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立春,北京建国门街道在古观象台举行了绝迹京城近百年的“鞭牛”民俗活动。2008年1月21日,在郑州大众生态健身园的“商都民俗庙会”上,举行了“打春牛”迎春民俗活动。游客通过“鞭牛、摸牛、转牛”,祈福长寿平安、国泰年丰。2009年立春的前一天,在杭州宋城景区也有“鞭打春牛”活动。在许多地区人们的印象中,牛都是温顺的、吉祥的、和谐的。新加坡是一个华人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国家,那里有个唐人街区叫“牛车水”。我国少数民族有慰问耕牛的习俗,让牛吃糯米饭,为牛祝寿,为牛洗澡。“在少数民族中,敬牛、爱牛更是美德。文山地区的壮族,就是—个重牛、爱牛、崇拜牛的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一个奇特有趣的节日——‘牛王节’。” ⒂另外,“老黄牛精神”更是人人称道⒃。
77岁的蔡达人以古车模型制作享誉武汉民间工艺美术界,分畜力车、人力车和军事车三大系列。先秦古书《考工记》将攻木之工分为轮人(制作马车的车轮等)、舆人(制作车箱等)、车人(做耒和木牛车等),其中最难的就是制作车轮。蔡老把自己关在小房内,整日与刀、锯、剪、锉和小木条为伍,终于熟练地掌握了车轮的制作方法。他说:“夏朝时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古车,是夏朝奚仲发明的椎轮车。到殷商、西周时车已成常见之物,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出现了各种战车。西汉是中国古车历史上最繁荣的朝代,不但有相当于现在奔驰、宝马的‘安车’,还形成了专门的坐车礼仪制度。到了晋朝,随着国力衰退,牛车、羊车盛行。宋代以后,官僚乘轿风气日盛。”2003年是中法文化年,蔡达人“率领”这支从夏商至民国初年的庞大古车队,“驰”往法国巴黎。其中秦代2号铜车马还被法国国家博物馆收藏。⒄我们真应该像蔡老这样,为传统的农耕文明保存一份完整的标本,现在还来得及,再拖延就迟了。
注释:
1、蔡惠林 老苏州的马车业 江苏地方志 2003年 06期
2、钱宗武 《说文》车部字的文化阐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3期397页。
3、王星光 试论中国牛车、马车的本土起源 中原文物2005年4期28页。
4、7、龚缨晏 车子的演进与传播——兼论中国古代马车的起源问题 浙江大学学报2003年3期22页。
5、王成 谈甲骨文的发现者 山西档案1989年3期。
6、.陈应国 马帮驮起的古驿站 云南档案2005年3期。
8、建立牛档案 服务牛产业 黑龙江档案 2004年 1期。
9、王永庭 衢州耕牛“走”进档案室 浙江档案1995年 11期。
10、陈乐道 王艾邦 古韵新声——黄河水车史档解读 档案2003年5期39页。
11、姜洪源 中国精品档案解析之四 水车档案:述说黄河水车的历史 山西档案2007年4 期。
12、王道瑞 “春牛芒神图”及古代的迎春活动 历史档案1986年 2期。
13、陈乐道 档案记载的兰州水车沿革及工艺 档案2003年5期27页。
14、日本恢复使用水车 江西水利科技1987年 2期。
15、曾跃明 人类的朋友——从《永禁宰牛碑记》谈对耕牛的保护 云南档案2006年2期21页。
16、知心大哥 牛年话牛——漫话老黄牛精神 北京档案2009年2期。
17、蔡达人“驾”着古车驶往巴黎 “首义之都 武汉之乡”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