾充、尚书令裴秀、尚书仆射武陔、都护大将军郭建、侍中郭绥、中书监荀勖、中军将军羊祜等在奏章中说:“大晋绍承汉魏,有革有因,期于足以兴化而已,故未得皆返太素,同规上古也。陛下既以俯遵汉魏降丧之典,以济时务,而躬蹈大孝,情过乎哀,素冠深衣,降席撤膳,虽武丁行之于殷世,曾闵履之于布衣,未足以逾。方今荆蛮未夷,庶政未乂,万机事殷,动劳神虑,岂遑全遂圣旨,以从至情。臣等以为陛下宜割情以康时济俗,辄敕御府易服,内省改坐,太官复膳,诸所施行,皆如旧制。”希望武帝能遵从旧制,但均遭武帝反驳。最终,“帝遂以此礼终三年。”汉魏以来素无此制,这种服丧规格是相当高的,所以它就成为天子行孝的典范。从此以后,心丧逐渐发展成为守丧制度的一部分。

  2、鼓励文武将士为父母守丧三年。两汉时期,官僚士大夫尚未受到守丧制度的约束。赵翼《廿二史剳记》指出:两汉“无服丧定例”,官吏为父母守丧,“行不行听人自便”(卷三两汉丧服无定制条)。及魏武临终,遗令“天下尚未安定,未得遵古。百官当临中者,十五举音,葬毕便除。其将兵屯戍者,不得离部。”魏武以正月庚子崩,辛丑即殡,是月丁卯葬,是为不逾月也。至三国吴时,严格禁止大臣擅自奔丧,违者处以死刑。《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吴大帝(孙权)嘉禾六年(237年)下诏:三年之丧是天下之达制,太平盛世是应该如此的,但天下有事,则应“杀礼以从宜”,遇父母丧不能回家守丧,只能穿着腰绖处理公务,这叫“以义断恩”。与两汉不同,晋朝公开鼓励文官甚至武将、士兵为父母守三年丧。泰始元年(265年)十二月丙寅,武帝即位,九日后的乙亥即下诏书,内容主要有三点:对王凌、邓艾“大赦其家,还使立后”;“除魏氏宗室禁锢”;“诸将吏遭三年丧者,遣宁终丧,百姓复其摇役。”三年(268年)三月又令:“二千石得终三年丧-----冬十月,听士卒遭父母丧者非在疆场皆得奔赴。”[②]为父母守丧三年,正是人们孝行的具体表现。

  (二)宣讲《孝经》 传播孝道

  晋朝为了达到以孝道治国的目的,有的帝王亲讲《孝经》,有的皇太子讲《孝经》。早在汉昭帝、宣帝时,《孝经》就已成为皇宫年幼皇帝、太子、王孙们及皇后宫妃学习孝道的教材,此后历代皆然。而对皇太子的要求比较高,不仅要能背诵,而且要通晓其意,以《孝经》理论律己处世。史书中对帝王、太子讲《孝经》多有记载:

  晋武帝于宁康三年亲讲《孝经》;东晋孝武帝尝讲《孝经》,“仆射谢安侍坐,尚书陆纳侍讲,侍中卞耽执读,黄门侍郎谢石,吏部郎袁安执经,(车)胤与丹阳尹王混摘句,时论荣之”[③]。

  晋武帝太始七年,皇太子讲《孝经》。晋惠帝元康元年,帝命皇太子讲《孝经》。晋恭帝元年,刘超受命给恭帝讲授《孝经》。

  (三)以孝为谥 彰显孝道

  两晋统治者在为自己的各种行动赋以孝的意义的同时,还为自己的祖辈———前代帝王定立谥号,加上“孝”字。尊司马衷为孝惠皇帝、司马炽为孝怀皇帝、司马业为孝愍皇帝、司马曜为孝武皇帝,以示对孝的尊崇。实际上,追悼死者的根本用意是为了昭示生者。通过对祖宗的孝敬,换取天下人对其统治的承认、支持和服从。

  二、以孝品才 以孝驭官

  治民先治吏,是历代王朝共同的政治经验,但帝王如何管理驾驭庞大的官僚系统,这是令历代帝王头痛的大问题。两晋采取了以孝驭官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以孝选官

  察举孝廉

  魏晋时期,尽管九品中正制已成选官的主导,但承自汉代的秀才孝廉察举制度依然存在。魏黄初二年定制郡国口满十万岁察孝廉一人,西晋未见变动。晋太康中口约1616万,则年举孝廉约160人左右。又太康中19州,年举秀才约19人,加上“八公”所举,年约20余人。合计秀孝年举约180人左右。[④]其数量不可谓小,史书中也有不少记载。

  李密,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蒸蒸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先后察孝廉,举秀才。“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于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私情区区不敢弃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养刘之日短也。”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⑤]

  许孜,二亲没,柴毁骨立,杖而能起,建墓于县之东山,躬自负土,不受乡人之助。每一悲号,鸟兽翔集。元康中,郡察孝廉。邑人号其居为孝顺里。[⑥]

  《世说新语·德行》载:王平北听说“祖光禄少孤贫,性至孝,常自为母炊爨作食”,便“以两婢饷之,因取为中郎。”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医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大坝与安全《大坝与安全》
《大坝与安全》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3-1260/TK,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新技术新...
小学教学语文版《小学教学语文版》
《小学教学(语文版)》(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河南教育报刊社主办的全国惟一一份以小学青年教师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教学辅助期刊。 《小学教学(语文版)》办刊宗旨:“积...
大陆桥视野《大陆桥视野》
《大陆桥视野》杂志,于200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5-1233/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陆桥人物...
棉花学报《棉花学报》
《棉花学报》杂志,于197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163/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与进展...
塑料工业《塑料工业》
《塑料工业》杂志,月刊,于197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蓝晨光化工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