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研究
初中生自我概念与人际关系困扰的相关研究
来源:互联网 sk012 | 袁婧 陈白云 张琳钰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初中生;自我概念;人际关系困扰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研究说明这个时期的学生在自我概念的多方面趋于稳定,这可能是因为现代社会发展迅速,初中生比以往积累更多的生活经历,同时他们评价外部事物的标准和对待被人评价的判断标准也已从依赖外部标准转向了依赖自己的内化标准,也有可能是因为个性相对成熟,比较自觉地维持了内在的统一性。另外,初中生高年级比低年级家庭自我得分低,特别是初三学生得分普遍偏低(<40分),这表示对家庭的疏离感和失望,十分值得注意,有可能是因为初三学生家长给予的压力和期望过大,给学生造成负担,这也可以解释高年级自我批评得分比低年级高的结论,这符合一些观点[9]。

  自我概念在性别上除了生理自我外自我概念各因子并没有明显差异,这也不同于一些研究,原因可能是本研究对自我测查的内容以及研究对象与他们有所不同[10]。自我概念在学校类型上伦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因子有明显差异,重点中学高于普通中学得分,这可能是因为老师、家长对于重点中学学生期望会更大,教导更为严厉,同时重点中学学生会较普通中学更容易得到优越感和价值感。

  4.2 初中生人际关系困扰的总体状况

  总体上,初中生在人际关系困扰的得分普遍位于中间,说明他们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初中生的正常生活。多因素方差分析的结果显示,在总人际关系困扰得分上的性别主效应、年级主效应、学校类型主效应以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均不显著,说明在人际交往困扰总体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上的差异。

  在待人接物困扰维度上存在性别、学校类型主效应,男生困扰普遍高于女生,同时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存在显著差异,这可能是因为,近年来重点中学更为重视教学而减少和忽视了学生待人接物能力的培养,又有可能是压力使学生缩短了活动时间而延长了学习时间。

  异性交往困扰上存在年级主效应,初三得分明显高于初一、初二,这可能是因为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开始时虽向往异性交往,但仍有所排斥,但随着渐渐有了正确的观点并掌握了与异性交往的技巧,这里值得提出的是老师需要在关键的过渡阶段给予积极的指导。而交谈方面困扰和交际方面困扰不存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主效应。

  4.3 初中生自我概念对人际关系困扰的预测作用分析

  本研究以自我概念各因子为自变量,以人际交往困扰各维度为因变量的进一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总体样本中自我概念中生理自我、心理自我、社会自我、自我批评、自我满意、自我行动6个因子对人际关系困扰的各维度起不同程度的预测作用,可以解释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4.6% - 38.6%的变异。家庭自我因子和伦理自我因子对人际关系困扰没有预测作用,表明初中生的重心已经转至了学校,自我道德伦理也开始由外向评价向内在自我评价发展,这也支持了一些心理发展观点[11]。

  自我行动因子不仅对总人际关系困扰起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说明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行为的学生,更容易不断掌握和运用人际交往方法、技巧,更有利于减少人际关系困扰。但是从不同年级样本中看,只针对初一的异性交往困扰起预测作用,而初二主要对交谈和交际方面困扰,初三则不能对各维度起预测作用。

  自我批评因子对人际关系困扰维度都起显著正向预测作用,但是不同年级样本的回归结果显示,自我批评因子主要对初一学生交际方面困扰、待人接物困扰起预测作用,在初二年级样本中,它只针对交际方面困扰,而对初三学生的除交谈困扰外的3个维度上都起预测作用。

  生理自我因子对交际方面困扰、待人接物困扰有负向预测作用,说明存在对自己身体健康、外貌存在消极情绪的初中生不太善于创造条件并积极主动地寻找知心朋友,在为人处事上情绪很不稳定,内心极不平衡,常常处于矛盾状态中。社会自我因子对交际方面困扰、异性交往困扰2种人际关系困扰维度起负向预测作用,并且对交际方面困扰的预测作用具有跨年级的稳定性,在不同的年级样本中,唯独对初三年级样本具有异性交往困扰的负向预测力。这可能是因为初中生重心从正向社会关系人数转移到社会关系品质,开始重视人际间的亲密度与满意度,尤其是高年级对于异性的交往观点更加全面[17]。

  心理自我因子对总体样本上只对人际方面困扰起负向预测作用,但是不同的年级样本上,初二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4个维度都有显著预测作用,而对初三学生则没有预测力,这可能是因为心理自我跟自我价值、优胜感有关,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高年级的自我价值观开始稳定,这也支持了某些研究结论[12]。自我满意因子只对初三年级的人际方面困扰、待人接物困扰起负向预测作用,这可能是因为初三属于特殊时间段,家长、老师的期待,考试成绩的优劣,对自我学习效率的看法都极大的影响了对自身的接纳程度,不可避免的影响了人际交往。另外,值得提出的是家庭自我因子在初三样本中对于交谈方面困扰的预测作用显著,表明初三学生更渴望家人亲密感,更需要倾诉。

  本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自我批评因子在人际关系困扰各维度上都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并且相较于其他年级对初三学生有更显著的影响,这说明人际交往极易受到学业成绩的影响,对于老师、家长的评价也非常敏感。如果在初三阶段,家长、老师没有及时适度的关心、开导学生,会对其人际关系带来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从而有可能导致恶性循环。另外,重点中学在待人接物困扰上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中学,这有可能是因为前者更会注重于学业,因此教师们在教学管理师应予以重视,采取开设心理座谈会、积极开展课外活动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提高交往技能,改善人际关系困扰的状况。

  5 结论

  (1)初中生的自我概念总体在各水平分布较为均匀,在低分水平占30%,中等水平39.2%,高分水平占30.8%,在自我概念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主效应,但学校类型、年级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

  (2)初中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说明普遍存在一定的人际关系困扰,但在人际关系困扰总分上不存在性别、年级、学校类型主效应,也不存在显著的交互作用。

  (3进入每个预测人际关系困扰回归方程的自我概念因子为5-6个,能够解释4.6%-38.6%的变异,自我批评因子、社会自我因子、自我行动因子是主要和稳定的预测因素。

  参考文献

  [1] 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2] D' Angelo B, Wierzbicki M.Relations of daily hassles with both anxious and depressedmood in students[J]. Psycho Rep, 2003, 92(2):416-418.

  [3] Burns, R. Self-concept Development and Education.Henry Ling Ltd[J]. Journal of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1982.

  [4] 金盛华.自我概念及其发展[N].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8-9.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心理研究《心理研究》
《心理研究》(月刊)创刊于2008年,是由河南大学教育科学学院主办的心理学刊物。 《心理研究》办刊宗旨及业务范围:为心理研究者提供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阵地,促进我国心...
古今农业《古今农业》
《古今农业》杂志,于1987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4997/S,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古代农业史...
癫痫《癫痫》
《癫痫》杂志,于2015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51-1762/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世界舞台 中国好...
临床消化病《临床消化病》
《临床消化病》杂志,于1989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2-1315/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病例报告...
甘肃医药《甘肃医药》
并非《甘肃医药》杂志官方网站。办理其他业务请直接联系杂志。 《甘肃医药》杂志,于198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62-1076/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
电气化铁道《电气化铁道》
《电气化铁道》杂志,于199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2701/U,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城市轨道...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