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
来源:互联网 sk001 | 姚静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中小学;目标;启示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摘要】:新加坡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经过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与交汇,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文章通过探讨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及方法,从中总结出对我国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具有重要借鉴意义的三点启示。

  关键词:公民道德教育;新加坡;中小学;目标;启示

  在进行现代化的过程中,新加坡从本国国情出发,吸收和借鉴外来文化的合理成分,建构本民族共同的价值观,形成了适应本民族文化传统、集东西方文化于一体的公民道德教育特色。新加坡和中国有着共同的文化渊源,两国在现代化进程中都遇到了东西方文化的冲突和矛盾。研究新加坡的学校公民道德教育,借鉴成功的经验,对加强和改进我国学校的德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

  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目标,是要造就良好的、起作用的和忠诚老实的公民,使年轻一代在个人行为品质、社会责任意识和忠于国家等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1990年新加坡教育部课程发展署成立了《好公民》教材组,负责修订新的小学公民道德教育教材。自1992年起,新加坡小学各年级均使用新编《好公民》教材。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和国家5个主题,共涵盖35个德目。每个主题又分不同子目标,如在个人主题中分五项目标,一是展示积极的自觉和自尊心,德目是自尊、自信;二是表现出个人责任感和义务,德目是自我责任感、节俭、敬业、乐群;三是表现出对自己的认识,德目是自尊、诚心,诚信;四是在追求生活目标时表现出坚毅的精神,德目是毅力;五是认识和表现出正直的个性,德目是诚、勇、守诺言、信任、义。在每项子目标里又列出了具体要求。新加坡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目标体现了:向学生灌输适合新加坡的东方价值观,训练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教导学生处事待人需为他人设想的道理,使学生明白身为年轻公民的责任。

  1991年,新加坡政府向国会递交了关于建立新加坡公民“共同价值观”的白皮书,主要内容是:1国家至上,社会为先;2家庭为先,社会为本;3关怀扶持,同舟共济;4求同存异,协商共识;5种族和谐,宗教宽容。这既是新加坡各族人民的共同价值观,也是新加坡中学公民教育的价值取向。根据“共同价值观”的教育精神,新加坡教育部颁布了《公民与道德教育大纲》,规定所有中学都必须按照该大纲实施,进行切实有效的公民道德教育,所有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开设《新公民学》和《公民与道德教育》等课程。新加坡中学的公民道德教育课程标准较侧重个人与家庭、与学校、与社会、与国家、与世界的关系,不同年级教育侧重点有所不同,中学一、二年级偏重学生个人价值观和品德修养,三、四年级偏重于灌输公民与社会意识。课程标准包括7大主题:(1)培养公民良好的品德;(2)重视个体发展,发扬个人潜能;(3)促进和谐的人际关系;(4)重视家庭生活;(5)积极参加社区活动,发挥社区精神;(6)加强对文化与宗教的认识;(7)发扬爱国主义教育,培养献身国家建设的精神。每项主题又分不同子目标,每个子目标又列出具体要求。

  二、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内容

  新加坡在检讨50年代的伦理教育和70年代的国家社会观念教育得失的基础上,在公民道德教育内容上确定了“三兼顾五强调”原则。“三兼顾”,即个人、社会、国家兼顾。“五强调”,即,1强调国情,新加坡基本国情是多元种族、多元文化和多元宗教的东方小国,不能脱离这个现实来谈道德教育;2强调国家特色,新加坡是东方之国,不能全盘照搬西方民主;3强调国家意识,主张把国家利益放在个人之上;4强调德育内容、形式要符合时代的要求;⑤强调潜移默化的教育,寓故事与教育—身,借榜样的影响力达到潜移默化的目的。

  依此原则,同时针对中小学生的年龄差异及心理发育特征的不同,结合现实的生活及社会需求,新加坡教育部组织编写了一整套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丛书,包括《好公民》、《道德与生活》、《公民与道德教育》等,这些丛书大体涵盖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国民意识;2法治精神;3种族民族和谐;4文化包容;5伦理与道德责任;6基本的为人处世准则。这些公民道德教育内容呈现两大特点:一是以传统东方文化共同价值观为载体,嫁接西方新伦理精神;二是内容设计的层次感与综合协调性好。

  进入21世纪,新加坡教育部对中小学课程进行了改革,小学将原来的《好公民》课改为《公民与道德教育》课,课程内容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名称不变,但对课程内容进行了改革。改革后新加坡小学的《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涵盖五大主题:个性塑造;与家庭的联系;对学校的归属感;作为社会一分子;以国家为荣并忠于国家。这五大主题引导学生从认识个人开始,然后扩展到家庭和学校,最后延伸到社会和国家。中学《公民与道德教育》每个年级包括生活准则、道德责任、种族和谐等六个范畴,分别阐述课程标准中列明的主题。中学公民道德教育必须注重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态度等三方面的教育,通过这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生的行为符合业已形成的价值观。

  三、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的途径

  1、开设公民道德教育课程

  它直接承担着向青少年正面传授公民与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的重要任务,是学校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主渠道。据新加坡教育部规定,现行小学公民道德教育课——《公民与道德教育》为必修课,六年总课时为360课时,采用本民族语言教授,1—3年级以连环画为主,4—6年级以生活实例为主。中学1—2年级的公民道德教育课——《公民与道德教育》,这是一门用英语教学的必修课,到了3—4年级,《公民与道德教育》定为每周2课时的考试科目。

  2、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

  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之中。在新加坡中小学,除公民道德课外,还充分发挥各科教学活动“载道”和“渗透”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语文教材中的华人的节日、风俗、礼仪、奋斗历史、家庭观念,以及神话、音乐、戏曲等,蕴含了孝亲、礼让、睦邻、公德心等儒家价值观。此外历史、地理、宗教知识等科目都规定了德育目标。这种寓道德教育于各科教学的做法,是新加坡中小学公民道德教育富有成效的重要原因。

  3、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区活动,创设陶冶情操的学校环境

  为了更有效地实现公民与道德教育的目标,新加坡中小学还普遍开展了多项辅导活动。通过五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积极正面的道德体验。(1)榜样——学习道德楷模;(2)阐释——通过对话,解释意义,使他们理解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3)规劝——通过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的谈话,激励,劝导其价值观付诸实践;(4)环境——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道德教育氛围,使学生潜移默化;(5)经验——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正面经验和积极的体验。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双月刊)(北京体育师范学院学报)创刊于1989年,是经北京市新闻出版局审批,由首都体育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体育类学术刊物,主要刊载体...
分析试验室《分析试验室》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分析试验室》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 《分析试验室》杂志月刊,于19...
有色金属加工《有色金属加工》
《有色金属加工》杂志,双月刊,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742/TF,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
克拉玛依学刊《克拉玛依学刊》
《克拉玛依学刊》杂志月刊,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中共克拉玛依市委员会党校(克拉玛依行政学院)主管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杂志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
福州总医院学报《福州总医院学报》
《福州总医院学报》是由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的医学专业性综合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已被《中国知网》、《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杂志,双月刊,于200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南京医科大学主办的学术性刊物,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