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客服中心  |  合作联系
搜刊网
论文下载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论文下载 > 文化研究 > 《道德经》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
《道德经》中的心理和谐思想探析
来源:互联网 qikanw | 张延华 李厚刚
【分  类】 文化研究
【关 键 词】 道德经 心理和谐
【来  源】 互联网
【收  录】 中文学术期刊网
正文:

  老子基于利己与利人、先人与成己的辨证统一关系提出了不争的概念。“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2]361“不争”,并非消极的彻底放弃、厌逃人世,而是积极地“利万物”、忍辱负重,任劳任怨,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名争利,能尽其所能地贡献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别人,且“功成身退。”[2]93正因为不与人争名夺利,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也没有怨咎。与人相处时,如能让自心柔软谦和,对事情不争功诿过,对人我不过分计较,自然能够达到和的状态,实现利己与利人、先人与成己的统一。

  有感于世人多自是、自见、自彰、自伐、自矜,为消除争端,达到人际和谐相处,老子以“譬道之在天下,川谷之于江海”[2]194为喻,建议世人“处下”、“不争”。“处下”自能谦虚容物,消解人际之间的争端,老子甚至把“强梁者不得其死”[2]232当作施教的宗旨,以此提醒人谦虚处下,不可骄矜持气。

  3、相反相成的辨证思维

  《道德经》中蕴涵了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为国人提供了维护心理和谐的重要途径与方法。首先,要用全面、联系的眼光待人处世,避免片面和极端。老子认为世间万物相互对立、相互依存,人和事物都有自身的对立面,都是以对立的方面为自己存在的前提,事物的发展和变化,都是在矛盾对立的状态中产生的。和人相处,既要看到其长处,又要看到其短处;既要看到其动机,又要看到其结果;既要看到其成绩,又要看到其不足,从而全面、准确、客观地了解和评价一个人。面对事与物,亦然。还要善于通过现象看本质,有些事物的表面现象及其实质往往并不一致,本质往往隐藏在纷繁复杂的表象之下,“大成若缺,大盈若冲,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2]241

  其次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待人处世。老子认为矛盾着的对立物不仅相生相成,而且互为含蕴,相互转化,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善恶相反相成,祸福相生相伴,正如塞翁失马,焉知祸福。“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2]154因此要善于在发展与变化中待人接物,把握时机使其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

  最后,善于处理好量变与质变的关系。人和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大生于小,多起于少,难源于易。局面安定时容易控制;事物未露苗头时,容易谋划;松脆的东西容易分开;细微的东西容易消散。处理问题应在事故未萌发之前,治理事情要在乱子未闹起来之先。老子还启示人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具有坚强的毅力,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

  在第十五章,老子对得“道”之人有一段非常形象的描述,可作为上文所描述的具有和谐心理的人的整体风貌。“古之善为道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浊;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静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而新成。”[2]117他们微而不显、含而不露,高深莫测,精神境界远远超出一般人,他们具有谨慎、警惕、严肃、洒脱、融和、纯朴、旷达、浑厚、静定、飘逸等良好的人格修养和心理素质。

  需要指出的是,对于老子的上述思想,必须认清局限并进行必要的扬弃。其一,老子多次通过类比引出自己的观点,如以水之至柔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来说明柔弱胜刚强,未免失之片面;其二,老子多处强调人应顺应自然,纯任自然,忽略了人和自然界的本质差异,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值得商榷;其三,老子推崇虚静、无为、柔弱、处下、不争,固然有其针对性,但过犹不及,一个人如果长期浸润在这种思想气氛中,虽可获得心灵的平和宁静,但也可能会影响人的奋发精神,导致难以作为;其四,老子提出“反者道之动”,忽略了事物发展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未免失之片面,同时老子过分强调对立,忽略统一,其辨证思维不免始于辩证法而终于形而上学。这些都是我们在吸收《道德经》文化精髓时必须认真把握的。

  瑕不掩瑜,老子思想是世界上迄今为止主要从精神层面关心生命价值、注重生命质量的人类智慧。“道法自然”的根本法则以及由此延伸出的贵身重生、知人自知、虚静无执、少私寡欲、柔弱处下不争、相反相成等宝贵思想,充分体现了对生命的终极关怀,更有利于从心理上去提升生命和充实生命,对于当下人的生活与现实社会依然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作为中华瑰宝的《道德经》,还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生命情怀,对于世人体会人生,维持和谐,提升人生境界亦有非常宝贵的借鉴意义。

  注释: [1]石国兴、高志文,心理和谐: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光明日报(N),2005-10-11

  [2]陈鼓应,老子注译及评价(M),北京:中华书局,2008 [3]刘怀元,圣人不积不争之德—《道德经》与和谐文化,中国道教(J),2007(3):42

  [4]王泽应,自然与道德-道家伦理道德精粹(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1999.163

 

相关推荐
热门期刊
工程设计与研究《工程设计与研究》
《工程设计与研究》创刊于1973年,由长沙有色冶金设计研究院主管主办,本报涉及专业广,内容丰富,开设有采选工程、重有色冶炼工艺与设备、电气工程与过程自动化、工业...
海南医学院学报《海南医学院学报》
《海南医学院学报》(月刊)创刊于1995年,由海南医学院主办。 《海南医学院学报》宗旨是报道海南医学院及海南省的科研、教学的新成果、新进展。临床医疗工作中的新技...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一份由上海市公安局主管、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以探讨和研究新形势下公安理论与公安工作为主的综合性期刊,主编由上海公安...
邯郸学院学报《邯郸学院学报》
《邯郸学院学报》杂志,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正式创刊,CN:13-1365/Z,本刊在国内外有广泛的覆盖面,题材新颖,信息量大、时效性强的特点,其中主要栏目有:语言文...
新疆预防医学《新疆预防医学》
《新疆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82年,邮发代号:58-128,经国家新闻出版署颁证批准,由自治区卫生厅主管,自治区地方病疾控中心主办,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社出版发行的一本综合...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杂志之家主要从事期刊订阅及增值电信业务中的信息服务业务(互联网信息服务),并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杂志官方网站。订阅投稿请联系杂志社。电话:010-62115986,地址:...
友情链接
中教杯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维普网 中国科学院 中国国家图书馆 央视英文版 中国留学网 中青网 中国国家人才网 中国经济网 中国日报网 中国新闻网 中国学术期刊网
关于我们
平台简介
诚聘英才
企业文化
竞争优势
版权信息
服务条款
客服承诺
常见问题
版权声明
合作加盟
期刊加盟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网站导航
期刊大全
论文下载
课题申报
学术会议
编辑QQ
编辑联络
2007-2023
中文学术期刊检索机构
bianjibu777@qq.com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2007- 2023 中国学术期刊网(qika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08252号
本站是学术论文网络平台,若期刊网有侵犯您的版权,请及时与期刊网客服取得联系,联系信箱: bianjibu777@qq.com    
中国学术期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