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县管校用”的实践策略
1.积极探索用人机制,打破教师身份限制
成立专职机构,确保“县管校用”改革的顺利推进。[16]从2008年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开始试点“县管校用”政策,其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专职机构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温江区在区教育局领导下设置了成都市温江区教职工管理服务中心,该机构自成立以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与教职员工签订人事聘用合同,其教职工同时与学校签订岗位聘用合同,切实理顺教育行政部门、学校、人才交流中心与教师的关系,在教师由“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中发挥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2.多渠道加强政策宣传,提高政策的认同水平
郑茵中在《福建省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一文中指出:26%的教师对“县管校用”不了解,52%的教师有听说但是不了解,46%的社会人士不了解,30%的社会人士有听说但是不了解,只有23%左右的教师和社会人士了解该项政策。[17]在福建省未实施“县管校用”的很多区域由于对政策不了解,因此产生了如下误解:一是认为新政策没有出台的必要,因为我国目前实施的已经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各校的人事档案和人员调动都是由县教育局负责,教师日常管理和考核在学校,已经是“县管校用”,新政策和旧做法没有太大区别。二是认为该政策涉及到教师管理权力的调整,没有上级部门的强力推行,部门间关系难以协调,实践中不好操作。三是认为把教师的工资、基金册放到教育局统一管理,就是教师人事关系收归县管。由于对政策的不了解和误解直接导致一半以上的教师和社会人士对该项政策持不太乐观的态度。鉴于此,相关宣传工作应立即开展,而且应该采取多种渠道和形式进行宣传,该政策能否有效实施、能否获得广大教师和社会人士的支持,宣传工作是否到位在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加强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该项政策
福建省在实施“县管校用”政策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一方面原因就是“县管”范畴不够明确,体制性问题未突破,政策在教师交流的编制、岗位设置管理职能的划分上,未明确体现对以人事部门为主导的教师管理体制的突破,因此在试点区/县实施教师校际交流大都需要保持学科、职称、数量一致的情况下进行交流,也就造成了教师交流余缺互补困难,政策实施换汤不换药。“县管校用”本身体制机制还不够完善,这就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及时发现其不足之处然后加以完善。
4.强化政府对政策的推动力,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
“县管校用”其实质是对教师人事制度进行改革,其实施需要有自上而下的强大推动力,以理清关系,排除阻碍。但是目前政府还未显示出坚定的行政意识和强有力的政策推动行为。[18]“县管校用”政策在试点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但是我们要清楚政策处在试点阶段,遇到疑惑与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众所周知任何新生事物在其诞生之初都会遭到人们的怀疑和旧事物的阻挠,但是新事物本身具有很多旧事物不具备的优点,因此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坚信“县管校用”政策能最终解决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另一方面需要政府及时组织有关部门在调研的基础上及时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予以阐释困惑,指导政策实践。
我国是一个城乡二元结构异常典型与持久的国家,“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格局决定了我国教育均衡发展道路异常艰巨与持久,因此除“县管校用”政策外,政府还应采取多方策略,譬如: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对农村在职教师给予优厚待遇,给农村教师提供进修培训机会,适当放宽农村教师晋升提干的条件限制,鼓励、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
参考文献:
[1]王升,张燕.教学公平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2][3][4]唐智松.论薄弱学校教育资源的多渠道供给[J].中国教育学刊,2009(5).
[5]唐智松,温萍.城乡教师交流中的不适应性问题[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0(11).
[6][7]曾茗.城乡教师交流异化现状的思考[J].西部教育发展研究,2009(2).
[8][9][10]李宜江.城乡教师交流政策实施中问题与对策——基于对安徽省A县的调研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1(8).
[11]吴志宏,陈韶峰,汤林春.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52.
[12][13]县管校用.[EB/OL].http://baike.baidu.com(2010-09-19)。
[14][15]成都探索教师“县管校用”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调查.[EB/OL]http://www.jyb.cn(2011-08-31)
[16]谭梅.统筹城乡教师发展 均衡配置教师资源——程度市温江区教师“县管校用”机制之政策制度解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1(7).
[17][18]郑茵中. 福建省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用”政策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