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运用认知心理学原理,建立了高职商务英语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模式:CTTI,即交流,思考,激发和互动,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学策略:头脑风暴式、激励式、情境式和分组活动教学法。
【关键字】认知心理学、商务英语、体验式教学
引言 认知心理学起源于二十世纪50、60年代的瑞士著名教育与发展心理学家皮亚杰,代表人物有托尔曼、奈塞尔等人。它将人看作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系统,认为认知就是信息加工,包括感觉输入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全过程。索尔索在《认知心理学》中说道:“认知心理学研究我们如何获得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又怎样表征并转化为知识;它怎样贮存;知识又是怎样用来指导我们的注意和行为。它涉及心理过程的全部范围—从感觉到知觉、模式识别、注意、学习、记忆、概念的形成、思维、表象、回忆、语言、情绪和发展过程,而且还贯穿于行为的各个领域。”[1]
认知心理学的特点是:(一)、它强调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皮亚杰认为:“认识既不是起因于一个有自我意识的主体,也不是起因于已形成的(从主体的角度看)、会把自己烙印在主体之上的客体;认识起因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发生在主体和客体的中途,因而同时既包含着主体又包含着客体……”,“认识既不能看做是在主体内部结构中预先决定了的……它们起因于有效地和不断地建构”。 [2](二)、普遍重视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学习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格式塔心理学到皮亚杰的新结构主义,再到加涅等人的信息加工理论,都十分重视刺激环境与个体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学习过程是能动的过程,学习者并非被动地接受外在影响。相反,个体在接受影响以后总是将它与学习者的已有经验结合起来,并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地加工处理。[3](三)、突出地强调研究人类内部认知过程,将行为主义丢弃的意识又捡了回来,将行为与意识的研究结合起来,既重视个体的外显行为,又重视个体的内部活动过程,将心理过程与外显行为的研究结合起来。[4](四)、主张把各种认识过程综合、整体地加以分析。(五)、要采用一定的认知策略,即:人类的信息加工过程中,往往都要运用以往的知识、经验、采用一定的方法来加工信息,这本身就是一种主动的、有选择性的活动,强调人类认识活动的主动性。
此外,不管是心理学家皮亚杰还是美国认知运动主义者布鲁纳都认为保持学习的主动性或者说学习动机(主要指内在动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国内对于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研究可谓层出不穷,分门别类。学者们大都从建构主义,CBI或者CBE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法、任务型教学法、英语基础与商务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等方面来探讨高职商务英语教学的课程教学改革与建设。然而,我们常常忽略教学设计中心理形成内部机制和心理调节的应用问题。实践表明,在教学设计中对心理认知规律的尊重,能调动起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改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并改进认知方法。这不仅有利于外部行为能力的增强,而且使教学设计的实践适应当前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5] 本文试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来剖析高职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及其策略。
2.商务英语课程的特点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属于ESP课程,“商务英语”是一种语域标记(registrar labe1),是作为特定语域中的一种语言运用,专业方向的英语具有其明显的语域特点。它们与公共英语的区别不仅仅是在专业的词汇,一个特定的专业领域的文化和规范必然对语篇产生影响。[6] 它的特点是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依据高职高专教学强调“适度⋯‘实用”的标准,高职院校培养的商务英语人才的能力目标是能够在不同的商务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的语言知识解决问题。但是这门课要求学生既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又具备了解并运用商务知识(如经济、金融、贸易、以及对外贸易中的各种知识以及实际操作技能),相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想学好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就已经很困难了,我院一般的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只能过英语四级考试,少数的学生通过英语六级考试,有些甚至连英语三级考试都过不了。但即便是在通过了英语四级或者六级考试的学生当中,英语口语表达力和书面表达力欠佳的学生也大有人在。这充分说明高职的英语专业学生,尤其是在我们这样的高职院校里,想找到英语基本功和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俱佳的学生是少之又少。鉴于此,学生想学好《商务英语》这门课,达到能够在工作场所中熟练运用所学的商务知识和商务词汇、句型,是非常困难的。这也就成了教师上好这门课的难点。比如教师在上 “Job Interview” 和“ Jobs and Responsibilities” 这两个单元的时候,学生对于面试中的场景只是基于想像的,而且其中描绘工作名称及职务的大量的商务英语专业术语会让学生觉得晦涩难懂,甚至望而却步。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在一个创设好的情境中,充分激发学生的知识体系、思考和记忆、加工信息的能力,并给学生真正的师生、生生互动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不自觉的情境中学习并掌握商务英语语言技巧。
3.商务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
著名语言学专家克拉申曾把能否提供可理解的语言输入作为一个优秀教师的标准,并认为输入应该是有趣而密切相关的。这就涉及到习得者的心理因素。《商务英语》的教学要既体现知识性又要体现趣味性、互动性和情境性。结合认知心理学的特点,设计了高职商务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体验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创建的是一种互动的交往形式,强调重视师生的双边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既是师生信息的交流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的交流过程。“体验”不同于“经验”,“经验”仅仅重视主体的心理结构,而“体验”是在“经验”的基础上更注重于主体与客体合一的动态建构。本人将高职商务英语的体验式教学法设计了一个CTII模式。
Teacher Students Communication
Thinking
Inspiration Teacher
Interaction Teacher and Students
其中的C即交流(communication);T 即思考(thinking);I 即激发(inspiration);最后一个I 即互动(interaction)。 简而言之,教师通过各种交流的手段让学生充分暴露在教师所设定的商务情境当中,然后抛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此时学生需要调动自己以往的知识经验和体会并结合老师所讲的来思考教师的问题,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的心理达到完全投入和忘我的状态,之后教师和学生之间才会形成一种合作式的,开放式的互动和交流。本人把第二和第三个环节看成是互相兼容的,因此这两个环节合并起来讲。首先,在实际教学中学生有各自的个性, 共同组成的集体又有集体的心理定势等。教师应该首先探明这种心理特点,并利用相关的心理知识对心理定势进行控制和干预。同时教师也是个体,外在的环境也会对教师心理动机产生作用, 如何有效地控制自我情绪,有节制地调节自我的心理状态对教学与师生关系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影响。[5] 从交流方面而言,高职的学生基础较差,而高职的教师素质却比较高,一般都是研究生学历,因此他们之间形成了知识结构和素质方面的很大的差距。教师在上《商务英语》课的时候要注意放下自身的优势,要用真心和诚心来与学生沟通和交流,看到学生听不懂的和异样的眼神时,要重复地解释自己说过的知识点。如在“Job Interview” 这一单元中,教师首先通过播放一个面试的视频给学生观看,然后边看边自我讲解,在放完这个面试的视频后,教师自己重复视频中重要的词汇和句型,甚至用声情并茂的表演来重复刚才视频中精彩的和重要的细节,边表演,边看学生的反应。然后引入面试中需要的几组表达方式如个人简介、工作经历、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并在PPT中加以展示。如果学生听得津津有味,那表示这样的交流方式是成功的;如果发现学生有低头、讲话的现象,那么就要马上换一个简单的方式,可以直接用中文补充刚才表演的意思。然后老师会让学生重复看这个视频,并让学生讨论、分析、比较和刚才老师讲的相类似的句子并翻译其准确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