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特色化不明显的原因分析
3.1开设时有点跟风
目前全国有200多所高校开设了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其中,有10余所高校通过了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的评估,除了少数开办较早、且比较有特色的高校外,如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国内约90%的高校都是从1999年后才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自身办学的要求,一些没有工程项目管理办学历史和特色的院校盲目跟风,制定培养方案时没有结合自身办学类型、规模、优势等方面认真考虑,在其培养目标中没能体现自己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特色。工程管理专业可以设置工程项目管理、房地产经营与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国际工程管理、物业管理5个方向【3】,长三角地区已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20个高等院校所开设的专业方向分布见表4。
表4 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方向分布 方 向 数 量 百分比 工程项目管理 15 75%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13 65% 投资与造价管理 14 70% 国际工程管理 0 0 物业管理 1 5% 资料来源:长三角地区各高校网站汇总
从上表数据表明,长三角地区已经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高校绝大数都设置了工程项目方向,在已设置工程管理专业的20高校中有15所设立了该方向,设置房地产经营与管理和投资与造价管理方向的数量也都比较集中,而其它专业方向却很少问津;从长三角地区的部分高校可以侧面上看出在开设工程管理专业时大部分高等院校都盲目跟风地开设在几个相对集中的专业方向上。
3.2拷贝别人的培养方案
国内开设工程管理本科专业的高校既有综合性院校,又有专科性院校,如师范类、财经类,农林类等,有的高校在新开设的工程管理专业上师资队伍相对比较薄弱,专业结构、学源结构不够合理,专业培养方案缺乏经验,工程管理专业的办学绝大多数高校都处于在摸索阶段,因此有的院校在少数开办较早且比较有特色的工程管理本科专业办学依托上拷贝这些院校的培养方案,从而失去了自己鲜明特色的工程管理培养方案。也有少数院校培养方案直接取用了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描述,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充、细化的现象也屡见不鲜。我们对1999-2000年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2001-2002年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2003年期间开设工程管理专业的部分院校的培养方案中教学计划和各类课程的进行比较,见表5
表5各年度新开设工程管理专业院校教学计划各类课程比例 年 度 总学分 公共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选修课 1999-2000 135 41% 38.4% 20.7% 2001-2002 136 40% 38.6% 20.6% 2003 138 39.6% 38.2% 22.2% 从上表可以看出2001-2002年度新开设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的院校培养方案与1999-2000年度开设的院校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基本相同,2003年度与前两期大部分也基本相似,这期间开办工程管理专业的院校拷贝其它院校的培养方案的现象比较严重。
3.3从其他专业转出来的
1998年教育部进行学科专业调整,将建筑管理的各个专业归属在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改称工程项目管理专业,近年来为了满足市场对本科人才的需求,有些学校在工程管理专业目录以外,把其它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适当的调整后直接转出来作为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如一些学校把经济管理类专业进行了调整,将原本专业目录中的管理工程(部分)和经营管理(部分)涉外建筑工程管理和国际工程管理等专业调整合并后作为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案【4】。很多培养方案都与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描述大相径庭。国内在信息系统管理比较有特色的工程管理专业90%都是从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管理信息系统转设过来的,目前我国已有70余所院校设有工业工程专业,然而有将近一半的工程项目管理专业大部分都是在工业工程专业的基础上转设过来的。
4基于特色化建设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市场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需求呈现出多样化、多规格、多层次的特点,为了适应市场对人才的这种需求,各高校的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是多样化的。但是具体到某个高校,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是要服从和服务于该校的办学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着人才的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围绕确定好的培养目标和方向,制定具有鲜明特色的本科生培养方案;然而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面向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强调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也要着眼于学生今后的长远发展,强调本科生培养方案和建设领域的执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结合。总之,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必须根据工程管理专业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确立富有特色的指导思想,遵循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特点,培养适应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
工程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是在建筑类及相关的政府、企事业单位从事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包括合同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进度管理、信息管理等,大致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房地产经营开发企业从事项目管理、甲方现场代表,房地产开发管理等;二是国际工程咨询公司从事监理、造价、招投标、代理等;三是政府部门包括建设行政投资主管部门、质量监督站、银行、招标办公室等;四是其它单位与部门,包括广告、物流等对管理组织协调信息化管理要求比较高的单位与部门。根据以上学生毕业就业的信息分类和学生的特长能力,制定出了以下基于特色化建设的工程管理专业培养方案的优化建议。
4.1强调工作技术的培养方案优化
工程管理一定是在熟悉和掌握工程技术的基础上进行的管理工作,只有在技术基础上才能在管理上进行提升和创新。例如,只有提升识图能力,才能使学生对工程定位有更好的理解。此外,大量针对技术课程的实践,如工程测量实习、房屋建筑学设计、建筑工程预算实践等也是必不可少的【5】。
首先结合专业技术资格培训设置工程项目管理类课程培养体系,构建学生对所学课程体系与职业资格考试认证知识体系相互了解的平台,建立工程管理专业协会对工程管理人才培养的介入机制,完成与专业人士执业资格制度一体化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其次扭转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状况,课堂教学内容要贴近社会生产的实践,条件允许也可恰当安排现场教学;建立相对稳定的校内外实习、实践基地,营造良好的工程实训环境,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一是校外实习教学基地。由学校与有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外部单位协商,共同建立为本科生进行相关专业的生产实习,条件允许时可根据企业人才需要进行订单式培养,更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二是校内实习教学基地。由学校按学科专业发展规划批准建立实习基地和实习工厂,以科研立项方式投入资金并进行管理,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让部分优秀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同时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由实验室教师或实训教师及学生共同管理,将实验、实训和专业实习有机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