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牛车、马车与水车 ——国内档案期刊专题研究之一
牛车、马车与水车 ——国内档案期刊专题研究之一
来源:互联网 sk001 | 杨景春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浏览近些年的档案类期刊,甘肃省档案局的《档案》涉及水车内容最多。仅2003年5期就刊登8篇文章,以不同的体裁,从不同的角度阐述兰州水车文化,值得效仿。黄河从兰州市穿城而过,林立于岸边的水车已成了文化的标志。兰州水车雄辉粗犷,借助黄河水流速,冲击刮水板,水斗旋转大轮,用来提升水位灌溉农田。与江南一带的水车不同,兰州水车雄浑粗犷,是西北人审度地势、因地制宜的杰作。据档案记载,建国初期兰州黄河段两岸,约有二百五十架水车,总提灌面积10万多亩,最大的直径二十四米,堪称水车之王。水车在兰州已有400余年历史,由明代兰州人段续所创。2005年8月,被誉为“水车之都”的兰州建起了一处水车博览园,再现了50多年前黄河两岸水车林立的壮观景象。兰州水车博览园位于百里黄河风情线滨河东路黄河南岸,是一个展现水车文化的主题公园。随着水泵等机械的出现,水车已经完结了昔日的功能,但作为以往文明的缩影,它利用自然、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却日益受到青睐。有人说:“今天重建黄河水车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想流逝的人生岁月,重现昔日兰州“水车之都”的风采,同时在于唤醒人们如何更好地保护至今尚在兰州、皋兰、白银、景泰等地咿呀转动却为数不多的黄河水车,大力弘扬黄河文化,乃是我们关注水车的真正原因。”⑽湖北宜昌车溪土家族自治村是 “中国民俗文化村”,车溪以水车而得名。千百年来,车溪人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水车,并利用这些水车磨面、舂碾、造纸、抽水灌田,充分显示了土家先民的聪明才智。与兰州一样,近年,车溪建立了全国首家水车博物馆,集中展现了中国两千年来经常使用的桔槔、翻车、脚踏翻车、手摇翻车、牛转翻车、水转翻车、风力翻车、拔车、水碾等16类38种水车。悠久的,现代的;山区用的,平原用的,古老的水车点缀着幽静的山水,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不少旅游景点都有水车,如武汉东胡风景区,浙江嘉兴市千年古镇西塘,贵州省北部湄潭县等。为表现其真实性和古朴性,让游客参与其间,体验逍遥游,坐北方牛车和马车,踩江南水车,感受乡村田园风情,感受家的温暖。

  如今,城市化已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钢筋水泥吞噬着大片田野,一群又一群人背土离乡融入现代文明,都市的霓虹灯下挣扎着身份尴尬的农民工。曾经的家园和曾经的人都已面目全非。荷兰为“风车之国”,数百年前的全盛时期,风车有近万个,他们向海争地,创造了高达9米的抽水风车。现在风车也不多见,因此荷兰人也和世界各地蜂拥而至的游客一样,要到风车保护区或风车博物馆去参观才能一饱眼福。姜洪源说:“近年来,兰州黄河岸边又建造起大量的现代水车,是为休闲,是为旅游,或是为让一辆水车承担起兰州城市“记忆体”的功能。这种旧日时光的重现,对于年轻些的人来说是文化寻根,对于上了些年纪的人则是记忆苏醒。”⑾面对旅游景点旋转的水车,我们心情是复杂的。水车,本不是供人观赏的。物欲时代,马车只能藏在屋子里,作为一种远去了的关于乡土和家园的记忆。疲于奔命,这是所有现代人的生存宿命,失去的,不仅是农民的家园,人类的家园也丢失了。这个结论尽管悲观,却是哲学意义上的真相。所以,说兰州黄河水车是一曲忧伤的挽歌,一场辉煌的告别也可以。

  和我们有“水车博物馆”一样,许多国家如葡萄牙、法国、泰国、曼谷都有“马车博物馆”,几百年来马车的模型,十分有趣。有贵族的,更有平民的。游客可以在历史的空间尽情想象,在田园境界中尽情享受自然与身心的和谐之美,其愉悦的心境与绮丽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自然景观与人生感慨有机交融。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当今时代对我们提出的重大课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中国经济巨变带来了各种矛盾,衍生出的拜金主义、道德偏颇以及个人主义已成为精神家园的制约因素。

  人和家园故土的联系,是一种牵肠挂肚难于言明的情感;是一种藤葛纠缠、撕扯不断的精神依恋。我觉得,设计游览景区的肯定是智者,是在修补人类残缺的精神家园。他们对现代人生存境况、精神重压,以及漂泊者无所依傍的心灵状态了解的细致入微,对如何解脱精神危机进行过探索。立足于现实生活,执着于精神家园的寻觅和建构,使这些地方获得了强烈的现实感和丰厚的思想内蕴,成了忙碌匆匆的我们心仪已久的世外桃源,成为纯朴而无法遗忘的,充满温暖和爱意的精神归宿。同时,也属于精神自救。设计者如一位高水平的郎中,会对症下药。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有什么比滋养心智更为重要呢?怪不得许多景区游人不断,在这样的空间里,人才是真正的大地之子,自然之子,才能真正放松,体验到家园的欢乐。

  3、为农耕文明留一份档案

  立春阳气转,雨水沿河边。随着中国历法的外传,二十四节气已流传到世界许多地方。李松龄《清宫春牛芒神图》一文(《文史知识》1991年第4期)介绍,清廷每年颁发《春牛芒神图》,“每年六月责成中央掌管天文气象的钦天监,按照年建干支,推算测定次年春牛芒神的颜色、形象,绘图贴说,名曰《春牛芒神图》。然后将图发给各省府州县,再由地方按图样制造出春牛与芒神的偶像,举行鞭春的迎春仪式。在省城、省府是由知府主持祭典,县城则由知县主持。” 《春牛芒神图》中春牛各部位的颜色是根据当年干支和立春日的于支与五行阴阳的关系决定的,芒神的年纪、服饰、姿态也由上述关系决定。这样,春牛芒神不但六十年中(一花甲)不会雷同;六十年外的同干支年,因立春日的干支不同,也不会全同。这叫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牛不同。

  “迎春活动古而有之,经过历朝统治者的不断更新,到了明清两代渐趋完善。它既表明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农事将要开始以劝农的主题,也体现了古代中国以农为本的思想。”⑿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一些清代的“春牛芒神图”。春牛芒神图通称“春牛图”,它和木刻农历广泛发行农村。据记载,“鞭春之礼”从周朝就兴起了。古人舍不得鞭打真牛,就用泥或纸做个假牛,用柳条鞭打,是一项重要的官办岁事活动。要了解一个时期某个地方的文化,必须了解那个时期人们的生活习惯、民间风俗和生产条件。如果不注意保护,将来想要了解,只能到遗址中去挖掘了。除了马车、牛车与水车外,还有碾子、耧车、犁杖、耧耙、锄头、镰刀、风车、驮筐、辘轳、木锨、木桶、纺车、绳机、铡刀、石滚、连枷、木椎、织布机,我们已经失去或者正在失去的生产生活工具太多了。仅就灯类而言,各种各样的煤油灯、罩子灯、汽灯、马灯,早已经见不到了,就是到博物馆也难觅其芳踪。还有数不清的行当已经消失,如修磨匠。过去,人们要把粮食加工成面粉,制作窝头、馒头等食品,或把米、豆磨成浆做煎饼、豆腐等,离不开石磨。在我的家乡,石磨有两种,一种是小些的,可以用手摇。另一种就比较大了,要用马或者牛来拉。石磨用的时间长了,磨齿容易磨平,那就要重新凿一遍。中间的铁轴铁圈容易松动,就要用白矾重新固定一次。修好的石磨花纹精美,磨面快且均匀。七十年代开始,石磨渐渐退离了人们的生活,修磨匠销声匿迹。消失的还有织布匠、补锅匠、钉掌匠、编席匠、和绳匠、擀毡匠、口袋匠等。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早已把农耕时代的那一点点闲情逸致抛出轨道之外,我们只能从古诗文的阅读中,品尝到一丝丁点味道。我不知道,这是人的进步还是退化?还说兰州水车吧。幸运的是,兰州水车已于2006年2月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这一古老的灌溉工具虽“退休”但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虽已终结取水功能,但它是我国水利科学技术的缩影与社会发展的见证,反而升格为历史文物,一种文化遗产。历史传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是一个城市的特色和魅力的表现。近年来,兰州在文化设施功能和文物保护上都得到了强有力的发展,从2007年到2013年兰州将进入全面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重点保护阶段。为提高艺人的技能,政府实施补助政策,要求他们展示水车制作绝技,以使这门古老的技艺延续下去。“然而,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对于兰州水车的沿革和工艺流程,尤其细节之处,甚至民间水车工艺制作者,相互间也存在不同的认识和做法,至今仍待商榷。关键之点,乃是缺乏详细而原始的文献佐证,即使有记载,也多语焉不详,无疑有碍水车文化的进一步传承。”⒀你看这事好麻烦,实际上就差那么一份档案。再如牛力水车由上车、下车、车棚和地轴四大部件构成,没有图纸如果恢复很难。水车所有部件都应该是木质的,而现在有些地方制作的水车除了水泥就是钢铁,明显带有新时期的色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韵味。现在,我真怀念诗人笔下“数百年来唱着疲惫的歌”的那辆“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水车在日本被冷落多年之后,现在它重新受到人们的欢迎。日本节能技术公司的新设计使传统的水车反映出最新科学成就,而且正在被用来碾米,抽灌溉用水,磨面,以致充当农村工业和作坊的小型动力装置⒁。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互联网周刊《互联网周刊》
《互联网周刊》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925/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网罗天下...
化学试剂《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35/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试剂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84/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创刊于1979年19月,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一本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重庆医学《 重庆医学》
《重庆医学》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09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循证医学、...
南方文坛《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双月刊,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04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点睛...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