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强调国际工程管理的培养方案优化
4.2.1学校国际工程管理方向强化教育
“国际工程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四个方向之一,该方向十分重视技术基础以及围绕国际工程管理的管理和经济基础知识。专业课中包括“国际工程承包(含投标报价)”“国际工程合同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课程,还十分重视学生的英文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
国际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知识结构包括外向型技术知识与外向型公共知识。外向型技术知识不仅指外语水平,也包括了解和熟悉有关的国际惯例知识。熟悉国外通用的设计规程、技术规范等,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原理,特别要熟悉国际工程招标投标、合同管理及工程进度、质量和成本管理,能够使用国际上通用的计算机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外向型公关知识,包括从事国际工程的高级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和公关能力,具有战略发展眼光,熟悉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动态和趋势,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敏感的辨别力、正确的判断力、果断的决策力【6】。
4.2.2短期专题培训班
在短期时间内成立专题咨询研讨班,请业内专家将授课与咨询研讨相结合,学习如合同管理、投标报价、风险管理、索赔管理、FIDIC合同条件等课程,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4.2.3利用国外资源培养人才
选拔外语好、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学生去外国公司学习技术知识和管理技巧以及处理各类问题的一些新的理念和工作作风,如果请外国专家讲学,则提出明确的要求,防止“科普式”的讲学。
总之,由以上三点强化措施经验,根据实际提出工程管理专业国际工程管理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为“1+3+工学交替模式”。“1+3”就是用第一年的时间,相对集中地进行外语强化训练,打好语言文化基础,然后在后三年内用“双语教学”培养国际工程知识和能力,用“对外工程承包企业文化”陶冶国际工程意识,用“工学交替”培养工程实践能力。
4.3强调信息化的工程管理的培养方案优化
目前随着计算机的大量普及网络办公专业软件逐渐成为各行各业不可
或缺的工具,首先加强对学生使用主流专业软件的训练,从而缩短就业后培训时间,做到即时上手。如PKPM结构与招投标、广联达预算软件等,这样学生将同步掌握企业中正在使用的专业软件。
其次提高学生利用网络与图书馆资源的能力。应当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完成作业、撰写论文、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自发地从图书馆、网络上采集信息从而把握本专业的最新学术动态。在这个意义上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可以着眼于计算机应用和中外文献的网上检索。
最后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和平台实行全方位的专业信息引导教育,如利用校园网络、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海报等来进行宣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发展观念。
4.4强调投资的工程管理的培养方案优化
强调投资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培养内容主要包括投资的基本概念,投资的宏观调控,投资对象的投资决策分析、市场分析、技术分析、经济分析等内容,工程管理专业投资经济的教学培养方案一是应强化工程管理特色,重点在于投资项目的决策分析与评价,同时注意与其他专业课之间的衔接,如《工程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项目融资》、《财务管理》等课程。
二是以市场为导向,依托实际投资项目进行案例教学。例如热点投资、大型投资和身边的投资项目等,必要时可以邀请投资经济学界的资深人士或成功企业家到学校讲学,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业精神。
三是强调投资的工程管理培养方案的内容可以与历年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内容的大纲相结合,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家对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日趋看重。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从事投资类的工程管理工作,如工程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等,他们将报考造价工程师、咨询工程师等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可以对各类技术资格认证进行针对性的分解讲解,如投资决策分析与评价、投资评估、 财务分析与评价等,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5结束语
加入WTO对我国建筑业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建筑业、房地产业的高速、持续发展,都对我国工程管理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在我国已经有很多高校开设工程管理专业,但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市场的需求,确定符合自身特色的培养方案是办好工程管理专业的首要条件,总之,对于特定的高校而言,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的特色是专业的个性,是在长期专业实践过程中积淀形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工程管理培养特色是专业灵魂的表现。而且只有当一个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学生被市场和工程实践所广泛接受和认可,该校的工程管理专业才能获得持久旺盛的生命力。当前,工程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既是工程管理教育界的中心工作,同时又是工程管理实践界关注的焦点。为了促进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大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和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复合型工程管理人才,工程管理教育界和工程管理实践界人士一起携起手来,紧密合作,共同为提高工程管理专业教育水平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高扬,刘明广,我国本科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10(9).
[2] 蒋云霞,浅谈工程管理专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J].高教论坛,2009(5).
[3] 李靖华,徐蕾,长三角高校工程管理专业现状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06,15(4).
[4] 宇德明,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5] 刘戈,李佳,技术类课程对工程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J].中国工程管理论坛,2010,19(3).
[6] 何伯森,培养国际工程管理人才:思路与途径[J].国际经济合作,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