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图式理论认为,我们之所以能理解一组句子及其含义是因为在我们的头脑中存在着关于各种事情、情境和现象的图式,这种图式包含对各种事情、情境和现象及其内在逻辑关系的概括,其作用就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根据这一图式对一些具体的事实、具体的情境进行“推论”。根据这个理论, 我在教学中尝试运用激发学生原有的感性认识,并引导学生对感性材料进行归纳、整理、重构,形成新的认知。[5]于是,在这样的情境创设交流中,学生渐渐被老师带入了自己对问题的思考中。这一过程中,有些成绩好的学生会充分运用自己的以往知识和经验以及刚才老师所提供的句型和词汇,通常会运用查字典、与同学交流合作、向老师请教等到方式自觉地参与其中。但是大部分的同学会因为新的知识点的引入和自身的基础不好或者缺乏兴趣而混水摸鱼,敷衍了事。此时,教师要从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可以通过给出提示的方法和不断鼓励的方法让大部分学生甚至全部学生都参与进来。例如,只要学生能讲出一个句型,就表扬学生;而且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不批评,而是给下一个机会,让学生思考后再来回答。在这个单元,对于有些不投入课堂的同学,我采用发现学习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愿意学习。所谓发现学习,是从人的好奇心出发而提出的学习方式,是让学生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让学生自己成为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老师促进学生去思考并参与知识获得的过程。我问了这样几个问题:“In the near future, you will enter into the working field and you are bound to be interviewed by your boss if you seach for a new job, do you agree?” “Do you want to be employed at high salary? And how will you be employed? Isn’t it a wonderful job interview?” “ Job interview will determine whether you will leave a deep impression for the interviewer and also the result of it will determine whether you’ll be employed or not.”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to respond appropriately in the job interview?” 在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后,他们开始找伙伴来共同回答问题。然后我加深难度,再给学生听了一个因为面试中的不当语言而不被录用的视频。让学生找出哪些语言在面试中是被禁止的和其原因。 此时学生还是一头雾水,我再通过激发的方式,一个人给学生分角色扮演了一个面试的场景。我首先扮演被面试的人,问道: “ Is it your wife? She is so beautiful !” 然后我又扮演面试的考官,我表现出脸上有点尴尬和不好意思的神情。之后学生就非常理解地说道:“We can’t ask private questions!” 学生的回答得到了我的肯定,于是自信心提高了。之后我让他们看视频的时候,他们就更投入。我一边播放视频,一边问学生,我问学生:“ Do you know why you come to the company to be interviewed?” 学生的回答不一,大概有:“ Because I like this company./ Because I have interest in the job./ Because I want to earn money and make a living. ” 我鼓励并肯定了前面两个回答。至于某生的回答,我表示中立,并跟学生说在面试中哪怕有这样的想法,也不能问面试考官关于工资的问题,否则会被视为工作的激情不高,和动作的动机不良,而公司最重要的是招聘积极工作、忠于职守的人。于是学生把视频中询问有关带薪假期的句子快速地抄下来并写下了原因。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句型和面试的禁忌后,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记忆,我让学生先后做书上的句子英翻中训练和听力训练。学生又在不断地运用英语的认知思维来培养在商务场景下的英语语言的能力。
第三,“一切有意义而持久的变化都是先从内部开始的,然后再由里向外地发展”。 认知心理学要求师生发展双向的“自我形象”,使师生之间形成“心理共振”。基于以上的教学环节后,学生基本掌握了本课的知识点,教师和学生之间能达成互动,以实现双向认知。老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准备,让学生将摘好的语句整理一下,并适当记忆,准备分角色表演面试场景。老师扮演面试的考官,学生扮演被面试的人,模拟真实情景,进行两人互动对话。之后进行生生互动的情景,即让学生以两人一组分别扮演面试人和被面试的人。这里的互动还包括老师关于知识点的回顾。老师抛出词和句型,学生能够迅速做出回答。老师给出关于面试的禁忌,学生也能从容应对。至此,我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 语言的理解、语言能力的培养和语言的运用。当然,语言的运用能力并不是在课上几分钟时间的表演就能一劳永逸的。教师要布置课外的学习任务给学生,包括写文章、编情景对话、翻译句子甚至脱稿表演商务情境中的对话或者团队合作做PPT展示等。
4.商务英语教学策略
基于认知心理学原理,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要遵循以下教学策略:
(一)、头脑风暴教学法
诺曼曾说过,我们的目的是了解人的认知过程、记忆、知觉思维等认知现象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对一种现象的了解有助于说明另一种。因此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所有的认知,头脑风暴教学法特别适用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下的情境问题,需要解决商务问题,因此采用头脑风暴,激活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思考,让大家共同来完成一个问题,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商务英语的运用能力。
(二)、激励教学法
这里的激励,不单单指构建美好的课堂教学环境;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互动体验;创造积极的课堂心理氛围;建立合理的评价制度,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满足学生学习愿望,而且是指要通过上商务英语课启发学生的自我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开发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努力完善自我。高职学生往往对理想我要求更高,导致了理想我与现实我的差距增大,造成理想我和现实我的矛盾。在《商务英语》课中,老师应该教会学生商务素养和内涵有时比纯粹地掌握商务英语的表达方式更为重要,比如团队合作、电话礼仪、会议安排、商务宴会、跨文化差异等。这其中的奥妙反映了一个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样会让学生,特别是差生产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从而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技能。
(三)、情境教学法
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动态的场景,一段生动的背景材料,往往可以诱发认知内趋力,使人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同时这些情景还可以成为思维活动的向导,从而牵动人对认知对象的想象和启发。所以情景教学是诱发学生认知内趋力的最佳条件。[5]情境学习理论的研究认为,真正的、完整的知识是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的。情境学习理论提倡“认知学徒制”,即强调经验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商务英语教学应强调以意义为中心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交流环境中投入真实的交际任务,并与他人共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以英语为媒体执行任务,学生可以运用自己的语言积累和想象力自由发挥,在实践中学习。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不熟悉到熟悉模拟情境到真实情境的原则,促使学生者的积极参与和真正互动。[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