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牛车、马车与水车 ——国内档案期刊专题研究之一
牛车、马车与水车 ——国内档案期刊专题研究之一
来源:互联网 sk001 | 杨景春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车在人类进步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将牛车、马车与水车放在一起加以比较与分析,不是出于一种简单的随意性,而是因为这三个概念有太多相通相近的内涵。首先,它们都是“工具”。什么是工具?工具是指能够方便人们完成工作的器具。陶行之在晓庄师范校门题联道:“认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为好教育;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是真文明。”作为人类发明和制造的工具,牛车、马车与水车种类繁多,特色突出,在华夏文明史上大名鼎鼎。水车是农村普通使用的灌溉工具,牛车和马车统称为畜力车,“人类养马历史已有五六千年,马车是人类使用最悠久的陆上交通工具,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同程度地盛行。”⑴在没有被各种机械动力车辆取代之前,牛车、马车是运输史上地位显赫的望族。

  其次,它们都有轮子。轮子通常被视做人类最古老、最重要的发明,以至我们经常把它和火的使用相提并论。《淮南子·说山训》说“圣人见飞蓬转而知为车”。“飞蓬”, 多年生草本,其茎高尺许,枝叶似杨柳,一有大风,很容易被连根拔起,盘旋翻滚。正如见到水里漂着的木头而想到独木舟一样,古人可能就是受到这个现象的启发,发明了车轮和车轴。人类采用滚动的方式前进,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这需要无与伦比的想象力。轮子带给人类一种新的运动方式,这就是由移动到滚动的飞跃。车之所以称之为车,最主要原因就是有轮子。有了轮子,才会有原始的粗糙的车,无论这车是运人还是车水;也无论这车是用牛拉马拉人拉,亦或是靠水力、风力推动的。总之,人类凭借杠杆原理,用小巧玲珑朴实无华的轮轴,使得以前根本不敢想象的东西轻松多了,搬动了大大超过自身重量的物体,同时也加快了历史进程。 远古奔来的意象 世界上汽车历史不过100多年。而现知马车的历史却远远超过了4000年。世界上最早的车的证据,是公元前5000年左右在高加索出土的牛车模型。中国古代传说是黄帝把木头插在圆轮子中央,使它运转,因而造成车辆,因此黄帝被称为轩辕氏,“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车最早为商代所造,河南安阳出土的商代车可以证明这一点。”⑵从篆书等古文字的构成看,车字字形包括车轮,车厢,还有车轴等。《说文·车部》中关于车的构件字的分析阐释也很有意思。古人运送物品,最初主要靠背负肩扛或手提臂抱。进而将绳子系在物品上用人力拉曳,称为绳曳法。再后来为减少磨擦,利用树枝为架,两杈之间绑以横木,其上载物,即所谓橇载法。把圆木垫在木橇之下,借其移动载物,可以说是车的维形。

  关于马车的起源,中国还是外国,目前争议都很大。王星光说:“有理由推断:牛车、马车应是在中国本土起源的,商族应是我国最早掌握牛车、马车驾御技术的部族。”⑶国外的古史专家或家畜文化史学者,大多持有中国古代马车是西方传来的。中国也有这样的观点,龚缨晏认为:“根据考古材料以及岩画上的图案,中国的马车应当是从西方传入的。马车的传播是古代中国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一个实例。”⑷马车是古代重要的代步工具。殷商晚期马车已用于军事活动。马车的多寡,是综合国力强弱的标志,战争频仍之时,国家强弱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所以有“千乘之国”、“万乘之国”的说法。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在春秋时就是中等诸侯国了,有车 “万辆”就是今天所说的军事大国。

  “甲骨档案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一颗明珠,是人类文明历史的瑰宝。甲骨档案的发现,对于我国的历史学、古文字学等学科的研究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⑸从甲骨文的记载中可以很清楚地看到,商代的马车曾经用以狩猎。一天,商朝国君武丁去狩猎,在捕捉一只雌犀牛时,大臣叶的车轴突然折断了,拉车的马斜斜的打了个趔趄,撞到武丁的车厢,车厢摇晃得很厉害,车上子央站不稳,坠了下来。这可能是有史以来记载的第一次车祸,好在并不严重。一个月以后,商王武丁又乘坐马车去打猎,车队浩荡。看来武丁和后代康熙一样,爱好打猎。谁知,小臣古驾驭的马车一不小心,撞到了路边一块大石头后撞上了商王乘坐的马车,结果王子子央从马车上坠落下来受了重伤。在这条卜辞文献中,“车”字有两种写法,很有趣。一个“车”字可以看出车轴已经断为两截,另一个“车”字作头朝下状,非常形象地记录了交通事故后两辆车的惨状。看来人类从拥有第一辆车的时候起,车祸就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刻悬挂在头顶。

  你知道马帮吧?马帮与云南交通密切。在1910年滇越铁路通车和1935年滇缅公路通车以前,所有货物的长短途运输全靠人背马驮。即便是在两条交通干线开通以后,云南除交通干线以外的其他地区,主要交通工具仍是马。有着2000多年建制历史的云南驿,仍保留着古镇古驿道的原有风貌。云南驿古镇,属汉代云南县和魏晋云南郡的故地,因元明清三代设置云南驿而得名。是“彩云之南”的故里,最早叫“云南”的地方。“南方古丝绸之路博南古道最大的驿站云南驿,是马帮驮起的古驿站。昔日幽幽古云南,历经沧桑,仍保留着不少的遗物遗迹,保存完好的古驿道和千年释站风貌依旧。”⑹多少感人的传说和动人的故事在云南释的历史沧桑中沉浮,深远的“马帮文化”,有待于从历史长河中剥去封尘,昭示辉煌。

  世界上首先出现的是牛车还是马车?有人说:“虽然车子出现时,马已经被人所驯养,但早期的马主要用来骑乘,而不是拉车,拉车的主要是牛。”⑺马居“六畜”之首,畜力拉车是运输业的突破。看来,历史上马车纵横驰骋,出尽了风头,就连孔老夫子都在《论语》中说自己最擅长的就是赶马车了。与马车的迅疾相比,以牛为动力的牛车自然是慢悠悠的了。但考察牛车的历史,也未必晚于马车。

  “牛车”这个概念还有另外一层内涵。与马车牛车的历史比较,水车的出现可能要晚一点。民间最早的汲水用具该是“桔槔”。《庄子·天地篇》说,子贡南游,回途路过汉阴时,看到一个老丈人抱瓮汲水灌溉,特别辛苦,于是告诉老翁一种省力的器具,名曰之“槔”。也就是用一条横木支在木架上,一端挂着汲水的木桶,一端挂着重物,像杠杆似的,可以节省汲水的力量。桔槔汲水可以说是水车发明的先驱。桔槔是中国农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俗语“吊杆”,延续了几千年。《后汉书·张让传》记载,东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毕岚发明了“翻车”,即后来的水车。有一种翻车,是以牛为动力来拽动转盘,通过轮齿带动龙骨链刮水板,将水刮起的灌溉农具,这样的翻车叫牛转翻车,俗称“牛车”。 感受家园的温馨 将牛车、马车与水车放在一起,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它们曾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对我们的影响已经深入骨髓。比如牛,对于屯子来说牛是件大事情,一个屯子人的日子过得宽裕不宽裕,活得轻松不轻松,看一看这个屯子有多少头牛你就全明白了。屯子里的人说牛是哑巴兄弟,有了这个哑巴兄弟,地里的一半活儿它就替你扛了。庄户人家墙上一根普通的拴牛绳索,拴着的不仅是牛,拴牢的是村庄人和牲畜一缕沉默的情怀。牛车马车北方多于南方,而水车南方多于北方。水车、水磨、水车房,是许多南方人挥之不去的情结,有一种水车,静静地竖立在地平线上,远远望见,如竖琴,如童话世界,看一眼便不能忘记;在北方的原野上,凡是有人群的地方,凡是有村庄的地方,就有马车与牛车的影子。为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财政增税,黑龙江某地近年倡导为牛建立档案。⑻早在10多年前,浙江某市浮石乡政府的档案室就为全乡360多头耕牛全部被立了档、设了卡。翻开档案,养牛户姓名、牛龄、役龄等情况一目了然,这是该乡为保护耕牛资源所采取的一项新措施⑼。我生长在农村,与“三农”有不了的情结。咿咿呀呀的水车声,辚辚的马车声,吱吱的牛车声,缠绕着我们祖祖辈辈的情感,让人想起古老与久远,让人强烈的感受到质朴、自然与亲情,以及其间所洋溢的家园的温馨。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互联网周刊《互联网周刊》
《互联网周刊》杂志,于199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925/TP,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网罗天下...
化学试剂《化学试剂》
《化学试剂》杂志,于197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135/TQ,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试剂介绍...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杂志,于198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1-1384/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械...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月刊)创刊于1979年19月,是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中国现代文学馆主办的一本专门发表现代文学研究成果的学术刊物。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重庆医学《 重庆医学》
《重庆医学》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0-1097/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循证医学、...
南方文坛《南方文坛》
《南方文坛》杂志,双月刊,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5-1049/I,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点睛...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