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人与和谐社会,人与以人为本
人与和谐社会,人与以人为本
来源:互联网 sk001 |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2006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即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又提出了必须坚持和积极实践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的、战略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我个人理解,和谐社会与科学发展,有着必然的、根本的相互依存关系。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科学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准备和重要前提。和谐社会强调的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协调,这些关系理顺了,协调了,社会也就趋于和谐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这也恰恰应中了和谐社会的本根。

  (一)关于对和谐社会认知和和谐社会的定义:一言蔽之就是社会中的人都讲社会道德。社会道德是指存在于某个社会的人们,为了“我们”社会的利益而约定俗成的“我们”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的行为规范。很显然,当社会中的人们都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时候,那么这个社会一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即和谐社会。她是一个新的科学概念综览典籍的稀释。“和谐”的基本含义,是指以和平、友好的态度,合作、协调的方法,处理公共事务和人际关系,使其达到安定、团结、和睦。“和谐”二字也是相彰相益的,“和”必“谐”,“谐”必“和”,不“和”则无“谐”,无“谐”则必无“和”。

  例1:我们炒了一盘菜,油盐酱醋,葱姜蒜椒、主菜配菜、赤橙黄绿、青蓝紫白等,混合搭配合理而科学,色香味俱全而谐和,那么吃起来就很舒服,很赏心悦目胃口大增,“物”和了,“物”与人也和了,也就皆大欢喜了。饮食营养学中讲,豆腐与菠菜炖在一起,营养元素互抵,人吃了只能管填饱肚子,而没有摄入营养。“物”的内质不相和谐,“物”与人的需要、人的肌能需要也不相和谐。它与他们之间打没打架咱们不得而知,反正作为饮食“它们”的我们,可以说是“饱虽饱”但却“不和谐”的“低效养”之饭。

  例2:社会因人的存在而精彩。而社会之精彩还必须具备有男有女的共同存在之不可或缺的条件。只有男而没有女的“男儿国”,只有女而没有男的“女儿国”,是不会有昌远国运的,更不能称之为“和谐”。人口繁衍与计划生育对立而统一,没有繁衍,家将不家,国将不国。无节制的繁衍,也将给家、国,给社会,给生活,带来忧患。封建王朝的帝王们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子,有和谐么?“一夫多妻制”下的家庭有和谐么?现代社会中的“二奶”亦或是“多奶”家庭有和谐么?西方社会中的“独身贵族”也是不被提倡和推崇的,也不是“和谐社会”的体征要求。

  我们说,社会是自然的一部分,但又超越了自然状态,是特殊的自然,是由自然与个人、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物组成的特殊关系和结构,是人类生活的共同体。社会一词始于《旧唐书、玄宗纪上》,虽然没有太正式明确的定义,但一般是由自我繁殖的个体构建而成的群体,占据一定的空间,具有其独特的“文化”和风俗习惯,并且拥有简单或以上的分工。狭义的社会,可以只指群体人类活动和聚居的范围,例如村、镇、城市、聚居点等等。广义的社会则可以指一个国家、一个大范围地区或一个文化圈域,例如西方社会、东方社会、东南亚西北亚社会等。在中国古籍中,把“社”解释为是“土地之神”,“稷”是“五谷神”,“会”就是集合。因为那时的人们特别重视土地和粮食,认为土地和粮食是养育人的根本,因此对“社稷神”非常崇拜。为了便于祭祀,便产生了以祭祀为中心的社会组织—“社”。“社”的大小不一样,有的“社”上百家。到了举行祭祀活动的这天,全“社”的人都要参加,无论男女,都要放下手中的活计,在祭坛旁的树下搭起棚屋,并从自己的家里带来酒和菜,举行隆重而庄严的仪式。祭祀活动结束后,大家在一起畅饮寻欢,热闹非凡。久而久之,这一祭祀的场所,随着人的聚集数越来越多,所搭起的棚屋也越来越多,人们便把这种集会的方式叫做了“社会”,再后来,就逐渐演变成为了现代“社会”一词的含义。由此,社会学家称,社会并不等同于群体、而是人类相互有机联系,互利合作形成的群体。正如马克思主义所认为的“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所以,我个人理解,所谓“和谐社会,”实则是讲社会中的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人与人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和谐的源本是人,和谐的主体是人,和谐的内核也是人。试想一下,如果人与人之间天天干仗,人与社会及其群体总是抵触,人与自然互不爱惜,那么,这个社会能和谐么?肯定不能。这与“以人为本”的原理是完全一致的。

  (二)关于以人为本原理

  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需要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关于“人”这个概念。人类历史距今大约300万年。300万年前称之为“猿”,300万年后始称为“人”。儒家学说中讲:“人与天地一起并称为‘三才’,是构成宇宙的三个基本要素。有天地然后有万物,人为天物之灵”。战国时期的赵国人(公元前313年—公元前238年),西汉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提出与孟子“性善论”相对的“性恶论”的荀子说:“人是自然界的产物,但又超然异于万物。”又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且有义,故最有天下贵也。”在哲学上讲,人常常和两个东西相对,一个是神,一个是物,人是相对于神和物而言的。还有三种解释:一说人是神的创造物,二说人是自然的人;三说人是实践自觉解放“自我”的主体。当代人学家张荣寰在2008年3月也给了一种解释,他说:“人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一种普通动物,是生物进化的结果。”《现代汉语词典》中又解释说:“人是能制造工具并能熟练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人是自然的‘本我’存在,是超越万物的灵长。”《说文解字》和《易经》、《圣经》上对“人”字的解释更有意思。《易经》上表述:“人”字左笔为阳,右笔为阴,阳清而轻,故左撇轻;阴浊而重,故右捺重;阳中有阴,故左撇先重而后轻;阴中有阳,故右捺先轻而后重。阳阴合而为“人”字。《圣经》上表述:“人”字象征着一男一女的共同体,是合二为人的典型代表,是夫妻的代表符号。男左女右,男大女小。左边一撇代表男人,男人上顶天,下立地,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占据着大部分的空间。右边一撇代表女人,她比男人弱小一些,占据的空间也比较少。“人”字撇捺相依相靠,缺一不可。不管缺少哪一笔,都会东倒西歪,头重脚轻,没有支撑,缺了依靠,都要倒下成为一个横写的“一”字,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即便是“立正”了,也还是一个竖着的“1”字,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独树一帜,横竖都是一个“单身汉”,“光棍”一条。有人还给“人”字编了谜面,说“有撇有捺,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婚有嫁。”中国的文字,里面掌故多多,可以说“每一个字里都充满了趣味渊长的故事。”再如“大”字,“太”字等,哲学也好,儒学也罢,趣谈也罢。人,作为一种特殊的物质存在形式,在人类历史的渊渊长河中,不断地成长着、探索着、创造着、发展着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其超越万物的灵性,缔造着诸如火药、造纸、印刷、指南针、阿波罗登月、“神六”、“神七”飞天、原子弹氢弹、人造卫星、长江三峡水电工程、苏通跨海大桥、海底隧道等等,一个又一个“上天入地”、天堑变通途、高峡出平湖的神奇,展示了作为“特殊物质”,“万物之灵”的奇异之能。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临床精神医学《临床精神医学》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是经国家科委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刊物,系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内容涉及精神医学各个方面,如儿...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年刊)创刊于2012,与全国各博士点合作,由江苏师范大学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范式创新研究中心和中央编译局江苏师范大学发展理...
中国微创外科《中国微创外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于199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52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验交...
大众科技《大众科技》
《大众科技》杂志,于199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235/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农业及产业...
客车技术与研究《客车技术与研究》
《客车技术与研究》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109/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经营...
地质通报《地质通报》
《地质通报》杂志月刊,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主管,中国地质调查局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杂志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