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综合干预效果
(一)干预后综合评定
1、量表评分
ABC量表共57个项目4级评分,总分≥31分为自闭症筛查界限分,总分>53分作为自闭症诊断界限分,53分疑诊,67分确诊。干预前由毛毛母亲填写的ABC量表的得分为79分,母亲根据毛毛目前的表现填写ABC量表得分为61分与干预前的79分相比有所下降,克氏行为量表CBS得分为14分且经常为4项,而干预前毛毛CBS得分17分,“经常”为5项,可见经过一段时间的干预毛毛有所进步。
干预结束再次请毛毛所在班级的老师根据毛毛目前在幼儿园的实际表现分别填写ABC量表和克氏行为量表CBS,得分分别为77分和16分,与干预前的89分和19分相比有所下降。
另外,根据毛毛目前在治疗中的表现以及与我的互动情况,我分别填写ABC量表和克氏行为量表CBS,得分分别为46分和13分(且经常为3项)。
表3-1 个案在综合干预前后的量表评分 评 分 人 量 表 母亲 教师 研究者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ABC量表 79 61 89 77 74 46 克氏行为量表 17 14 19 16 17 13 2、家长评定
据毛毛母亲反馈,毛毛自从接受治疗以来不断地表现着各方面的进步,尤其明显的是注意力比以前较持久,以前不能听或者听完故事,现在几乎天天都要听母亲讲故事,也能完整地听一个故事的录音带,而且听故事的兴致很浓。情绪方面也有较大变化,基本上治疗期间情绪稳定积极、发脾气的次数和频率明显减少。另外,与母亲主动愉快地交流增多,出现了以前从来没有的主动向母亲和姥爷讲述在治疗室或幼儿园发生的事。除此以外毛毛在对自己情绪的意识和表达也有进步,毛毛经常可以告诉妈妈“毛毛高兴”或“毛毛不高兴” “毛毛非常生气”等,有时还能主动对妈妈说“妈妈我想死你了”。据毛毛母亲讲述,毛毛在家中或在车上也时而会独自愉快地哼唱,还出现了以前从未有过的在家给妈妈有声有色地表演节目,并能经常主动寻求与母亲的目光对视。
3、教师评价
在治疗期间据毛毛所在班级的教师反映,毛毛最大的进步就是情绪方面比以前稳定,类似坐地、摔碗等发脾气的行为减少,做操积极、情绪愉快,向前冲和用脚尖走路的姿势大大减少。最让老师感到吃惊的是,毛毛暑假结束刚开学时可以在课堂上服从教师面对全体小朋友发出的指令如“坐好了”“左臂压右臂”等,在课堂上刻板机械的重复动作有所减少,对小朋友和老师的关注比以前稍有进步,有时毛毛也能关注教师的教学行为,模仿小朋友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如从书包里拿出书本,最好的一次甚至还写了两行单韵母。
(二)个案行为变化
1、目光对视
毛毛在干预前几乎不敢与人目光对视,治疗初期毛毛与我其母亲的目光对视离不开反复的语言提醒,甚至有时还需动作辅助,随着治疗的进行毛毛与我的目光对视逐渐摆脱了对动作辅助的依赖,但经常性的语言提醒仍然是不可或缺的,再到后来主动而短暂的目光接触开始出现,提醒的次数逐渐减少,最终到治疗结束时,毛毛与我以及她的母亲等熟悉的人能时不时地主动寻求目光对视,且目光较先前也更为有力,对视的次数和时间均有所增加。
2、语言和社会交往
毛毛从最初在治疗室对我发起的活动和问话几乎没有任何回应,既不会问好也不会再见,语言模仿不完整,到开始能注意我提出的要求,能用自言自语提示自己的错误,甚至能向我发问、纠正我的错误。从不能完全理解我的指令,到能听从我的指令和建议,甚至频繁而熟练地向我“发号施令”。从几乎不回应别人的问话到有选择的简单回应,再到主动发起活动和问话,可以描述自己的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懂得向人求助并帮助他人,享受与他人交流的乐趣。随着交流性语言的增多,机械、刻板的重复语言逐渐减少。
3、动作发展
毛毛在治疗前走路常用脚尖,身体僵硬、动作不协调,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较差,几乎从未用笔写字和画画,身体平衡能力差,走不成直线。治疗后,毛毛用脚尖走路的行为几乎消失,走路姿势也较放松,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仍较差,但在治疗中毛毛曾多次尝试用彩笔画画、涂色和写数字。在感统训练中毛毛从最初几乎所有的训练项目都离不开示范、动作辅助和语言提醒,面对新的活动项目畏惧情绪严重,发展到示范、辅助逐渐减少,在训练结束时,毛毛已经能够熟练地跳蹦蹦床、羊角球,愉快地钻阳光隧道,享受俯卧在圆木马吊缆上的悠然,专注地插棍,坚持不懈地走平衡木,除此以外,毛毛也多次勇敢地尝试了滑板、圆筒吊缆、跷跷板、斜坡攀爬、脚踏车、大陀螺、四角晃动平衡板等活动项目。
4、情绪
在情绪方面,毛毛的进步是比较明显的。治疗前毛毛经常面无表情,不哭也不笑,焦虑和害怕时有表现,治疗后毛毛的情绪日渐稳定,发脾气的次数减少,既有愉快、尴尬和友好的笑容,也有发自肺腑的伤心和流泪,对自己的情绪有所意识,并能进行类似“毛毛高兴”“毛很生气”这样简单的表达。
(注:本文为山西省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幼教课题成果之一)
主要参考文献:
< >张福娟,江琴娣.特殊儿童个案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黄伟合.儿童自闭症以及其他发展性障碍的行为干预[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梁培勇.游戏治疗的理论与实务[M].广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陈向明.质的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美】Morton Chethik 著.高桦,闵容 译.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动力学策略[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美】Michael St . Clair 著.贾晓明,苏晓波 译.现代精神分析“圣经”——客体关系与自体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美】Heidi Gerard Kaduson 【美】Charles E . Schaefer 主编.刘稚颖 译.儿童短程游戏心理治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美】V.M.阿克斯莱因著.方观荣、廖高励译.游戏治疗[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8.邱学青.孤独症儿童游戏治疗的个案研究[J].学前教育研究.2001,(1).寇延.幼儿自闭症游戏治疗个案研究[D].河北大学,2005.