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摘要:象似性研究是当今语言学界,尤其是认知语言学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从词汇、句法及篇章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详尽的探讨和研究,并将象似性理论运用于文体分析和文学欣赏等领域,尤其在用象似性分析诗歌方面,取得了重要的成果。本文从两个视角出发,即语言的象似性和美国现代诗歌,探讨前者在后者中的体现,旨在帮助理解诗歌的音形意和谐之美。
关键词:象似性;美国现代诗歌;和谐之美
The Expression of Language Iconicity in American Modern PoetryABSTRACT: The study of iconicity is one of the hottest topics in current linguistic field, especially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 field. The linguists in and abroad discuss and study it from the aspects of lexicology, syntax and text. They use the theory of iconicity to analyze the style and to appreciate the literature works. Important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in the analysis of poetry with iconicity.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wo perspectives, i.e. iconicity of language and American modern poetry. It discusses the demonstration of the former in the latter, and aims to help understand the harmonious beauty of sound-form-meaning in poetry.
KEY WORDS: iconicity; American modern poetry; harmonious beauty
- 引言
语言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是一个十分古老的问题。自古希腊时期就存在唯名论与唯实论之争,后来象似性和任意性的争执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笔者认为,语言与现实,形式与意义之间是有理据性存在的。语言就是对现实的映照,文学语言亦是如此,而文学中的诗歌语言更是如此。象似性在诗歌中不仅存在于词汇层、句法层,而且也存在于篇章层,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分析美国现代诗歌中的象似性表现。
- 象似性的定义和分类
C.W.Morris认为象似性(iconicity)是象似符(icon)与它所指的物体之间存在的相似性(similarity)。他把象似性分为模拟象似性(imitative iconicity)和结构象似性(structural iconicity)。这是关于象似性的最早理论。对于象似性的定义,并无定论,但我们并不否认:语言的象似性是指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之间,亦即语言的形式和内容之间有一种必然的联系,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可以论证的,是有理有据的(motivated)。(沈家煊,1993:2)
象似性这一术语来源于皮尔斯(Peirce)。他把符号(sign)分为三类:象似符(icon)、指示符(index)和象征符(symbol)。象似符又可以分为三类,即映象符(image)、拟象符(diagram)和喻象符(metaphor)。John Haiman在此基础上把象似性分为映象象似(imagic iconicity)和拟象象似(diagrammatic iconicity)。映象相似主要是词的音形意之间有规律的对应;而拟象象似主要是指语言的结构关系和所指的成分关系之间的可论证性(杜文礼,1996),包括距离象似性(distance iconicity)、顺序象似性(sequence iconicity)、数量象似性(quantity iconicity)、标记象似性(marked iconicity)、对称象似性(symmetrical iconicity)和非对称象似性(asymmetrical iconicity)等。
- 诗歌象似理论简介
诗歌是语言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的艺术。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诗歌既模仿现实世界和大自然中具体的东西,又模仿人的经验、情感和思想等抽象的东西。因此,诗歌中普遍存在象似性语言表达。语言形式与意义相互依存,形式是意义的载体,诗歌通过对语言形式的灵活运用,“以音形衬意”,实现了音形意高度统一的美学效果。
- 美国现代诗歌中象似性的体现
从20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时期,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的 “异化”等各种社会危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更是给西方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震撼。面对动荡多变的世界,美国现代诗歌呈现了与以往不同的局面。下面本文将具体探讨象似性在美国现代诗歌中不同层面的体现。
4.1 语音象似
语音象似属于映象象似的范畴,主要包括拟声和语音象征两种类型。Ullmann曾将英语中的拟声词(onomatopoeia)分为直接拟声(primary onomatopoeia)和间接拟声(secondary onomatopoeia)(李国南,2001:36)。直接拟声是对声音直接模拟;间接拟声不是直接模拟自然声音,而是引起人的一种感觉。例如流音和鼻音在发音时声带振动近似元音,几乎没有气流阻碍,听起来感觉柔美,因此象征着宁静和谐;短元音让人感觉迅捷、轻快、跳跃;长元音暗示着舒缓和悠长,耐人寻味。这种由特定的语音形式引起某种心理联想的语言现象也称语音联觉(Phonaesthesia)或称语音象征(sound symbolism)(李国南,2001:36)。请看Amy Lowell 的
Wind and Silver:
Greatly
shining,
The autumn moon
floats in the thin sky;
And the fish-ponds
shake their backs and
Flash their dragon scales
As she passes over them.
(下划线为笔者所加)
在该诗中,为了表现秋夜之美丽和清幽飘逸,诗人借/ / 和/fl/ 的间隔使用,描绘了一幅秋月洒下银白色的月光,照临大地,鱼塘如一条条的龙摇动着脊背,在月光下龙鳞闪现的画面。可谓寓静于动,动静结合,美不胜收。
4.2 视觉象似
视觉象似也属于映象象似的范畴,包括象形和状物。象形侧重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贴近以语言形式的视觉效果反映内容;状物主要是对事物的视觉特征进行描述。诗歌中的视觉象似主要体现在篇章层面,是通过书写、排版形式的调整,以整体或局部外形蕴喻诗歌所描述的对象或表达的情感,尤以视觉诗和图形诗为代表。最典型的就是John Hollander的
Swan and Shadow:该诗就是一只天鹅和它的影子的图案。
Dusk
Above the
water hang the
loud
flies
Here
O so
gray
then
What A pale signal will appear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