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唐宋题壁文化的分析
题壁方式能在文化教育事业最为繁荣的唐宋时代随着印刷业的兴起而迅速崛起并占有一席之地,这种现象令我们深思。为什么唐宋时期题壁成风呢?题壁与当时新兴的书籍印刷流通方式相比有什么优势?同今天网络方式相比,它们之间具有又什么共同特点?
3.1唐宋题壁繁荣的原因
唐宋时代题壁文化繁荣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经济原因应该不可忽视。纸张印刷虽成为当时文字的主要载体,但是能拥有书籍的人还是很有限的。书籍的印刷出版和拥有是要花费较高成本的,其价格并非众多下层人们所能承受,一般只有国家图书馆或达官贵人的藏书阁才拥有大量书籍,大多数人很难窥见其真容,更谈不上学习研究和使用了。如北宋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他写字。到他年龄大些时,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这是从读者的层面来说的,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是买不起书的。另一方面,唐代诗人司空图的诗句:“更恨新诗无纸写,蜀笺堆积是谁家?”告诉我们,从作者的角度看,也要具备相当的经济实力,否则连写诗的纸都没有,更谈不上出版书籍了。可见经济因素在一定程度制约着书籍的出版传播。其次,唐宋时期虽然已经掌握了雕版印刷术,但由于当时的印刷能力很有限,并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诗文的刊印传播是中晚唐才开始的,元稹作《白氏长庆集序》时说到白居易和他自己诗篇的刊印传播情况。虽然现在没有资料说明有多少中晚唐诗是印刷出版的,但可以肯定,始于中晚唐的诗文刊印不会具有包揽刻印当时所有诗文的能力,初盛唐诗歌以及大量中晚唐诗歌最初并不是通过刻印发表传播的。再次,刻印的环节多,花费的时间也相应较长,严重影响创作者对诗歌的创作热情与读者对作品接受的速度,不利于诗歌的繁荣和普及。此外,纸张的易破损,保存时间的不长久也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选择一种不易腐烂破碎又能使字迹尽量保持久远的载体,就成为古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总之,由于当时书籍出版的种种不如人意,书籍之外,文人们试图另寻一种经济实惠、方便快捷、保存长久的出版模式。与抄写以及书籍传播相比较而言,题壁明显具有许多优越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书籍传播中的不足,因此唐宋时期诗人特别喜欢题壁发表作品的途径与方式。
3.2题壁与OA的共性
尽管唐宋时期的题壁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其方式也只是早期的、甚至是原始的出版模式,对现在的读者来说已经很陌生了,但我们用今天的眼光来仔细观察,仍会发现其中有许多内容在精神实质上和今天的出版方式是一致的。它在很多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最新开放存取出版模式的特点,如免费发表与获取、资源共享、方便快捷等方面,都显现出与我们今天的OA出版模式相同或相近的内涵。
简单易行。题诗操作之简便,传播之迅速,与互联网类似。题诗的时间、地点、工具较少受到限制。题壁不需复杂的手续与程序,比刻印速度快多了。只要将作品题写于酒楼、驿站、寺院以及风景名胜区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墙壁上,南来北往的行人见而读之,就可传播开来。台湾学者罗宗涛《唐人题壁诗初探》说:“题壁诗为一种发表的方式,传播的手段……有公开发表、使其流传的意图。”唐宋文人因此特别喜爱这种方式。
免费发表与获取。诗人写了诗歌,当然想拿出来发表。尤其是唐代科举重诗歌考试和诗名,如果一个人的诗能获得同行的认可和社会的肯定,就可以博得美名甚至换来锦绣前程。这极大地刺激了唐人去创作并传播自己的诗,以求发挥个人才智,建功立业。[3]唐代印刷出版业虽然已经起步,但需有一定经济基础才可操作实施。所以诗人更愿意以一种方便、实惠的方式去传播作品。在当时的情况下,题壁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是免费的。这如同当代人把作品贴到网上一样,作者可以免交昂贵的版面费。同时,写于公共场所墙壁上的诗文人人也都可以免费获取和无限制地使用。从而实现作者读者经济利益上的双赢局面。“对作者来说,题壁可以说是一种免费的、省时省工的‘发表’机会。”“对读者来说,读题壁诗也是一种免费的精神享受。题壁诗读者层次比一般的书籍发行还多样。所以从传播的角度来看,题壁可以说是一种更为大众化的传播方式。”[6]
资源共享。题壁成为唐宋时期诗人发表作品的重要途径。在墙壁上题写的作品,也正如在网上发表传播的作品一样,是完全开放的,任何读者都可以自由地获取,甚至可以几个或几十个人同时观赏,具有明显的公众性与共享性,从时间或空间上看都比较广远。
长久保持。作为文字的载体,无论是竹简、木块、丝帛或是纸张,都易于腐烂,不利于长久保存。但由于墙壁不易腐烂,因此题壁诗能得到长久保存,如宋人还常常能见到唐人的题壁作品。从另一角度看,这也大大提升了作品的读者数量。题壁诗对传承祖先的珍贵文化遗产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最后,它们都做到了尽量减少流通环节以便加快传播速度。题壁是零准入门槛,作者大笔一挥,作品就发表在墙壁上,传播也就开始了。
4、唐宋题壁文化对OA的启示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认为唐宋时期题壁的做法是现代网络技术尚未产生之前,古人对一种既能免费,又能尽快被人接受传播并长久保存的理想出版模式的向往和不懈追求,因此,对于我们发展当代新的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启示:
⑴ 一项运动的发展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和支持。题壁活动就是一项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唐宋时代参与题壁活动的人非常多,不只作者多,读者也很多。在这个队伍里面,从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到僧侣贩夫等各个层次的人都有。诗歌在唐宋时代的普及程度相当高,做诗、吟诗已经接近于全民运动。帝王后妃、文人雅士作诗不足为奇,难得的是村夫农妇、老人小孩,也会吟诗。这些底层的人们获得诗歌的来源就是题壁,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清楚地说明了这个事实。反观今天,我国刚刚起步的OA运动要想得到快速长足的发展,不能只靠某几个部门和少数几个学者的推动,它需要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所有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广大民众的积极参与。OA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的蓬勃发展主要就是经各国政府、科技界、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馆等各方面多年努力的结果。因此,在我国的OA运动远落后于欧美的情况下,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显得尤为重要。
⑵ 要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唐宋社会风气和科举考试都重视诗名。如果诗写得好,就能够受到别人的赞美,社会的尊重,甚至获得美好前途。李白本一介布衣,就是由于诗名满天下而得到唐玄宗的亲自接见。整个社会的重诗风习营造了一个优越的诗歌生存环境。“可以说,社会重诗风习和科举制度使诗名成为唐人成就个人名位的基础,成为个人价值实现的指标。它们不仅是唐诗传播的源动力,而且为唐诗传播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3] 在公共场所题写诗作就是直接向社会发表,最容易引人注意,让尽可能多的人知道自己的名字和诗歌。今天,为了促进开放获取(OA)运动的发展,我们也要注意采取系列措施为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创设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如多宣传有关开放获取政策,多鼓励学者们在开放获取期刊投稿,对于文章的学术价值要给以适当的肯定,这样才能提高作者的创作热情,提升作者读者数量,促进资源的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