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组织有着它不凡的作用和意义。学习一方面是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备不断改进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活出生命的意义。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改革和发展,而且它对组织的创新与发展也有启示。人们可以运用学习型组织的基本理念,去开发各自所置身的组织创造未来的潜能,反身当前存在于社会的种种学习障碍,思考如何使整个社会早日向学习型社会迈进。或许,这才是学习型组织所产生的更深远的影响。
三、人力资本与企业组织之间的知识转移互动
在知识经济中,企业组织如果没有人力资本的积累,知识的生产、传播和使用就只能停留在低水平状态下,知识经济就无从谈起;同时,个体的知识和技能如果不能在组织内交流、使用、创新而完全孤立,人力资本也不可能发挥效用。
在企业组织中,有价值的知识的生产与传递是紧密相依的,或者说组织是个体知识在组织中被有效传递、共享、整合而成的。知识转换的源泉存在于个体所隐藏的知识中,通过转移,使隐藏的知识浮出水面,并为组织“自身的转移”提供一种手段。因此,在一定意义上,知识的生产、创造过程是与知识在组织内部的传递与分享过程紧密相随的,推动人力资本资源固化为组织的知识和技术诀窍,就必须通过建立稳定的关系和畅通的交流面来实现。
内隐知识 外显知识 个人层次
团队层次
组织层次 外化 社会化 内化 整合 知识转移是组织内部获取并创造新知识的过程,是知识在人力资本与组织之间的筹备、利用和创新的过程。知识转移既能纪录、整合和提升个人的知识和技能,也更容易将个体的学习成果推广的整个组织范围。在知识的生产与传播过程中,下列模型较好地揭示了知识转换的四个机制。该模型认为知识创新的基本活动是在知识系统中,不同层次上主体的内隐知识与外显知识之间的有效互动。根据知识创新的基本规律,他们依次如图(1)是:
图1 知识转换互动模型图
1.从内隐知识到内隐知识。内隐知识的分享是个体知识在组织内放大的过程,是知识的社会化。内隐知识是组织知识创新丰富的不竭源泉。然而,内隐知识的分享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过程,因为它来自个体的经验,不容易用语言发送。因此,内隐知识在不同背景、不同观点的人之间的分享是组织知识创新的重要出发点。通过知识的社会化过程,某个人所拥有的内隐知识转化为其他人所拥有的内隐知识,这种内隐知识社会化的过程是通过观察、模仿、实践而实现的。
2.从内隐知识到外显知识。被分享的内隐知识通过个体之间的进一步交流,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最终形成一个具体化的显性概念,这是一个知识的外化过程(*)。显性知识的产生需要个体之间的交流,自主性可以帮助团队成员发散思维,而组织的目标又使个人的思想收敛到一个方面。
3.从外显知识的外显知识。这一过程是不同的外显知识的整合(*),是把概念转化为系统知识的过程。在企业组织中,为了把某种新产品概念转化为符合规范的、可制造的产品实体,组织需要汇集不同领域如生产、营销、质量控制等方面的专家,将新产品概念与经营战略集成化。
知识整合的过程也是组织形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个人知识这转化为组织知识,实际上也意味着知识的所有权关系发生了变化。当知识处于内隐状态,个人拥有其所有权,而一旦内隐转化为外显知识,且通过文件、报告、会议以及电子沟通方式传递出去,成为组织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组织便拥有了对这部分知识的所有权。
4.从外显知识到内隐知识。这是使外显知识体现在内隐知识中的内化过程(*),是一个“通过做而学习”的过程。在较广泛范围内亲身体验、获得经验而得到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如在新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跨职能团队里,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人员彼此相互交流、相互学习,这就是一个广泛的内化过程。个人经验在经历了社会、外化、整合以后,再内化为个人的内隐知识,构成其技术诀窍。这时,从外部获得的经验就变成个人的有价值的知识资本。
5.知识转换的螺旋上升过程。个人与组织之间的知识转换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而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上升的过程。个人的内隐知识是组织内部知识创新的基础,组织资本的功能在于为创造性的个人的存在生存、发提供环境和条件,使得基于个体的内隐知识流动起来,并通过个人与个人之间、团队与团队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作用,在组织内部得以扩散、增强,进而转化成为组织的知识网络体系的重要部分。
四、人力资本与组织资本有效互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
1.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
一般而言,综合知识和整合知识由于弱流通性和高扩散性而变得复杂,这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力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另一方面,企业就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和学习的组织系统,企业的持续竞争优势和长期绩效根本上就是企业的知识进化和发展的结果,所以,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识发展在本质上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层次分析方法,研究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共分三个阶段。如图(2):
知识基础 现有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 专业知识 综合知识 整合知识 资源 能力 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
图2 企业动态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创造过程
第一阶段,企业资源的识别和发展过程。显性知识或者说专业知识通常是以文献或专利的形式流通的,存在于企业的内部或外部。在企业的内部参与企业核心竞争力,并且和企业的现有能力结合在一起,构成企业的资源。这个过程是基础性的,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必须科学地辨别和评价对企业发展有用的要素并想办法获取,使企业内各成员共享。
第二阶段,能力的发展阶段。显性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内部共享,和企业有经验的、熟练的知识员工的技能相结合,并联系企业制度、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等各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创造出企业内部可以共享的综合知识,把这些综合知识融入到目前所掌握的资源中,获得有效使用这些资源的能力。
第三阶段,竞争力的生产阶段。企业具备了一定的知识技术和知识员工后,为了在市场上更具有竞争优势,就开始考虑创新和研究开发新产品,这需要重新整合和协调配置已有的综合知识,就产生了一种新知识可称为整合知识,和高效利用资源的能力相结合,创造出竞争对手难以获得和模仿的竞争力,并再一次和知识结合形成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