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走出误区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高校大学生对宗教的信仰
走出误区 从心理学角度看待高校大学生对宗教的信仰
来源:互联网 sk012 | 张琳钰 白江涛 陈白云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宗教信仰 误区 理性对待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大学生信仰宗教的心理原因 (一)群体心理学视角

  从平常的涵义上说,“群体”一词是指聚集在一起的个人,不管他们属于什么民族、职业或性别,也不管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走到了一起。而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看,这样的“群体”却并不一定可称为“群体”。群体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是指在某些既定的条件下,并且只有在这些条件下,一群人才会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它非常不同于组成这一群体的个人所具有的特点。聚集成群的人,他们的感情和思想全部转到同一个方向,他们自觉的个性消失了,形成了一种集体心理。也就是说,“集体心理”是一群体得以形成并保持稳定的关键性元素。因此,群体心理学意义上的“群体”也被称作“心理群体”。它所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无论构成这个心理群体的个人是谁,无论他们的生活方式、职业、智力水平是如何地相似或不同,他们已经构成了一个集体,这一事实会使他们处于一种集体心理的控制之下,让他们在感觉、思维以及行动上采取一种与他们各自独处时截然不同的方式。如果不是处于由一些人组成的集体这种情境之下,有些观念、看法、感觉和感情是不会出现的,或者说是不会使它们自身转变为行动的。例如在某些宗教集会场所出现的跪拜、咏唱等行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特定的群体中才会产生,并非是随处可见的。

  我们认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相互关系:一个是群体对个体的整合与重组;另一个是个体对群体的认同与顺应。这两个层面的契合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群体对个体的影响以及作用程度。也就是说,只有找到一个合适的契合点,群体才能实现对于个体的整合与重组,个体也才能心甘情愿地选择并认同这一群体,包括认同群体的宗旨,自愿遵守群体规则等。关于这个“适合的契合点”,通常意义上,我们认为是“爱”。这里的“爱”,并非指我们经常提到的普通意义上的“爱情”,而是另外一种更高层次的,终极关怀的体现。首先从宗教团体来看,尽管具体形式不同,但是每一种宗教得教义都无一例外地都在宣扬“爱”。基督教要求要“像爱自己一样爱你的邻居”。佛教力主普渡众生,戒杀生,主吃斋念佛,不造杀孽。伊斯兰教追求“至仁至慈”。不仅如此,宗教团体往往还通过举办各种慈善活动,提供机会给那些具有“爱”,愿意奉献“爱”的人。其次从信仰宗教的高校大学生来看, 90%以上的信教大学生都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愿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希望通过他们的努力,可以减轻他人的苦难。因此,宗教团体通过宣扬“爱”不断地吸引、整合着高校大学生,而高校大学生因为“爱”而愿意加入宗教团体,即“爱”是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的群体心理基础。

  (二)个体心理学视角

  关于这一视角,主要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按层次由低到高排列的,分别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自尊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的需要。高级需要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低级需要的满足。当一个人满足了较低级的需要,他就要开始涉及较高级的需要。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群体,高校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基于后面3种,合称为高级需要。据有关调查显示,在信教大学生中,65.8%的人认为,教堂、寺院是人们联络思想感情的好场所,“佛”、“主”是人们倾诉自己隐私的最佳对象;信仰宗教能治愈心灵创伤,能在寂寞无聊的时候为自己的心找到寄托之所。因此,这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出于归属和爱的需要。另外,一些大学生信仰宗教,奉行教义帮助别人,从而获得从未体验到的尊重,自己在社会群体中的地位也有所提高,对于她们来说,信仰宗教是基于满足自尊的需要。在一次对北京大学生基督教信仰状况的调查中,有79.3%的人认为基督教可以“净化心灵,使人过充实的精神生活”, 64.6%的人认为基督教可以使“灵魂得救,死后升入天堂”。这部分大学生信仰宗教主要是因为他们在教义中找到了生命的本源和人生的价值,实现了他们对自身价值的精神追求。因此,对于这部分大学生来说,信仰宗教是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

  无论是自我实现还是对于“爱”的宣扬,都是一种超越的需要, 从人的本质来讲,既是人最高的意识层次,也是人最根本的自我意识。人总是在无止境地追寻“意义”,即人存在的根本。而追寻这个“根本”也就是追寻属于人的生活。这种无限追求的过程,就体现了对于超越的追求。超越的需求都是个体人格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正是人的这些特殊需要使人去与世界重新建立联系。人通过自己的意识勾勒了一幅世界图景,借助于这一图景他意识到自然、社会和自己。这种需要是人的存在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活动的重要动力。因此,有人认为,宗教从最广泛和最根本的意义上来说,是指向人类精神生活中终极的、无限的、无条件的一面,是一种终极的终极关怀。 如何应对“宗教热” 一般而言,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面对这一情况,当然是提出要加大思想教育,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校内部的任何传教人员和宗教活动都应该采取措施禁止,尤其是对于外来传教人士要给予政策教育。

  但从文化的传播,继承的角度,适当地、主动地让学生接触有关宗教的知识是有利的。况且,在大学校园中对于宗教的否定和禁止并非是明智之举。虽然宗教与科学通常是对立的,但是宗教在某些方面也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也曾有宗教将科学融入教义的例子,例如雷尔运动认为造物主其实是另一个星球的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创造人类,而造物主的造物主也是用此种方法造物,并且认为若能解决目前的人类问题,将来也能利用科技创造生命,成为下一个有智慧生命的造物主。这里的“科学家”事实上即是宗教中的“上帝”。外国的不说,中国文明历史的传承之中,宗教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所以宗教文化之中,不乏精华。

  宗教的价值还在于提供了个体价值所能达到的最高程度,诸如正义、和平、慈悲、博爱、谦逊、善良、宽容等等。宗教使人们渴望一种更高尚和更美好的生活。不论宗教的发展方向如何,世界上宗教的教义都是向善祛恶,它为芸芸众生提供了一种超越自我道德的标准,每一个不甘于生物意义上的庸俗生活的个体,都有追求高贵精神和崇高人生价值的要求。所以,宗教信仰并不仅仅是为了逃避。作为纯粹的宗教思维来讲,它是一种认真严肃的本体思考,是追本溯源的形而上学,是人面对大千世界,面对浩瀚的宇宙,面对现实人生,力求在根本上把握人与世界的一种心灵远游,一种超越。

  作为当代大学生,社会未来之栋梁,自然不能将些精华,这些代表精神上更高理想与追求的思想就这样抛弃。中国的也好,外国的也罢,就如同行路,与其让学生们怀抱着好之奇心四处乱撞,肚子探险,倒不如给予引导,让他们了解到那些不同的岔路上原有怎样的风景,又有怎样的陷阱、怎样的崎岖存在,这样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发展和思想的深化与成熟都是有益处的。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现代电力《现代电力》
《现代电力》杂志,于1984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1-3818/TM,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电力市场...
金融科技时代《金融科技时代》
《金融科技时代》杂志,于199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44-1680/N,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实务_行...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月刊)创刊于1983年,邮发代号:4-646,由中国化学会、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主办。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stry》刊载物理化学、无...
解放军预防医学《解放军预防医学》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于1983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2-1198/R,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研究...
小火炬《小火炬》
《小火炬》杂志,于1972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5-1003/C,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故事说不停、...
群众《群众》
《群众》杂志,于1958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32-1041/D,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党的建设、教育...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